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比耦 比耦的意思
ǒu

比耦

简体比耦
繁体
拼音bǐ ǒu
注音ㄅㄧˇ ㄡ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ǐ,(1) 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组词】:比赛。比附。对比。评比。(2) 能够相匹。【组词】:今非昔比。无与伦比。(3) 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组词】:三比二。(4) 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组词】:比例。比值。(5) 譬喻,摹拟。【组词】:比如。比方。比兴(xìng)(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比画。比况(比照,相比)。(6) 靠近,挨着。【例句】:比比(一个挨一个,如“比比皆是”)。比肩继踵。比邻。鳞次栉比。(7) 和,亲。【组词】:比顺。(8) 及,等到。【组词】:比及。

ǒu,(1) 两个人在一起耕地。(2) 〔耦合〕物理学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3) 同“偶”。

基本含义

比较、对照

比耦的意思

比耦 [bǐ ǒu]

1. 并肩耦耕。指耕田者。语本《仪礼·大射》:“遂比三耦。”

比耦 引证解释

⒈ 并肩耦耕。

《左传·昭公十六年》:“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
杜预 注:“用次更相从耦耕。”

⒉ 指耕田者。

清 龚自珍 《农宗答问第五》:“诛其大宗,放流其羣宗,取其田以食兴王之宗室、亚旅、比耦也。不能,姑徙之。”

比耦,谓射礼中,选择二人为一组。

语本《仪礼·大射》:“遂比三耦。”
郑玄 注:“比,选次之也。”
明 李东阳 《绍兴府学乡射圃记》:“射,艺类也,君子所不可缺……宾主有分,比耦有数。”
清 夏炘 《学礼管释》:“凡未射之先,司射先比耦。比,训选择。”


比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庸次释义:更迭相代。次,通“佽”。更代。《左传·昭公十六年》:“昔我先君 桓公,与商人皆出自 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藋,而共处之。”参阅 汉 扬雄《方言》第三。
    • 2.
      比耦释义:⒈并肩耦耕。《左传·昭公十六年》:“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杜预 注:“用次更相从耦耕。”⒉指耕田者。清 龚自珍《农宗答问第五》:“诛其大宗,放流其羣宗,取其田以食兴王之宗室、亚旅、比耦也。不能,姑徙之。”⒊语本《仪礼·大射》:“遂比三耦。”郑玄 注:“比,选次之也。”比耦,谓射礼中,选择二人为一组。明 李东阳《绍兴府学乡射圃记》:“射,艺类也,君子所不可缺……宾主有分,比耦有数。”清 夏炘《学礼管释》:“凡未射之先,司射先比耦。比,训选择。”
    • 3.
      艾杀释义:斩割;芟除。 《左传·昭公十六年》:“昔我先君 桓公 与商人皆出自 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藋,而共处之。”汉 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今前王譬若农夫之艾杀四方蓬蒿,以立名于 荆蛮,斯亦大夫之力。”《资治通鉴·汉灵帝建宁二年》:“夫蛮夷戎狄,气类虽殊,其就利避害,乐生恶死,亦与人同耳……若乃视之如草木禽兽,不分臧否,不辨去来,悉艾杀之,岂作民父母之意哉!”
    • 4.
      语例释义:用语的惯例。 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语缓例》:“昭 十六年《左传》:‘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急言之,则是‘比耦以艾杀此地’耳。乃以‘比’上更加‘庸次’二字,杜 注遂训为用次更相从耦耕矣。皆由不达古人语例故也。按《方言》曰:‘庸、恣、比、侹、更、迭,代也。’庸、恣、比三字,即本《左传》。恣与次通。”

比耦(bi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比耦是什么意思 比耦读音 怎么读 比耦,拼音是bǐ ǒu,比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比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