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家言释义:犹言一家之言。三国 魏 曹丕《典论论文》:“融 等已逝,唯 干 著论,成一家言。”唐 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后十年,其子 安衡 泣捧遗草来謁,咨余紬之,成一家言,凡二百篇。”明 方孝孺《赠郭士渊序》:“他若 董仲舒、贾谊、司马迁、扬雄 皆用之成一家言。”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墨子 生於 宋;宋,南北要衝也,故其学於南北各有所採而自成一家言。”
- 2.
三爵释义:⒈三杯酒。爵,雀形酒杯。《左传·宣公二年》:“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唐 李景伯《回波乐》词:“侍宴既过三爵,諠譁窃恐非仪。”清 朱彝尊《任孝廉以家酿苦酒见贻赋诗志谢》:“三爵矧多又,醉枕南牕南。”⒉三种酒杯。《太平广记》卷二二九引 三国 魏 曹丕《典论》:“刘表 跨有南土,子弟骄贵,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受七升;次曰仲雅,受六升;次曰季雅,受五升。”⒊三只鸟雀。爵,通“雀”。明 杨慎《华烛引》:“六螭税驾眠 虞渊,三爵行栖珠树烟。”
- 3.
三雅释义:《太平御览》卷八四五引《典论》:“刘表 有酒爵三,大曰伯雅,次曰仲雅,小曰季雅。 伯雅容七升,仲雅六升,季雅五升。”后以“三雅”泛指酒器。
- 4.
丹谿释义:亦作“丹溪”。 谓仙人居住的地方。三国 魏 曹丕《典论·论却俭等事》:“适不死之国,国即丹谿。其人浮游列缺,翱翔倒景。”晋 郭璞《游仙诗》之四:“虽欲腾丹谿,云螭非我驾。”唐 温庭筠《赠张鍊师》诗:“丹溪药尽变仙骨,清洛月寒吹玉笙。”
- 5.
九宝释义:⒈指 禹 铸的九鼎。夏 商 周 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三国 魏 曹丕《铸五熟釜成与钟繇书》:“昔 有黄 三鼎,周 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详“九鼎”。⒉指 曹丕 的九把刀剑。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铭箴》:“魏文 九宝,器利辞钝。”范文澜 注:“魏 曹丕《典论剑铭》:‘余好击剑……以为宝器九。剑三:一曰飞景,二曰流采,三曰华锋。刀三:一曰灵寳,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匕首二:一曰清刚,二曰扬文。灵陌刀一:曰龙鳞。因姿定名,以铭其柎。’”⒊指九方御玺。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中:“古唯六璽,至
- 6.
体气释义:⒈指诗文的体制格调。 三国 魏 曹丕《典论·论文》:“孔融 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明 胡应麟《诗薮·古体上》:“拟《郊祀》,须得其体气典奥处。”⒉指禀性,气质。《三国志·吴志·王蕃传》:“蕃 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指。”《世说新语·品藻》“元礼 居八俊之上”刘孝标 注引 三国 吴 姚信《士纬》:“陈仲举 体气高烈,有王臣之节。”《北史·元子华传》:“子思 以手捋鬚,顾谓 子华 曰:‘君恶体气。’”⒊指气血或气息。三国 魏 嵇康《养生论》:“爱憎不栖於性,忧喜不留於情,泊然无感,而体气
- 7.
典论释义:经典论著。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厎补罗国》:“又製俗书数十餘部,非斥先进所作典论。”
- 8.
尺璧释义:⒈直径一尺的璧玉。言其珍贵。语本《淮南子·原道训》:“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表荐及第》:“於菟猎食,非求尺璧之珍;鶢鶋避风,不望洪鐘之乐。”⒉比喻美好的诗文。⒊比喻才能;贤才。
- 9.
并驰释义:齐头并进。 《楚辞·离骚》:“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軑而并驰。”三国 魏 曹丕《典论·论文》:“咸以自骋驥騄於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於时 正始 餘风,篇体轻澹,而 嵇、阮、应、繆,并驰文路矣。”
- 10.
彬蔚释义:文采美盛貌。《文选·陆机<文赋>》:“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吕向 注:“彬蔚,华盛貌。”《晋书·文苑传序》:“逮乎当涂基命,文宗鬱起,三祖叶其高韵,七子分其丽则,《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彬蔚之美,竞爽当年。”
- 11.
手不释卷释义:手不离书本。形容勤学不倦。《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典论·自叙》:“上(指曹操)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释:放开。卷:书本。
- 12.
敝帚自珍释义: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引古代谚语:“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后用“敝帚自珍”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很爱惜。
- 13.
文人相轻释义: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文人:会写诗文的读书人。
- 14.
智府释义:指心。古人以为心是思维的器官。见《素问·灵兰秘典论》。
- 15.
有素释义:⒈本来具有,原有。三国 魏 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至於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移子弟。”《文选·卢谌<赠崔温>诗》:“古人非所希,短弱自有素。何以敷斯辞,惟以二子故。”李善 注:“郑玄《礼记》注曰:‘素,犹故也。’”⒉由来已久。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且墉基不可仓卒而成,威名不可一朝而立,皆为之有渐,建之有素。”《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二年》:“闻去年十二月 元昊 反,变起仓卒,众皆谓之忽然,臣则知其有素。”陶曾佑《中国文学之概观》:“吾縈怀有素,癖
- 16.
未若释义:不如,比不上。《后汉书·荀彧传》:“彧 报曰:‘今穀食虽少,未若 楚 汉 在 滎阳、成皋 閒也。’”三国 魏 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迎风起。’”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不藉》:“吾以奉天地宗庙,则存其礼诚善矣。然而存其礼之为劝乎农也,则未若时使而不夺其力。”宋 苏轼《贺坤成节表》:“放亿万之羽毛,
- 17.
河朔饮释义:《初学记》卷三引 三国 魏 曹丕《典论》:“大驾都 许,使光禄大夫 刘松 北镇 袁绍 军,与 绍 子弟日共宴饮,常以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至於无知。 云以避一时之暑,故 河 朔有避暑饮。”后因以“河朔饮”指夏日避暑之饮或酣饮。
- 18.
相轻释义:⒈互相轻视、鄙薄。三国 魏 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清 陈田《明诗纪事丁籤·李梦阳》:“从古文人相轻,由来已然,论者固不必为之左右袒矣。”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七论“文人相轻”--两伤》:“于是相轻的文人们的处境,就也更加艰难起来。”⒉看轻。唐 杜甫《久客》诗:“衰颜聊自哂,小吏最相轻。”明 高启《结客少年场行》:“屠沽往往有奇士,慎勿相轻閭里人。”《东周列国志》第十回:“若是忠臣拼一死,宋 人未必敢相轻。”
- 19.
纂辑释义:编集。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东京 之季,纂辑无闻;魏 晋 之间,採摭未备。”清 顾炎武《<音学五书>后序》:“余纂辑此书三十餘年,所过山川亭鄣,无日不以自随,凡五易稾而手书者三矣。”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康熙壬午江南试官》:“近时所行官司掌故之书……或补缀前人成编,或创始纂辑,或后来增补,而其中缺漏譌误,均所不免。”刘师培《蒐集文章志材料方法》:“如《典论》之属,严氏 皆逐条纂辑。”
- 20.
荣乐释义:荣华逸乐。《后汉书·仲长统传》:“求士之舍荣乐而居穷苦,弃放逸而赴束缚,夫谁肯为之者邪!”三国 魏 曹丕《典论·论文》:“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未若文章之无穷。”唐 聂夷中《劝酒》诗之二:“人间荣乐少,四海别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