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发抖 发抖的意思
dǒu

发抖

简体发抖
繁体發抖
拼音fā dǒu
注音ㄈㄚ ㄉㄡˇ
结构AB式
词性动词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ā fà,(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组词】: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dǒu,(1) 振动,甩动。【例句】:抖去身上的土。(2) 哆嗦,战栗。【组词】:发抖。颤抖。(3) 〔抖擞〕振作,振奋,如“抖抖精神”。(4) 称人突然发迹而有钱有势(多含讥讽意)。【例句】:这两年抖起来了。

基本含义

因恐惧、紧张、寒冷等原因而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

发抖的意思

发抖 [fā dǒu]

1. 因恐惧、生气、寒冷等原因而身体颤抖。

冷得发抖。

[shiver; shake; tremble;]

发抖 引证解释

⒈ 由于寒冷、害怕、气愤、高兴、激动等引起的身体颤动。

《说岳全传》第十八回:“猛然刮起大风,连日不止,甚是寒冷。番营中俱穿皮袄,尚挡不住;那 宋 兵越发冻得个个发抖。”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冷时便浑身发抖,热时便汗流浹背。”
茅盾 《子夜》十九:“一阵怒火像乱箭一般直攒心头, 吴荪甫 全身都发抖了。”


国语词典

发抖 [fā dǒu]

⒈ 身体因寒冷或恐惧、愤怒而颤抖。

《老残游记·第四回》:「他父亲吴举人一听,浑身发抖。」
《文明小史·第三〇回》:「黄詹事听罢,气得浑身发抖。」

哆嗦 战栗 颤抖 颤动 颤栗 震动


发抖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颤抖释义:哆嗦;发抖:冻得全身颤抖。树枝在寒风中颤抖。
    • 2.
      震动释义:⒈颤动;使颤动:火车震动了一下,开走了。春雷震动着山谷。⒉(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震动全国。
    • 3.
      抖动释义:⒈颤动:她气得咬紧嘴唇,身子剧烈抖动。⒉用手振动物体:他抖动了一下缰绳,马便向草原飞奔而去。
    • 4.
      哆嗦释义:因受外界刺激而身体不由自主地颤动:冻得直哆嗦。 气得浑身哆嗦。
    • 5.
      颤动释义:短促而频繁地振动:汽车驶过,能感到桥身的颤动。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嘴唇在微微颤动。
    • 6.
      战栗释义:也作颤栗。发抖。
    • 7.
      颤栗释义:发抖,打哆嗦。

发抖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静止释义:⒈哲学范畴。 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事物处于不显著的量变或平衡状态。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而静止则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物质由于有相对的静止状态,所以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态。⒉物理学上当一物体对于另一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时,称它们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 2.
      镇定释义:⒈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神色镇定。⒉使镇定:竭力镇定自己。

发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寒而栗释义: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栗:发抖。
    • 2.
      不忍觳觫释义:恐惧得发抖,恐惧颤抖的样子。
    • 3.
      丧心释义:⒈心理反常;丧失理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宋 叶适《终论三》:“使兵犹有法,则彼之所为乃丧心失灵狂惑而求死者也。”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如此迷惑丧心之语,犹拔作南宫首卷,文字安得不陋?”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一听到新思想,一看到 俄国 的小说,更其害怕,对于较特别的思想,较新思想尤其丧心发抖。”⒉犹言丧天良。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真生》:“一日,饮既卧,贾 潜起,搜诸衣底。真 觉之曰:‘子真丧心,不可处矣!’”
    • 4.
      令人齿寒释义:字面理解是让人冷得发抖,意思说让人失望到极点,愤怒到极点以至于牙齿都感觉寒冷。
    • 5.
      冷风瑟瑟释义:形容非常寒冷的风吹得人瑟瑟发抖,用来表现风冷到极致,让人冷到颤抖的感觉。
    • 6.
      冻碌碌释义:冻得发抖的样子。
    • 7.
      冻钦钦释义:形容冷得发抖。
    • 8.
      凛慄释义:⒈严寒;冷得发抖。唐 杜甫《北征》诗:“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慄。”宋 范成大《吴船录》:“儘衣笥中所藏,躡毡鞾,犹凛慄不自持。”⒉亦作“凛栗”。恐惧;惊恐。宋 叶适《朝议大夫王公墓志铭》:“民事瘟神谨,巫为阴廡复屋,塑刻诡异,使祭者凛慄,疾愈众。”茅盾《动摇》十二:“方太太 分明看见那臃肿痴肥的身体悬空在一缕游丝上,凛栗地无效地在挣扎。”⒊引申为冷峻而令人敬畏。清 方文《宋遗民咏·王鼎翁炎午》:“创为生祭文,辞义何凛慄。”
    • 9.
      凛栗释义:⒈严寒;冷得发抖。⒉亦作“凛栗”。恐惧;惊恐。⒊引申为冷峻而令人敬畏。
    • 10.
      刺猬原则释义:(刺猬原则hedgehog concept——翻译由“牛牛词典”提供)所谓“刺猬法则”是说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作了一个实验: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他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要各自分开了。
    • 11.
      发战释义:发抖。
    • 12.
      发抖释义:由于害怕、生气或受到寒冷等原因而身体颤动:吓得发抖。冻得直发抖。
    • 13.
      发颤释义:⒈〈动〉颤动。 ⒉〈动〉发抖。
    • 14.
      咳歌打战释义:哆嗦,发抖。
    • 15.
      娘娘尊释义:此为客家方言,指身体颤抖、发抖的意思。
    • 16.
      心摇胆战释义:战:发抖。形容内心十分恐惧、害怕。
    • 17.
      怖栗释义:亦作“怖慄”。害怕得发抖。《汉书·尹翁归传》:“翁归 至,论弃 仲孙 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后汉书·马援传》:“卒被三夫之言,横遭诬罔之谗;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慄。”《新唐书·李绅传》:“錡 召 绅 作疏,坐 錡 前。绅 阳怖栗,至不能为字。”唐 张九龄《应道侔伊吕科对策第一道》:“盛德大业,孰与归乎?其怖慄尘埃,栖栖非得言之地;慷慨禾莠,惓惓因献策之时。何敢望焉,尽心而已。”
    • 18.
      怢栗释义:突然怕冷发抖。
    • 19.
      恐耸詟栗释义:害怕得发抖。
    • 20.
      悸颤释义:怕得发抖。

发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寒而栗释义: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栗:发抖。
    • 2.
      不忍觳觫释义:恐惧得发抖,恐惧颤抖的样子。
    • 3.
      丧心释义:⒈心理反常;丧失理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哀乐而乐哀,皆丧心也。”宋 叶适《终论三》:“使兵犹有法,则彼之所为乃丧心失灵狂惑而求死者也。”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如此迷惑丧心之语,犹拔作南宫首卷,文字安得不陋?”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知识阶级》:“一听到新思想,一看到 俄国 的小说,更其害怕,对于较特别的思想,较新思想尤其丧心发抖。”⒉犹言丧天良。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真生》:“一日,饮既卧,贾 潜起,搜诸衣底。真 觉之曰:‘子真丧心,不可处矣!’”
    • 4.
      令人齿寒释义:字面理解是让人冷得发抖,意思说让人失望到极点,愤怒到极点以至于牙齿都感觉寒冷。
    • 5.
      冷风瑟瑟释义:形容非常寒冷的风吹得人瑟瑟发抖,用来表现风冷到极致,让人冷到颤抖的感觉。
    • 6.
      冻碌碌释义:冻得发抖的样子。
    • 7.
      冻钦钦释义:形容冷得发抖。
    • 8.
      凛慄释义:⒈严寒;冷得发抖。唐 杜甫《北征》诗:“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慄。”宋 范成大《吴船录》:“儘衣笥中所藏,躡毡鞾,犹凛慄不自持。”⒉亦作“凛栗”。恐惧;惊恐。宋 叶适《朝议大夫王公墓志铭》:“民事瘟神谨,巫为阴廡复屋,塑刻诡异,使祭者凛慄,疾愈众。”茅盾《动摇》十二:“方太太 分明看见那臃肿痴肥的身体悬空在一缕游丝上,凛栗地无效地在挣扎。”⒊引申为冷峻而令人敬畏。清 方文《宋遗民咏·王鼎翁炎午》:“创为生祭文,辞义何凛慄。”
    • 9.
      凛栗释义:⒈严寒;冷得发抖。⒉亦作“凛栗”。恐惧;惊恐。⒊引申为冷峻而令人敬畏。
    • 10.
      刺猬原则释义:(刺猬原则hedgehog concept——翻译由“牛牛词典”提供)所谓“刺猬法则”是说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作了一个实验: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他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要各自分开了。
    • 11.
      发战释义:发抖。
    • 12.
      发抖释义:由于害怕、生气或受到寒冷等原因而身体颤动:吓得发抖。冻得直发抖。
    • 13.
      发颤释义:⒈〈动〉颤动。 ⒉〈动〉发抖。
    • 14.
      咳歌打战释义:哆嗦,发抖。
    • 15.
      娘娘尊释义:此为客家方言,指身体颤抖、发抖的意思。
    • 16.
      心摇胆战释义:战:发抖。形容内心十分恐惧、害怕。
    • 17.
      怖栗释义:亦作“怖慄”。害怕得发抖。《汉书·尹翁归传》:“翁归 至,论弃 仲孙 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后汉书·马援传》:“卒被三夫之言,横遭诬罔之谗;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慄。”《新唐书·李绅传》:“錡 召 绅 作疏,坐 錡 前。绅 阳怖栗,至不能为字。”唐 张九龄《应道侔伊吕科对策第一道》:“盛德大业,孰与归乎?其怖慄尘埃,栖栖非得言之地;慷慨禾莠,惓惓因献策之时。何敢望焉,尽心而已。”
    • 18.
      怢栗释义:突然怕冷发抖。
    • 19.
      恐耸詟栗释义:害怕得发抖。
    • 20.
      悸颤释义:怕得发抖。

发抖造句

1.听到这句话,她立即吓得面如死灰,两腿发抖

2.这个游民衣衫褴褛,捉襟见肘,在寒天中发抖着行进。

3.正气凛然的革命志士即使被捕入狱,也使敌人吓得发抖

4.我的两脚微曲,不敢绷直,只要一崩直就会不停地发抖,整个身体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没有力气来支撑。

5.母爱是冬夜里的一床丝绵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6.柳树在暴风雨的蹂躏下,在剧烈的发抖

7.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

8.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就像生病的老人,不住的发抖咳嗽。让人揪心不止。

9.寒风毫不留情,一记左勾拳、右勾拳打得我人仰马翻瑟瑟发抖,哭天抢地无可奈何。

10.冬姑娘轻轻地挥舞着扇子,一股寒风扑面而来,冻得人们瑟瑟发抖。大家纷纷穿上厚厚的衣服,缩着脖子,真冷啊!

11.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当你迷失方向时,模糊的光亮和希望使你找到方向;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清茶,当你疲倦无力时,淡雅的磬香和醇美。

12.母爱是一块蜜糖,即使你心头苦涩,也能甜到心窝里去;母爱是一床棉被,即使你瑟瑟发抖,也能贴心的呵护你温然入眠;母爱是一缕清风,即使你软弱无助,也能使你神清气爽。

13.天可真冷啊,冷得我直发抖。天可真冷啊,冷得我一直流鼻涕。天可真冷啊,冷得我穿衣服多得像一个粽子。

14.卖火柴的小女孩冻得瑟瑟发抖

15.被俘敌军举起了双手,吓得浑身发抖

16.天气真冷,冻得我直发抖

17.在寒风中,他冻得瑟瑟发抖

18.我一想到这件事就发抖

19.那一朵花仿佛害怕起来,突然瑟瑟发抖

20.卖火柴的小女孩单薄的身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发抖是什么意思 发抖读音 怎么读 发抖,拼音是fā dǒu,发抖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发抖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