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臬台 臬台的意思
niètái

臬台

简体臬台
繁体臬臺
拼音niè tái
注音ㄋㄧㄝˋ ㄊㄞ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iè,(1) 箭靶子。(2) 古代测日影的标杆。(3) 标准,法式。【组词】:圭臬。

tái tāi,(1) 高平的建筑物。【组词】:亭台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组词】:井台。窗台。灯台。(3) 量词。【组词】:一台戏。(4) 台湾省的简称。【组词】:台胞。台币。(5) 姓。(6) 桌子、案子。【组词】:写字台。(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组词】:台鉴。台甫。(1) 〔天台〕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

基本含义

指人的品行高尚,言行举止端正,不为功名利禄所动摇。

臬台的意思

臬台 [niè tái]

1. 见“臬台”。

臬台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臬台”。 明 清 时按察使的别称。见“臬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臬臺听了,颜色大变。”
《糊涂世界》卷六:“臬台外面似乎有点风骨,其实糊涂得很。”


臬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大宪释义:清 代地方官员对抚台(巡抚)、藩台(布政使)、臬台(提刑按察使)的合称。《冷眼观》第二回:“我们应酬多,一年三百六十日,差不多三大宪上司衙门里的幕友,倒有三百五十天在 钓鱼巷 做议政厅。”
    • 2.
      两台释义:⒈指唐武则天时肃政台(即御史台)的左右两台。左台知百司、监军旅,右台察州县、省风俗。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职官·两台》。⒉藩台和臬台的合称。指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承宣布政使和提刑按察使。
    • 3.
      原品休致释义:享有原来官职的品级而告老退休。《负曝闲谈》第四回:“在 苏州 颇结交得两个势要:一个叫 潘明,是位丁艰回籍的太史公;一位 李百德,是位原品休致的臬台。”祁龙威《史致谔与外国侵略者往来信函选录·说明》:“吴煦 后被 李鸿章 参革,史致諤 也和 左宗棠‘有隙’而于 同治 三年以原品休致。”
    • 4.
      参办释义:弹劾惩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臬台﹞当堂画了供,便收了府监。抚台一面拜折参办。”
    • 5.
      护院释义:⒈清制,抚台离职,由藩台或臬台暂时代理,称为“护院”。院,指抚院。⒉护卫家院的安全。

臬台(nieta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臬台是什么意思 臬台读音 怎么读 臬台,拼音是niè tái,臬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臬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