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ā fà,(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组词】: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dǒu,(1) 振动,甩动。【例句】:抖去身上的土。(2) 哆嗦,战栗。【组词】:发抖。颤抖。(3) 〔抖擞〕振作,振奋,如“抖抖精神”。(4) 称人突然发迹而有钱有势(多含讥讽意)。【例句】:这两年抖起来了。
1. 因恐惧、生气、寒冷等原因而身体颤抖。
例冷得发抖。
英[shiver; shake; tremble;]
⒈ 由于寒冷、害怕、气愤、高兴、激动等引起的身体颤动。
引《说岳全传》第十八回:“猛然刮起大风,连日不止,甚是寒冷。番营中俱穿皮袄,尚挡不住;那 宋 兵越发冻得个个发抖。”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冷时便浑身发抖,热时便汗流浹背。”
茅盾 《子夜》十九:“一阵怒火像乱箭一般直攒心头, 吴荪甫 全身都发抖了。”
⒈ 身体因寒冷或恐惧、愤怒而颤抖。
引《老残游记·第四回》:「他父亲吴举人一听,浑身发抖。」
《文明小史·第三〇回》:「黄詹事听罢,气得浑身发抖。」
近哆嗦 战栗 颤抖 颤动 颤栗 震动
1.听到这句话,她立即吓得面如死灰,两腿发抖。
2.这个游民衣衫褴褛,捉襟见肘,在寒天中发抖着行进。
3.正气凛然的革命志士即使被捕入狱,也使敌人吓得发抖。
4.我的两脚微曲,不敢绷直,只要一崩直就会不停地发抖,整个身体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没有力气来支撑。
5.母爱是冬夜里的一床丝绵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6.柳树在暴风雨的蹂躏下,在剧烈的发抖。
7.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
8.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就像生病的老人,不住的发抖咳嗽。让人揪心不止。
9.寒风毫不留情,一记左勾拳、右勾拳打得我人仰马翻瑟瑟发抖,哭天抢地无可奈何。
10.冬姑娘轻轻地挥舞着扇子,一股寒风扑面而来,冻得人们瑟瑟发抖。大家纷纷穿上厚厚的衣服,缩着脖子,真冷啊!
11.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当你迷失方向时,模糊的光亮和希望使你找到方向;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清茶,当你疲倦无力时,淡雅的磬香和醇美。
12.母爱是一块蜜糖,即使你心头苦涩,也能甜到心窝里去;母爱是一床棉被,即使你瑟瑟发抖,也能贴心的呵护你温然入眠;母爱是一缕清风,即使你软弱无助,也能使你神清气爽。
13.天可真冷啊,冷得我直发抖。天可真冷啊,冷得我一直流鼻涕。天可真冷啊,冷得我穿衣服多得像一个粽子。
14.卖火柴的小女孩冻得瑟瑟发抖。
15.被俘敌军举起了双手,吓得浑身发抖。
16.天气真冷,冻得我直发抖。
17.在寒风中,他冻得瑟瑟发抖。
18.我一想到这件事就发抖。
19.那一朵花仿佛害怕起来,突然瑟瑟发抖。
20.卖火柴的小女孩单薄的身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