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那 [wù nà]
1. 指示代词。犹那,那个。可指人、地或事。
兀那 引证解释
⒈ 指示代词。犹那,那个。可指人、地或事。
引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兀那弹琵琶的是那位娘娘?”
《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孩儿然后去兀那坟前,也拜几拜。”
《水浒传》第十四回:“兀那都头不要走!”
国语词典
兀那 [wù nà]
⒈ 那、那个。
引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兀那弹琵琶的是那位娘娘?圣驾到来,急忙迎接者。」
《水浒传·第四回》:「兀那汉子,你那桶里甚么东西?」
⒉ 语助词,无意义。
引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垓心里手掿著枪,杀场上硬睁著眼,哥也!敢战兀那三千合我也不倦惮。」
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我可敢一直儿走到地南头,您去兀那熟耕地里可都翻觔陡。」
兀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礼释义:⒈不以礼相待。《左传·隐公六年》:“郑伯 如 周,始朝 桓王 也,王不礼焉。”⒉不施礼。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正旦做不礼科,云]‘兀那厮,靠后。’”
- 2.
兀良释义:⒈衬词。 ⒉有时亦用作指示代词,犹兀那。
- 3.
总铺释义:即军巡铺。宋 代都城中官府坊巷近二百步设军巡铺一所,以兵卒三五人为一铺;夜晚,巡警地方盗贼烟火。见 宋 吴自牧《梦粱录·防隅巡警》。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你去兀那 羊市角 头 砖塔儿衚衕 总铺门前来寻我。”
- 4.
料帐释义:宴会菜肴料作的帐单。 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我打了箇料帐,去那街市上,不一时把那应用的按酒果品,都买将来,安排的水陆俱备。”元 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兀那厨子,今有八府宰相,在省堂筵宴。唤你来打箇料帐,八府大人的分饭烧割汤品添换不许少了,你怎生摆布?”
- 5.
消坏释义:毁掉。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猛想起,十年前,兀那鸦飞不过的田宅,甚么是月值年灾,可便的眼睁睁一时消坏。”
- 6.
胶黏释义:亦作“胶粘”。像胶那样黏着。常形容心情、行为、境况、感觉等。宋 欧阳修《读梅氏诗有感示徐生》诗:“篇章久不作,意思如胶粘。”宋 陆游《庵中独居感怀》诗之二:“一生已是胶黏日,投老安能夏造冰。”元 无名氏《独角牛》第三折:“我来到这 泰安州,我可便不住您兀那招商店,那廝便紧和我钉钉胶粘。”清 唐孙华《憎蝇》诗:“失足或胶黏,濡首甘沉溺。”冰心《三年》:“柳叶中的蝉儿,从酣梦中断续的发出几声短吟,胶粘的,迷糊的,好似醉人的呓语。”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刘福生 想去扶他,怎么一股血腥气?拿大手一摸,哎呀
- 7.
雪压释义:⒈积雪压着。 唐 白居易 《题遗爱寺前溪松》诗:“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 宋 苏轼 《如梦令·有寄》词:“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⒉喻严酷的折磨、迫害。 唐 白居易 《京使回累得南省诸公书因以长句诗寄谢》:“雪压泥埋未死身,每劳存问愧交亲。”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我受尽了些雪压波风筛。猛想起,十年前,兀那鸦飞不过的田宅,甚么是月值年灾,可便的眼睁睁一时消坏。” 清 秋瑾 《春寒看花》诗:“才见萌芽两三叶,又教雪压要霜欺。”⒊积雪垂直作用在物体上的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