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沴 [zāi lì]
1. 指自然灾害。
3. 指伤害。
灾沴 引证解释
⒈ 指自然灾害。
引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礼制修,奢僭息,事合宜,则无凶咎,然后神圣允塞,灾沴不至矣。”
唐 罗隐 《甘露寺看雪上周相公》诗:“一种为祥君看取,半禳灾沴半年丰。”
清 严允肇 《哀淮人》诗:“何时灾沴息,躬耕乐行休。”
⒉ 指伤害。
引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蔽贤抑才至於千万国、千万年……其为大不祥,蔽塞天地,灾沴万物,孰有大於是歟?”
国语词典
灾沴 [zāi lì]
⒈ 阴阳失调所生的灾祸。
引《新唐书·卷一一九·白居易传》:「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
灾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口赋释义:古代的人口税。汉 有口赋、算赋之分。七岁至十四岁,每人每年出二十钱以供天子,为口赋。武帝 时增至二十三钱,以补车骑马匹之费。自十五岁至五十六岁,每人每年出百二十钱,为算赋。历代或因其名,但其规定各异。唐 刘禹锡《苏州举韦中丞自代状》:“伏以当州口赋首出诸郡,况经灾沴,切在抚绥。”参阅《汉书·昭帝纪》、《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文献通考·户口一》。
- 2.
愆阳释义:亦作“愆暘”。 阳气过盛。本谓冬天温和,有悖节令。后亦指天旱或酷热。《左传·昭公四年》:“夫冰以风壮,而以风出,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徧,则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杜预 注:“愆,过也。谓冬温。”《逸周书·时训》:“草木不黄落,是为愆阳;蛰虫不咸俯,民多流亡。”唐 白居易《祈皋亭神文》:“去秋愆阳,今夏少雨,实忧灾沴,重困 杭 人。”前蜀 杜光庭《神仙感遇传·释玄照》:“今愆暘经时,国内荒饉,可致甘泽,以救生灵。”明 刘基《次韵石末公闵雨》:“岂意愆阳为沴气,忽过炎夏到秋风。”
- 3.
沾逮释义:分润。《新唐书·刘晏传》:“灾沴之乡,所乏粮耳……多出菽粟,恣之糶运,散入村閭,下户力农,不能诣市,转相沾逮,自免阻飢。”
- 4.
消复释义:谓消除灾变,恢复正常。 《后汉书·鲍昱传》:“建初 元年,大旱,穀贵。肃宗 召 昱 问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復灾眚?’”《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民穷於役,农业有废,百姓嚣然,时风不至,未必不由此也,消復之术,莫大於节俭。”宋 苏轼《祭常山神文》:“吏实不德,无以导迎顺气,消復灾沴,惟神之求。”《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元年》:“青虹见 玉堂 后殿庭中。詔召光禄大夫 杨赐 等,诣 金商门,问以灾异及消復之术。”胡三省 注:“消復者,消变而復其常也。”
- 5.
灾沴释义:⒈指自然灾害。 晋 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下》:“礼制修,奢僭息,事合宜,则无凶咎,然后神圣允塞,灾沴不至矣。”唐 罗隐《甘露寺看雪上周相公》诗:“一种为祥君看取,半禳灾沴半年丰。”清 严允肇《哀淮人》诗:“何时灾沴息,躬耕乐行休。”⒉指伤害。康有为《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蔽贤抑才至於千万国、千万年……其为大不祥,蔽塞天地,灾沴万物,孰有大於是歟?”
- 6.
邪沴释义:妖邪灾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