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巴蛇 巴蛇的意思
shé

巴蛇

简体巴蛇
繁体
拼音bā shé
注音ㄅㄚ ㄕ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ā,(1) 粘结着的东西。【组词】:泥巴。锅巴。(2) 粘贴,依附在别的东西上。【组词】:饭巴锅了。巴结别人。(3) 贴近。【例句】:前不巴村,后不巴店。(4) 盼,期望。【组词】:巴望。(5) 张开。【组词】:巴着眼睛。(6) 古国名,在今中国四川省东部。(7) 中国四川省东部,泛指四川。【组词】:巴蜀。巴山蜀水。(8) 词尾,读轻声。【组词】:尾巴。嘴巴。(9) 大蛇。【例句】:巴蛇(传说中能吞大象的蛇)。(10) 气压的压强单位。(11) 压强单位。(12) 姓。

shé yí, ◎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组词】:蛇蜕。蛇行。蛇蝎。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蛇添足。 ◎ 〔委(wěi )蛇〕见“委2”。

基本含义

形容人心机深沉,阴险狡诈,善于伪装和欺骗。

巴蛇的意思

巴蛇 [bā shé]

1. 古代传说中的大蛇。

巴蛇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传说中的大蛇。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晋 左思 《吴都赋》:“屠巴蛇,出象骼。”
宁调元 《燕京杂诗》:“巴蛇渐长期吞象, 蜀 帝从今定化鹃。”


国语词典

巴蛇 [bā shé]

⒈ 神话传说中的大蛇,能吞食象。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
《文选·左思·吴都赋》:「屠巴蛇,出象骼。」


巴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蛇吞象释义:典故 古代传说南海有一种蛇叫做巴蛇,它身长有800尺,能吃象。
    • 2.
      巴蛇吞象释义:巴蛇吞吃大象。比喻贪心极大,不知满足。
    • 3.
      巴陵释义:⒈旧县名。 晋 太康 元年置,治所在今 湖南 岳阳。1913年改名 岳阳县。⒉郡名。南朝 宋 元嘉 十六年置。治所在 巴陵(今 湖南 岳阳)。隋 开皇 九年废。唐 天宝 元年复置。乾元 元年改称 岳州。隋 末 罗县 令 萧铣 起兵,即以此为根据地。⒊山名。在 岳阳县 治西南,滨 洞庭湖。据《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七:“昔 羿 屠巴蛇於 洞庭,其骨若陵,故曰 巴陵。”唐 朱庆馀《与庞复言携酒望洞庭》诗:“帆自 巴陵山 下过,雨从 神女 峡边来。”
    • 4.
      毒烟释义:毒雾。唐 元稹《巴蛇》诗之三:“自兹繁巨蟒,往往寿千年。白昼遮长道,青溪蒸毒烟。”

巴蛇(bash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巴蛇是什么意思 巴蛇读音 怎么读 巴蛇,拼音是bā shé,巴蛇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巴蛇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