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书僮 书僮的意思
shūtóng

书僮

简体书僮
繁体書僮
拼音shū tóng
注音ㄕㄨ ㄊㄨ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tóng zhuàng,(1) 封建时代受奴役的未成年人。【组词】:书僮。僮仆。(2) 同“童”。(1) 〔僮族〕中国少数民族,今改作“壮族”。

基本含义

指读书能力高超的人,也用来形容人才辈出的环境。

书僮的意思

书僮 [shū tóng]

1. 在官府协助抄写或办杂务的少年。亦作“书童”。旧时在有钱人家侍候主人子弟读书兼做杂事的未成年的仆人。

书僮 引证解释

⒈ 在官府协助抄写或办杂务的少年。

《通典·职官四》:“晋 宋 兰臺寺正书令史,虽行文书,皆有品秩,朱衣执板,给书僮。”

⒉ 亦作“书童”。旧时在有钱人家侍候主人子弟读书兼做杂事的未成年的仆人。

《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陈四老爷 认得他是 徐九公子 家的书僮,接过书子,拆开来看。”
老舍 《茶馆》人物表:“小牛儿--男。十多岁。 庞太监 的书童。”


国语词典

书僮 [shū tóng]

⒈ 旧时在富人家中侍候主人或其弟子读书,兼做杂役的未成年僮仆。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高公便叫书僮去书房里取出芙蓉屏来。」


书僮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书童释义:旧时侍候主人及其子弟读书并做杂事的未成年的仆人。

书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字巾释义:⒈古时头巾之一种。相传起于 宋 韩世忠。宋 洪迈《夷坚甲志·韩郡王荐士》:“韩郡王 既解枢柄,逍遥家居,常顶一字巾,跨骏骡,周游湖山之间。”又见 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十一年》。⒉京剧中丑角、书僮所用的巾帻。苏少卿《平剧手册·行头砌末例释》:“一字巾,一个。黑缎带约三分阔,上有水钻。丑角、书僮等用。”
    • 2.
      书僮释义:⒈在官府协助抄写或办杂务的少年。《通典·职官四》:“晋 宋 兰臺寺正书令史,虽行文书,皆有品秩,朱衣执板,给书僮。”⒉亦作“书童”。旧时在有钱人家侍候主人子弟读书兼做杂事的未成年的仆人。《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陈四老爷 认得他是 徐九公子 家的书僮,接过书子,拆开来看。”老舍《茶馆》人物表:“小牛儿--男。十多岁。庞太监 的书童。”
    • 3.
      哀哀释义:悲伤不已貌。《诗·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郑玄 笺:“哀哀者,恨不得终养父母,报其生长己之苦。”晋 潘岳《马汧督诔》:“哀哀 建威,身伏斧质。”唐 李咸用《湘浦有怀》诗:“鸿雁哀哀背朔方,餘霞倒影画 瀟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书僮吓的不敢言语,只哀哀的哭。”赵朴初《访广岛》诗之三:“哀哀欲絶絶復言,满座闻之摧心肝。”
    • 4.
      学僮释义:⒈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尉律》:‘学僮十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 ’”清龚自珍《拟上今方言表》:“夫乃外史达之,太史登之,学僮讽之,皆后兴者也。”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艺批》:“他日学僮成立,皆持梁启超之説以教人,岂非误尽天下苍生也。”⒉书僮。
    • 5.
      斋童释义:书僮。
    • 6.
      馆僮释义:书僮。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董如彪》:“封 有子 印儿,亦年十八,为 彪 虎 馆僮,韶秀慧黠,一家之所钟爱。”

书僮(shut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书僮是什么意思 书僮读音 怎么读 书僮,拼音是shū tóng,书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书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