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赶集 赶集的意思
gǎn

赶集

简体赶集
繁体趕集
拼音gǎn jí
注音ㄍㄢˇ ㄐㄧˊ
结构AB式
词性动词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ǎn,(1) 追,尽早或及时到达。【组词】:赶超。赶集。赶先进。(2) 从速,快做。【组词】:赶快。赶路。赶任务。(3) 驱逐,驱使。【组词】:赶羊。驱赶。(4) 等到(某个时候)。【组词】:赶明儿。(5) 遇到(某种情形或机会)。【组词】:正赶上。

jí,(1) 群鸟栖止于树上。【例句】:“黄鸟于飞,集于灌木”。(2) 聚合,会合。【组词】:聚集。集合。集会。集体。集团。集训。集散。集资。集中。集大成。集腋成裘。(3) 会合许多著作编成的书。【组词】:集子。文集。诗集。选集。全集。(4) 大型图书中可以相对独立的一部分,或一部小说、一部电影、电视剧中相对独立的段落。【组词】:上集。第五集。(5) 定期交易的市场。【组词】:集市。赶集。(6) 中国古代图书的四部分类法。【组词】:集部。经史子集。(7) 成就,成功。【组词】:大业未集。(8) 数学基本概念之一,指若干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总体。【组词】:子集。交集。(9) 古同“辑”,和睦。(10) 姓。

基本含义

赶集意为赶着去集市或集市上的人很多,形容热闹、繁忙。

赶集的意思

赶集 [gǎn jí]

1. 到集市上去做买卖或玩耍。

咱们明天一块儿去赶集。

[go to market; go to a fair;]

赶集 引证解释

⒈ 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岭 南之市谓之虚…… 山 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谓之‘赶集’。”
清 刘书年 《沂水桑麻话》:“沂邑 集场甚多,著名者三十餘处,尚有义集、小集不计其数,通工易事,莫便於赶集。”
《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齐村 是 枣庄 西边八里路的一个大镇子,今天逢大集,四乡的庄稼人都到这里赶集。”


国语词典

赶集 [gǎn jí]

⒈ 在偏远地区,买卖货物有一定地点、日期,到时商贩、居民都赶往交易,称为「赶集」。

《老残游记·第一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赶集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闹子释义:方言。 乡间的集日。艾芜《纺车复活的时候》:“我要赶工,后天闹子,还要赶到卖哪!”亦指集市。《湘江文艺》1979年第1期:“告诉你,闹子封了,不准赶,说是煞资本主义歪风。”

赶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做市释义:赶集市。也比喻熙熙攘攘地赶热闹。鲁迅《呐喊·风波》:“嗡嗡的一阵乱嚷,蚊子都撞过赤膊身子,闯到乌桕树下去做市。”
    • 2.
      墟日释义:中国 南方如 湘、赣、闽、粤 等地区乡村赶集的日子。
    • 3.
      征市释义:犹赶集。《晋书·羊祜传》:“南州人征市日闻 祜 丧,莫不号慟,罢市巷哭者声相接。”
    • 4.
      抄道释义:⒈(抄道儿)⒉走近便的路:抄道进山。⒊近便的路:走抄道去赶集要近五里路。
    • 5.
      抓弄释义:挣钱。老舍《赶集·柳家大院》:“现在我在街上摆卦摊,好了呢,一天也抓弄个三毛五毛的。”王统照《沉船》:“好好的年头,谁愿意舍家离业地跑?幸而我还会这点手艺,到那边也许容易抓弄。”
    • 6.
      结伴释义:跟人结成同伴;搭伴儿:结个伴儿。结伴远行。结伴赶集。
    • 7.
      花边钱释义:旧时流入 中国 的外国银元,边缘有花纹,与我国过去边缘光滑的钱币不同,故俗称“花边钱”。 后亦作为对外国银元的统称。《品花宝鉴》第十九回:“我得了一个,听説在 广东 买来,一个是一千块花边钱。”《十月》1981年第2期:“你奶奶赶集刚卖了鸡蛋,又使出了花边钱,别说买双小鞋,就是外加个帽子,也用不了。”
    • 8.
      草台班释义:旧时对演员较少、设备简陋的江湖戏班子的俗称。他们经常走村赶集,在临时搭建的草台上演出,故名。瞿秋白《乱弹·财神还是反财神》:“中国 内地本来有一种草台班戏子,逢年逢节,他们赶到财神庙去唱戏。”吴组缃《山洪》十八:“四狗子 最后走出来,高耸着两肩,两手筒在紧小的袖口里,一步步摇晃,像个草台班子的小生。”
    • 9.
      虚日释义:⒈空闲的日子;间断的日子。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卷五:“村民见之,以鱼鱣非树中之物,咸谓是神,乃依树起屋,宰牲祭祀,未尝虚日,因遂名 鱣父庙。”《宋史·食货志上三》:“祖宗建立 真、楚、泗州 转般仓,一以备中都缓急,二以防漕渠阻节,三则纲船装发,资次运行,更无虚日。”明 刘基《送道士张玄中归桐柏观》诗序:“至正 甲午,予来 会稽,因得与群士大夫为 宝林 之游,而赋诗倡和,无虚日焉。”清 曹寅《戏题王安节画》诗:“风泉浩浩无虚日,但起诗情是俗人。”⒉赶集的日子。宋 陆游《江亭》诗:“野市逢虚日,江亭候暮潮
    • 10.
      蚊市释义:蚊子于傍晚时成群集飞,如人的赶集,故称。《埤雅·释虫》:“俗云,蚊有昬市。盖蝇成市於朝,蚊成市於暮。”
    • 11.
      赴圩释义:赶集 客家人叫赴圩。
    • 12.
      赴墟释义:犹赶集。
    • 13.
      赴集释义:⒈前往聚集。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上》:“洗浴者,常有硫黄气,赴集者,常有百数。”《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远近赴集,旬日间近万人。”⒉犹赶集。明 沉榜《宛署杂记·民风二》:“上市曰赴集。”⒊指官吏前往任所。宋 梅尧臣《送白秀才福州省亲》诗:“固非远仕进,服期难赴集。”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今常调之人,远授一职,已数千里,赴集又数千里,之官挈携妻孥,往復劳苦,必一周而在路。”
    • 14.
      赶圩释义:赶集。
    • 15.
      赶场释义:⒈赶集。 ⒉(演员)在一个地方演出完毕赶紧到另一个地方去演出。
    • 16.
      赶墟释义:亦作“赶圩”。犹赶集。
    • 17.
      赶市释义:赶集。清 范寅《越谚·月亮弯弯》:“爹爹见我归,拔起竹竿赶市去。”老舍《四世同堂》三八:“城外是买卖旧货的小市,赶市的时候也在出太阳以前。”艾芜《山峡中》:“他们呢,两个三个地远远尾在我们的后面,也装作忙忙赶市的样子。”
    • 18.
      赶街释义:赶集。
    • 19.
      赶街子释义:犹赶集。
    • 20.
      赶闹子释义:方言。 赶集。

赶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做市释义:赶集市。也比喻熙熙攘攘地赶热闹。鲁迅《呐喊·风波》:“嗡嗡的一阵乱嚷,蚊子都撞过赤膊身子,闯到乌桕树下去做市。”
    • 2.
      墟日释义:中国 南方如 湘、赣、闽、粤 等地区乡村赶集的日子。
    • 3.
      征市释义:犹赶集。《晋书·羊祜传》:“南州人征市日闻 祜 丧,莫不号慟,罢市巷哭者声相接。”
    • 4.
      抄道释义:⒈(抄道儿)⒉走近便的路:抄道进山。⒊近便的路:走抄道去赶集要近五里路。
    • 5.
      抓弄释义:挣钱。老舍《赶集·柳家大院》:“现在我在街上摆卦摊,好了呢,一天也抓弄个三毛五毛的。”王统照《沉船》:“好好的年头,谁愿意舍家离业地跑?幸而我还会这点手艺,到那边也许容易抓弄。”
    • 6.
      结伴释义:跟人结成同伴;搭伴儿:结个伴儿。结伴远行。结伴赶集。
    • 7.
      花边钱释义:旧时流入 中国 的外国银元,边缘有花纹,与我国过去边缘光滑的钱币不同,故俗称“花边钱”。 后亦作为对外国银元的统称。《品花宝鉴》第十九回:“我得了一个,听説在 广东 买来,一个是一千块花边钱。”《十月》1981年第2期:“你奶奶赶集刚卖了鸡蛋,又使出了花边钱,别说买双小鞋,就是外加个帽子,也用不了。”
    • 8.
      草台班释义:旧时对演员较少、设备简陋的江湖戏班子的俗称。他们经常走村赶集,在临时搭建的草台上演出,故名。瞿秋白《乱弹·财神还是反财神》:“中国 内地本来有一种草台班戏子,逢年逢节,他们赶到财神庙去唱戏。”吴组缃《山洪》十八:“四狗子 最后走出来,高耸着两肩,两手筒在紧小的袖口里,一步步摇晃,像个草台班子的小生。”
    • 9.
      虚日释义:⒈空闲的日子;间断的日子。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卷五:“村民见之,以鱼鱣非树中之物,咸谓是神,乃依树起屋,宰牲祭祀,未尝虚日,因遂名 鱣父庙。”《宋史·食货志上三》:“祖宗建立 真、楚、泗州 转般仓,一以备中都缓急,二以防漕渠阻节,三则纲船装发,资次运行,更无虚日。”明 刘基《送道士张玄中归桐柏观》诗序:“至正 甲午,予来 会稽,因得与群士大夫为 宝林 之游,而赋诗倡和,无虚日焉。”清 曹寅《戏题王安节画》诗:“风泉浩浩无虚日,但起诗情是俗人。”⒉赶集的日子。宋 陆游《江亭》诗:“野市逢虚日,江亭候暮潮
    • 10.
      蚊市释义:蚊子于傍晚时成群集飞,如人的赶集,故称。《埤雅·释虫》:“俗云,蚊有昬市。盖蝇成市於朝,蚊成市於暮。”
    • 11.
      赴圩释义:赶集 客家人叫赴圩。
    • 12.
      赴墟释义:犹赶集。
    • 13.
      赴集释义:⒈前往聚集。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上》:“洗浴者,常有硫黄气,赴集者,常有百数。”《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远近赴集,旬日间近万人。”⒉犹赶集。明 沉榜《宛署杂记·民风二》:“上市曰赴集。”⒊指官吏前往任所。宋 梅尧臣《送白秀才福州省亲》诗:“固非远仕进,服期难赴集。”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今常调之人,远授一职,已数千里,赴集又数千里,之官挈携妻孥,往復劳苦,必一周而在路。”
    • 14.
      赶圩释义:赶集。
    • 15.
      赶场释义:⒈赶集。 ⒉(演员)在一个地方演出完毕赶紧到另一个地方去演出。
    • 16.
      赶墟释义:亦作“赶圩”。犹赶集。
    • 17.
      赶市释义:赶集。清 范寅《越谚·月亮弯弯》:“爹爹见我归,拔起竹竿赶市去。”老舍《四世同堂》三八:“城外是买卖旧货的小市,赶市的时候也在出太阳以前。”艾芜《山峡中》:“他们呢,两个三个地远远尾在我们的后面,也装作忙忙赶市的样子。”
    • 18.
      赶街释义:赶集。
    • 19.
      赶街子释义:犹赶集。
    • 20.
      赶闹子释义:方言。 赶集。

赶集造句

1.近来赶集的人少了,五黄六月,正是农村大忙季节。

2.近来赶集的人少了,五花大绑,正是农村大忙季节。

3.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4.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5.春天来了,花园里,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跑来了。

6.冬风可有点不高兴了,它气鼓鼓的向他们使劲吹了一大口气,吓得那两人赶集搂紧自己身上的衣服。

7.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是一个比拟修辞。把花朵比拟为人,花是不会赶集的。

8.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9.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10.春天来了,花儿赶集似的开了,小草冒出了嫩嫩的绿芽。

11.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赶集(gan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赶集是什么意思 赶集读音 怎么读 赶集,拼音是gǎn jí,赶集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赶集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