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衙 [guān yá]
1. 旧时对政府机关的通称。
官衙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对政府机关的通称。
引元 刘詵 《野人家》诗:“州符昨夜急如火,马蹄踏月趋官衙。”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二:“官衙远市无兼味,烹得池中两鯽鱼。”
国语词典
官衙 [guān yá]
⒈ 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
官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重门释义:指衙门。旧时官衙有门三重,故称。
- 2.
传梆释义:古官衙中敲击梆子,用以传报或集散人役。
- 3.
公厅释义:官衙。 。
- 4.
受官厅释义:官衙的大堂。
- 5.
号件释义:⒈旧称官衙正在审理的案件。⒉挂过号的函件、电报等。
- 6.
喝撺箱释义:亦作“喝攛厢”。 宋 元 时官衙前设有投状纸的箱子。官员开庭理案时,衙役站立两旁,高声呐喊:“在衙人员平安,抬书案!”同时从箱中取出状纸,呈交官员。这个仪式称“攛箱”。衙役喊堂威,称“喝攛箱”。攛,谓移动和开启。
- 7.
官衙释义:旧时对政府机关的通称。元 刘詵《野人家》诗:“州符昨夜急如火,马蹄踏月趋官衙。”清 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二:“官衙远市无兼味,烹得池中两鯽鱼。”
- 8.
局司释义:指官衙之主事者。
- 9.
房科释义:旧时官衙里的下级办事人员。
- 10.
报衙释义:⒈旧时官吏升堂治事时,官衙鸣鼓以告众,谓“报衙”。 ⒉蜜蜂聚集于蜂王周围。
- 11.
撺箱释义:亦作“攛厢”。宋 元 时官衙开庭理案时,设箱在衙门,告状者要投状于箱内,称为“攛箱”。
- 12.
文案释义:⒈指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 ⒉管理文案的人员。
- 13.
斋钟衙鼓释义:斋堂的钟声和官衙的鼓声。比喻单调乏味的生活。
- 14.
旋子彩画释义:中国木结构建筑装饰彩绘的一种。 是清代第二等级的彩画形式。绘于横向连接柱子的构件上,两端有带螺旋纹饰的花样,即所谓的旋子。用于官衙、庙宇主殿及宫殿、坛庙中的次要建筑。如故宫神午门。
- 15.
机密房释义:古代官衙中掌管机密的机构。
- 16.
柢枑释义:古代官衙或军营门前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
- 17.
柬房释义:旧时官衙中负责书札往来事宜的办公处所。
- 18.
民壮释义:⒈旧时被征募服役的壮丁。 明 王廷相《雅述下》:“正统 己巳之变,兵部徵各省兵入御虏……当时大臣建议,设立民壮,以备仓卒,法古兵出於农之义,三时在野力田,一时入城讲武,若有征调,即同正军。”《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 汪大尹 ﹞教左右唤进民壮快手人等,将寺中僧众,尽都绑缚。”《明史·兵志三》:“正统 二年始募所在军餘、民壮愿自效者,陕西 得四千二百人。人给布二匹,月粮四斗。”⒉清 代州、县官衙前卫兵。也叫壮班。清 赵翼《陔馀丛考·民壮》:“今州、县官衙前给使者有民壮,餼于官而供役。”《老残游记》
- 19.
皂役释义:旧时官衙中的差役。
- 20.
盛府释义:对地方军政长官衙署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