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众 [lìng zhòng]
1. 号令示众。
令众 引证解释
⒈ 号令示众。
引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一:“道坚 等与 灵素 鬭法,僧不胜,情愿戴冠执简。太子乞赎僧罪。有旨:胡僧放; 道坚 係 中国 人,送 开封府 刺面决配,於 开宝寺 前令众。”
令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传箭释义:⒈传递令箭。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起兵令众,以传箭为号。⒉引申为传令。⒊报时。古用铜壶滴漏计时,看水平面箭上的刻度,即知时刻。
- 2.
倒底释义:⒈副词。现多作“到底”。犹言总要,总得。《红楼梦》第五十回:“薛寳釵 道:‘倒底分个次序,让我写出来。’説着便令众人拈鬮为序。”⒉副词。犹言毕竟,终究。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私家财力,倒底不能持久。”鲁迅《集外集·文艺与政治歧途》:“在生活困乏中,一面拉车,一面‘之乎者也’,倒底不大便当。”柳青《铜墙铁壁》第十章:“银凤 倒底是女孩人家,无论如何,早控制不住自己,眼泪珠一颗跟一颗滚下来。”⒊副词。表示深究,犹言究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迂奶奶 又顶着问道:‘倒底那个的原告?’”茅盾《锻
- 3.
圣库释义:太平天囯 实行生活必需品平均分配的制度,称其所建立的国库为“圣库”。 规定全体衣食俱由圣库开支。但至后期,圣库制度虽仍在 天京 施行,但高级官员已先蓄私产,缴获归公的原则亦已无形破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命诏旨书》:“继自今,其令众兵将,凡一切杀妖取城,所得金寳、绸帛、寳物等项,不得私藏,尽缴归天朝圣库,逆者议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五节:“在平均主义思想的支配下,又产生圣库(藏银钱)、圣粮(藏米粮)制度……每逢礼拜日,各官开单赴圣库、圣粮领礼拜钱、粮米油盐及祭上帝物品。”
- 4.
悟入释义:⒈佛教语。 谓觉知并证入实相之理。语本《法华经·方便品》:“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於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於世。”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就人有教授方便之顿渐,根性悟入之顿渐。”元德异《<坛经>序》:“有可大师者,首於言下悟入,未上三拜得髓。”⒉泛指领会。
- 5.
戒嗔释义:瞋,又名瞋恚、瞋怒、恚、怒,是对有情怨恨的精神作用。与贪、痴两者因荼毒众生身心甚剧,妨害修道,所以共称为三毒;又因为能起惑造业,使众生身心感到逼迫热恼,犹如火烧,所以也称为三火;此外,由于能病恼有情,坏出世善心,令众生长劫受苦不得出离,所以又称为三病。
- 6.
扇诱释义:煽惑引诱。《宋书·后妃传·孝武文穆王皇后》:“缓不足为急者法,急则可为缓者师,更相扇诱,本其恒意,不可贷借,固实常辞。”唐 白居易《与昭义节度亲事将士等书》:“或被外人扇诱,令众意忧疑。”《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萇 曰:‘揭飞 等扇诱同恶,种类甚繁,吾虽克其魁帅,餘党未易猝平。’”
- 7.
担认释义:承认担当;应承。清 林则徐《批英国领事义律派参逊赴洋示令全缴鸦片禀》:“今为尔计,该领事既有权柄,又在本大臣前屡禀担认万无可卸之责,岂有能令众夷缴烟,而不能令其写单之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他答应购办机器,叫我担认收买煤斤。”陈春生《壬寅洪全福广州举义记》:“至辛丑八月,得 纪堂 担认军餉。”
- 8.
海底四宝释义:据新华严经卷五十一载,海底有四种炽然光明大宝,性极猛热,能饮缩由百川注入大海之无量大水,致使大海无有增减;以之比喻如来之大智慧海亦有四种大智慧宝,具足无量威德光明,能令众生截爱欲之流,破除愚痴之暗。
- 9.
端严释义:端庄严谨;庄严。汉 应劭《风俗通·十反·宗正南阳刘祖》:“太守 公孙庆 当祠 章陵,旧俗常以衣冠子孙、容止端严、学问通览、任顾问者以为御史。”《北齐书·成帝纪》:“帝时年八岁,冠服端严,神情闲远,华 戎 叹异。”唐 王勃《梓州元武县福会寺碑》:“遂令众情驰騖,空怀更始之图;灵座端严,未得安居之地。”明 宋濂《柳先生行状》:“燕居默坐,端严若神。”朱自清《民众文学的讨论》:“他也不愿意在文学里看见他教师底端严的面孔。”
- 10.
衆庶释义:众民;百姓。《书·汤誓》:“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韩非子·问田》:“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宋 文天祥《提刑节制司与安抚司平寇循环历》:“今续得广牒,以 义丁 越界深入,肆行刼杀,大不可令众庶见。”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教权庞大,则復之假手于帝王,比大权尽集一人,则又颠之以众庶。”
- 11.
讲陈释义:讲说陈述。《正法华经·光瑞品》:“为声闻乘讲陈圣諦,则令众庶度生老死忧恼众患,入近无为。” 宋 王珪 《贾文元公昌朝墓志铭》:“ 仁宗 召公 邇英阁 ,问《易》之《乾》卦,既讲陈之,翌日又为手奏。” 元 胡助 《京华杂兴诗》之四:“讲陈 尧 舜 道,庶使皇风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