任事 [rèn shì]
1. 担任大事。
例勇于任事。
英[assume certain office;]
任事 引证解释
⒈ 委以职事。
引《礼记·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孔颖达 疏:“言虽考问,知其实有德行道艺,未明其干能,故试任以事。”
《韩非子·八说》:“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察端而观失,有过者罪,有能者得,故愚者不任事。”
陈奇猷 集释:“不任事,犹言不任之以事。”
唐 韩愈 《与郑相公书》:“孟氏 兄弟,在 江 东未至,先与相识,亦甚循善,所虑才干,不足任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陈提督》:“上心识其人,諭 傅文忠 曰:‘汝中营有伟髯千总,其人勤朴可任事。’”
⒉ 任职理事。
引《史记·乐毅列传》:“及至弃羣臣之日,餘教未衰,执政任事之臣,脩法令,慎庶孽,施及乎萌隶,皆可以教后世。”
《后汉书·爰延传》:“尚书令 陈蕃 任事则化,中常侍黄门豫政则乱。”
《南史·何尚之传》:“尚之 既任事,上待之愈隆。”
郭孝成 《江西光复记》:“俟大局戡定之日,如果实心任事,地方安堵,本军政府自当破格录用。”
⒊ 指承担事务或担负责任。
引《东周列国志》第三九回:“贾 曰:‘愚观 子玉 为人,勇于任事,而昧于决机,能进而不能退,可使佐鬭,不可专任也。’”
清 容闳 《西学东渐记》第十六章:“丁 为人有血性,好任事,凡所措施,皆勇往不缩。”
⒋ 上任就职。
引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魏环溪》:“魏环溪 曰:‘居官者何人不择吉任事,而陞者陞,降者降,黜者黜,死者死,未尝皆吉也。’”
⒌ 称职。胜任所担当的职责。
引唐 白居易 《江州司马厅记》:“凡仕久资高耄昏软弱不任事而时不忍弃者,实莅之。莅之者,进不课其能,退不殿其不能,才不才一也。”
《宋史·贾昌朝传》:“因疏耄昏不任事者八人,令致仕。”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京营操军》:“顷年庚寅, 曾健斋 为光禄少卿,故以御史外謫,有伉直声,议欲选三大营,并罢诸弁不任事者,此疏初传,京城汹汹, 曾 不知也。”
⒍ 顶事,顶用。
引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造酒法:用黍米。麴一斗,杀米一石。秫米令酒薄,不任事。”
石声汉 注:“任事,顶事。”
⒎ 随便啥事,无论什么事情。
引《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 何千户 ﹞名 永寿,年纪不上二十岁,捏出水儿来的一个小后生,任事儿不知道。”
国语词典
任事 [rèn shì]
⒈ 委任职务。
引《韩非子·八说》:「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察端而观失,有过者罪,有能者得,故愚者不任事。」
唐·韩愈〈与郑相公书〉:「孟氏兄弟在江东未至,先与相识,亦甚循善,所虑才干不足任事。」
⒉ 担当事务。
引《史记·卷八〇·乐毅传》:「执政任事之臣,修法令,慎庶孽,施及乎萌隶,皆可以教后世。」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〇》:「彼任事者只顾肥家,不存公道,大斗小秤,侵剥百端,以致小民愁怨。」
近办事 供职
⒊ 无论什么事。
引《金瓶梅·第七二回》:「名永寿,贴刑,不止二十岁,捏出水儿来的一个小后生,任事儿不知道。」
任事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服务释义: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服务行业。 为人民服务。科学为生产服务。他在邮局服务了三十年。
- 2.
办事释义:做事:办事认真。我们是给群众办事的。今天办了不少事。
- 3.
任职释义:担任职务:任职财政部。他在交通部门任过职。
- 4.
供职释义:担任职务:在海关供职三十年。
- 5.
就事释义:旧时指前往任职。亦见就职。
任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出释义:⒈谓出生或出现一次。《商君书·农战》:“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数年不食。”晋 葛洪《抱朴子·金丹》:“老子 授之於 元君,元君 曰:‘此道至重,百世一出,藏之石室。’”⒉谓出行或出来任事。“一”,语气助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故 子贡 一出,存 鲁、乱 齐、破 吴、彊 晋 而霸 越。”宋 陆九渊《陆修职墓表》:“介其乡之贤者致礼以延公,公却之再三,请益固,公为一出,桐岭 学者於是变而乐义理之言。”⒊完全出于。《史记·吕太后本纪》:“元年,号令一出太后。”⒋一番。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
- 2.
不事释义:⒈不侍奉,不服事。《易·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⒉指不任以官职。《晋书·刘寔传》:“臣以为古之养老,以不事为优,不以吏之为重。”《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三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不事,谓不使任事。”⒊不服劳役。《荀子·大略》:“八十者一子不事,九十者举家不事,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事。”《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立石 东海 上 胊 界中,以为 秦 东门。因徙三万家 丽邑,五万家 云阳,皆復不事十岁。”《资治通鉴·始皇帝三十五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不事者,不供征役之事。”⒋不办事;不做事
- 3.
乐天任命释义:犹言听天由命。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 4.
乖僢释义:同“乖舛”。黄人《小说林发刊词》:“然不佞之意,亦非敢谓作小説者,但当极藻绘之工,尽缠绵之致,一任事理之乖僢,风教之灭裂也。”
- 5.
乞祠释义:⒈宋时,高级官员老病不宜任事者,请求赐予“奉祠”之职,以享受其俸禄。⒉指自请退职。
- 6.
事故释义:意外的损失或灾祸(多指在生产、工作上发生的):工伤事故。责任事故。防止发生事故。
- 7.
人浮于事释义:《礼记·坊记》:“人浮于食。 ” 原指任事人的职位高于所得俸禄的等级。后作人浮于事,指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浮:超过。
- 8.
优为释义:谓任事绰有馀力。 《礼记·文王世子》:“仲尼 曰:‘昔者 周公 摄政践阼而治,抗世子法於 伯禽,所以善 成王 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於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 优为之。’”孔颖达 疏:“周公 比杀身之人则优饶为之。”金 王若虚《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独谓君读书为儒,能以壮年取高第,此必有以过人,而其优为一邑,固所宜者。”章炳麟《国故论衡·论式》:“出入风议,臧否人羣,文士所优为也;持理议礼,非擅其学莫能至。”
- 9.
优爲释义:谓任事绰有馀力。 《礼记·文王世子》:“仲尼 曰:‘昔者 周公 摄政践阼而治,抗世子法於 伯禽,所以善 成王 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於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 优为之。’”孔颖达 疏:“周公 比杀身之人则优饶为之。”金 王若虚《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独谓君读书为儒,能以壮年取高第,此必有以过人,而其优为一邑,固所宜者。”章炳麟《国故论衡·论式》:“出入风议,臧否人羣,文士所优为也;持理议礼,非擅其学莫能至。”
- 10.
伴食中书释义:指执政大臣庸懦而不堪任事。
- 11.
俸给释义:俸禄;薪金。《宋史·赵禼传》:“朝廷欲官其任事之酋,鐫岁赐以为俸给。”《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内臣 王守忠 请节度使俸给,諫官 韩絳 力言不可。”《明史·食货志六》:“﹝ 洪武 ﹞二十八年,詔以官吏军士俸给弥广,量减诸王岁给,以资军国之用。”叶圣陶《校长》:“现在 叔雅 家里颇优裕,微薄的俸给差不多皮裘的一根毛,增不了多少温暖。”
- 12.
出门人释义:离开了家,在外远行或任事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出门人本来保重点的好。”鲁迅《彷徨·祝福》:“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五:“他们都想得圆全,怕家里人惦念出门人。”
- 13.
另起炉竈释义:⒈比喻重新做起。鲁迅《准风月谈·查旧帐》:“斩犯绑赴法场的时候,大叫道:‘过了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为了另起炉灶,从新做人,非经过二十年不可。真是麻烦得很。”叶圣陶《城中·病夫》:“心想如要另起炉灶,那是很费事的,况且编辑部所希望的就是这样一本书。”⒉比喻另立门户;另搞一套。陶行知《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中心学校的成立有两种方式都可以行。一是另起炉灶来创设;二是找那虚心研究,热心任事,成绩昭著并富有普遍性之学校特约改造,立为中心学校。”秦牧《漫记端木蕻良》:“他在谈自己的写作计划时,常提到续写《红楼梦
- 14.
听命由天释义: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
- 15.
听天由命释义:听从天意和命运的安排。《论语·颜渊》:“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后多比喻听任事态自然发展,不作主观努力。
- 16.
在事释义:⒈居官任事。 ⒉指主持其事的官员。⒊参与其事。
- 17.
奉祠释义:⒈祭祀。《史记·封禅书》:“杜主,故 周 之右将军,其在 秦中,最小鬼之神者。各以岁时奉祠。”《后汉书·桓晔传》:“赐 遣吏奉祠,因县发取祠具,曄 拒不受。”⒉宋 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等。他们只领官俸而无职事。因宫观使等职原主祭祀,故亦称奉祠。见《宋史·职官志十》。《宋史·道学传三·朱熹》:“詔以 熹 累乞奉祠,可差主管 台州 崇道观。”宋 陆游《上书乞祠》诗:“上书又乞奉祠归,梦到湖边自叩扉。”
- 18.
宂流释义:谓庸陋不堪任事的人。
- 19.
尽义务释义:⒈犹言尽本分。 完成自己所应做的事。⒉谓任事而不受酬。
- 20.
常选释义:⒈指素常选拔的精兵。《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驃骑,驃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将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絶也。”司马贞 索隐:“谓驃骑常选择取精兵。”⒉古代定期选举官吏的一种制度。《梁书·武帝纪中》:“今九流常选,年未三十,不通一经,不得解褐。若有才同 甘颜,勿限年次。”宋 王安石《太子太傅致仕田公墓志铭》:“公自常选,数年遂任事于时。”《元史·张珪传》:“近侍不得巧词復奏,不该常调之人亦不得滥入常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