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方夏 方夏的意思
fāngxià

方夏

简体方夏
繁体
拼音fāng xià
注音ㄈㄤ ㄒㄧㄚ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āng,(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方形.长方形(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组词】:方根。平方。开方。(3) 人的品行端正。【组词】:方正。方直。(4) 一边或一面。【组词】:方向。方面。(5) 地区,地域。【组词】:地方。方志。方言。方物。方圆。方隅(边疆)。方舆(指领域,亦指大地)。(6) 办法,做法,技巧。【组词】:方式。方法。教导有方。贻笑大方。(7) 种,类。【组词】:变幻无方。仪态万方。(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组词】:药方。(9) 违背。【组词】:方命。(10) 正在,正当。【组词】:方今盛世。方兴未艾。(11) 才,刚刚。【组词】:方才。如梦方醒。(12)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组词】:土石方。(13)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组词】:几方石章。(14) 姓。

xià,(1) 一年的第二季。【组词】:夏季。夏天。夏令。夏播。夏熟。夏粮。(2) 中国朝代名。【组词】:夏代。夏历。(3) 指中国。【组词】:华夏。(4) 姓。

基本含义

指春夏之交,也可指年代、时节交替之时。

方夏的意思

方夏 [fāng xià]

1. 指中国,华夏。与“四夷”相对。

方夏 引证解释

⒈ 指中国,华夏。与“四夷”相对。

《书·武成》:“诞膺天命,以抚方夏。”
《后汉书·董卓传赞》:“方夏崩沸,皇京烟埃。”
李贤 注:“方,四方;夏,华夏也。”
宋 秦观 《代贺皇太妃受册表》:“举令典於宫闈,溢欢声於方夏。”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方夏之族,自 科派利 考见石刻,订其出於 加尔特亚。”


国语词典

方夏 [fāng xià]

⒈ 旧称中国为「方夏」。

《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赞曰》:「方夏崩沸,皇京烟埃。」


方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材勇释义:⒈有材力而且勇武。《晋书·张方传》:“﹝ 张方 ﹞世贫贱,以材勇得幸於 河间王 顒,累迁兼振武将军。”宋 曾巩《殿前都指挥使制》:“朕择材勇之士,备宫屯之兵,以宿卫京师,填附方夏。”《明史·费聚传》:“父 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⒉指材力与勇气。《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秀琳 将 李宪 有材勇,愬 更其名曰 忠义 而用之。”
    • 2.
      诞膺释义:承受(天命或帝位)。 《书·武成》:“我文考 文王,克成厥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孔 传:“大当天命。”唐 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陛下诞膺宝歷,思致理平。”明 归有光《封朝鲜国王妃朴氏诰文》:“制曰:‘我祖宗诞膺天命,统御万方。’”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天貺大东,数千年前,早开楛矢信义之俗,以待我祖宗诞膺景命,混一神洲。”
    • 3.
      风惠释义:风教惠德。《晋书·何无忌传》:“敷政方夏,实播风惠。”
    • 4.
      驾轶释义:陵驾;超越。 《文选·枚乘<七发>》:“观其所驾軼者,所擢拔者,所扬汩者,所温汾者,所涤汔者,虽有心略辞给,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李善 注:“《小雅》曰:驾,陵也。杜预《左氏传註》曰:軼,突也。”吕向 注:“驾軼,陵过也。”清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矧以土地人民十倍之者,而谓不能驾軼之耶?”《清史稿·礼志三》:“﹝ 康熙 ﹞六十一年,遗諭,言:‘明太祖 起布衣,统方夏,驾軼 汉、唐、宋 诸君。’”

方夏(fangxi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方夏是什么意思 方夏读音 怎么读 方夏,拼音是fāng xià,方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方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