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下文 下文的意思
xiàwén

下文

简体下文
繁体
拼音xià wén
注音ㄒㄧㄚˋ ㄨ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à,(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组词】:下层。下款。(2) 等级低的。【组词】: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例句】:两下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组词】:下卷。下次。下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组词】:下山。下车。下马。下达。(6) 使降落。【组词】:下半旗。下棋。(7) 进入。【组词】:下海。(8) 投送。【组词】:下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组词】:下班。下课。(10) 谦辞。【组词】:在下。下官。(11) 颁布。【组词】:下令。(12) 攻克。【组词】:攻下。(13) 卸掉。【组词】:下货。把他的枪下了。(14) 用,投入精力。【组词】:下工夫。(15) 退让。【组词】:争执不下。(16) 做出判断。【组词】:下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组词】:打三下。(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下”、“言下”;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下”、“年下”)。(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下”、“培养下”;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下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下去”、“停下来”)。(20) 少于。【例句】:不下二百人。(21) 动物生产。【组词】:鸡下蛋。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基本含义

指文章或对话中未写出或未说出的内容。

下文的意思

下文 [xià wén]

1. 指文章中某段或某句后面的文字。

[ what follows in the passage; ]

2. 比喻事情的发展或结果。

怎么没有下文了。

[ later development; ]

下文 引证解释

⒈ 文中某句或某段以下的文字。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安老爷 且不望下文,倒递给 张老爷 看。”

⒉ 比喻事情的发展或结果。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朱老虎 派狗腿子 苏沛霖 账房先生到 汤 家要人。

汤富海 回说没有看见,吵了一通,没有下文, 苏账房 走了。”


国语词典

下文 [xià wén]

⒈ 本文以下的文字。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安老爷且不望下文,倒递结张老爷看。」

上文

⒉ 事情的继起部分或结果。

《三国演义·第二回》:「不知曹操说出甚话来,且听下文分解。」
《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秦凤梧进去了,央告钱庄上的掌柜,劝湘兰回去,明天必有下文。」


下文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上文释义:书中或文章中某一段或某一句以前的部分。

下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经释义:表示只要经过某个步骤或者某种行为(下文说明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一经批准,马上可以动工。
    • 2.
      三去释义:犹三驱。谓三次驱逐。《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三去之餘,获其雄狐。”杨伯峻 注引 石韫玉 曰:“三去即三驱,其词应於下文之‘三败及 韩’盖 晋 人三败,则 秦 人三驱之矣。”
    • 3.
      上下文释义:指文章或说话中与某一词语或文句相连的上文和下文:这个词的含义联系上下文不难理解。
    • 4.
      上公释义:⒈周 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 《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郑玄 注:“上公,谓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为二伯。二王之后亦为上公。”贾公彦 疏:“案下文,三公八命,出封皆加一等。”⒉汉 制,仅以太傅为上公。《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清 袁枚《随园随笔·领录尚书事更尊于尚书令》:“和帝 时太尉 邓彪 以太傅録尚书事,位上公,在三公之上。每少帝立,则置此官,犹古冢宰总己之义。”⒊晋
    • 5.
      下文释义:⒈书中或文章中某一段或某一句以后的部分。 ⒉比喻事情的发展或结果:我托你的事已经好几天了,怎么还没有下文?
    • 6.
      不伦释义:⒈不伦不类。 《韩非子·难言》:“敦祗恭厚,鯁固慎完,则见以为掘而不伦。”陈奇猷 集释:“伦,类也。不伦,即今语不伦不类。”《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古人解经,也有穿凿的,先生这话就太不伦了。”详“不伦不类”。⒉不相当;不相类。《汉书·梁怀王刘揖传》:“臣愚以为王少,而父同产长,年齿不伦。”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上下文变换虚字例》:“《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篇》:‘口不能道善言,而志不邑邑。’按下句本作‘志不而邑邑’与上句‘口不能道善言’一律,特虚字不同耳。而,即能也……浅人不知‘而’与‘能’通,改作‘而志
    • 7.
      不然释义:⒈不是这样:下象棋看起来很容易,其实不然。⒉用在对话开头,表示否定对方的话:不然,事情不像你说的那么简单。⒊表示如果不是上文所说的情况,就发生或可能发生下文所说的情况:快走吧,不然就要迟到了。明天我还有点事儿,不然倒可以陪你去一趟。他晚上不是读书,就是写点儿什么,再不然就是听听音乐。
    • 8.
      不表释义:⒈不显扬。⒉小说中用作结束上文另启下文之词。犹言不说。
    • 9.
      不要紧释义:⒈没有妨碍;不成问题:这病不要紧,吃点儿药就好。路远也不要紧,我们派车送你回去。⒉表面上似乎没有妨碍(下文有转折):你这么一叫不要紧,把大伙儿都惊醒了。
    • 10.
      不论释义:⒈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后面往往有并列的词语或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下文多用“都、总”等副词跟它呼应:不论困难有多大,他都不气馁。他不论考虑什么问题,总是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论是语文、数学、外语,他的成绩都相当好。⒉不讨论;不辩论:存而不论。
    • 11.
      举凡释义:凡是(下文大多列举):戏曲表演的手法,内容非常丰富,举凡喜、怒、哀、乐、惊、恐、愁、急等感情的流露,全都提炼出一套完整的程式。
    • 12.
      互文释义:⒈谓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⒉指错综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⒊指互有歧义的条文。
    • 13.
      互言释义:⒈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 ⒉交错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
    • 14.
      从而释义:连词。上文指明原因、条件、方法等,下文用“从而”引出结果、目的等:由于广泛采用了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15.
      以便释义: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容易实现:请在信封上写清邮政编码,以便迅速投递。
    • 16.
      以免释义: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目的是使下文所说的情况不至于发生:加强安全措施,以免发生工伤事故。
    • 17.
      以期释义: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前半句所说希望达到的目的:再接再厉,以期全胜。
    • 18.
      以致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致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 19.
      你是春风释义:你是春风这首歌曲旋律很美,它把神比作春风,把我们比作小草,我们在神的爱抚下微笑,下文歌曲依旧是比喻句,让我们在神的怀抱中能够健康成长,正如圣经中说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我们,叫一切信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 20.
      克苦释义:⒈刻苦。宋 曾巩《司徒员外郎蔡公墓志铭》:“初公年十三,丧父,家贫,尤自克苦。”鲁迅《伪自由书·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下文是说:‘必须克苦耐劳,加紧生产。’”⒉刻苦。下苦功夫钻研。《旧唐书·儒学传下·韦表微》:“表微 少时,剋苦自立。”宋 梅尧臣《答裴送序意》诗:“辞虽浅陋颇剋苦,未到二《雅》未忍捐。”

下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经释义:表示只要经过某个步骤或者某种行为(下文说明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一经批准,马上可以动工。
    • 2.
      三去释义:犹三驱。谓三次驱逐。《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三去之餘,获其雄狐。”杨伯峻 注引 石韫玉 曰:“三去即三驱,其词应於下文之‘三败及 韩’盖 晋 人三败,则 秦 人三驱之矣。”
    • 3.
      上下文释义:指文章或说话中与某一词语或文句相连的上文和下文:这个词的含义联系上下文不难理解。
    • 4.
      上公释义:⒈周 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 《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郑玄 注:“上公,谓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为二伯。二王之后亦为上公。”贾公彦 疏:“案下文,三公八命,出封皆加一等。”⒉汉 制,仅以太傅为上公。《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导,无常职。”清 袁枚《随园随笔·领录尚书事更尊于尚书令》:“和帝 时太尉 邓彪 以太傅録尚书事,位上公,在三公之上。每少帝立,则置此官,犹古冢宰总己之义。”⒊晋
    • 5.
      下文释义:⒈书中或文章中某一段或某一句以后的部分。 ⒉比喻事情的发展或结果:我托你的事已经好几天了,怎么还没有下文?
    • 6.
      不伦释义:⒈不伦不类。 《韩非子·难言》:“敦祗恭厚,鯁固慎完,则见以为掘而不伦。”陈奇猷 集释:“伦,类也。不伦,即今语不伦不类。”《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古人解经,也有穿凿的,先生这话就太不伦了。”详“不伦不类”。⒉不相当;不相类。《汉书·梁怀王刘揖传》:“臣愚以为王少,而父同产长,年齿不伦。”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上下文变换虚字例》:“《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篇》:‘口不能道善言,而志不邑邑。’按下句本作‘志不而邑邑’与上句‘口不能道善言’一律,特虚字不同耳。而,即能也……浅人不知‘而’与‘能’通,改作‘而志
    • 7.
      不然释义:⒈不是这样:下象棋看起来很容易,其实不然。⒉用在对话开头,表示否定对方的话:不然,事情不像你说的那么简单。⒊表示如果不是上文所说的情况,就发生或可能发生下文所说的情况:快走吧,不然就要迟到了。明天我还有点事儿,不然倒可以陪你去一趟。他晚上不是读书,就是写点儿什么,再不然就是听听音乐。
    • 8.
      不表释义:⒈不显扬。⒉小说中用作结束上文另启下文之词。犹言不说。
    • 9.
      不要紧释义:⒈没有妨碍;不成问题:这病不要紧,吃点儿药就好。路远也不要紧,我们派车送你回去。⒉表面上似乎没有妨碍(下文有转折):你这么一叫不要紧,把大伙儿都惊醒了。
    • 10.
      不论释义:⒈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后面往往有并列的词语或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下文多用“都、总”等副词跟它呼应:不论困难有多大,他都不气馁。他不论考虑什么问题,总是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论是语文、数学、外语,他的成绩都相当好。⒉不讨论;不辩论:存而不论。
    • 11.
      举凡释义:凡是(下文大多列举):戏曲表演的手法,内容非常丰富,举凡喜、怒、哀、乐、惊、恐、愁、急等感情的流露,全都提炼出一套完整的程式。
    • 12.
      互文释义:⒈谓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⒉指错综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⒊指互有歧义的条文。
    • 13.
      互言释义:⒈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 ⒉交错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
    • 14.
      从而释义:连词。上文指明原因、条件、方法等,下文用“从而”引出结果、目的等:由于广泛采用了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15.
      以便释义: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容易实现:请在信封上写清邮政编码,以便迅速投递。
    • 16.
      以免释义: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目的是使下文所说的情况不至于发生:加强安全措施,以免发生工伤事故。
    • 17.
      以期释义: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前半句所说希望达到的目的:再接再厉,以期全胜。
    • 18.
      以致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致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 19.
      你是春风释义:你是春风这首歌曲旋律很美,它把神比作春风,把我们比作小草,我们在神的爱抚下微笑,下文歌曲依旧是比喻句,让我们在神的怀抱中能够健康成长,正如圣经中说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我们,叫一切信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 20.
      克苦释义:⒈刻苦。宋 曾巩《司徒员外郎蔡公墓志铭》:“初公年十三,丧父,家贫,尤自克苦。”鲁迅《伪自由书·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下文是说:‘必须克苦耐劳,加紧生产。’”⒉刻苦。下苦功夫钻研。《旧唐书·儒学传下·韦表微》:“表微 少时,剋苦自立。”宋 梅尧臣《答裴送序意》诗:“辞虽浅陋颇剋苦,未到二《雅》未忍捐。”

下文造句

1.可见二位仁兄的学问,不但本校众人所不能及,即使天下文才,也当退避三舍哩!

2.为画线处补上恰当的句子,在内容要与上下文衔接,句式上要分别与其前面画横线的句子相一致。

3.这一段景物描写为下文做了铺垫。

4.下面是一首题为“荣誉”的小诗,请根据上下文填写出空位的内容。

5.没有上下文,不好判断言外之意是什么。

6.因为没有上下文,所以不好判断到底对不对。

7.不知道上面看法对不对,楼主对照上下文看看。欢迎给好评。

8.要理解一句话的原本意思,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该句子所处的语境,即上下文

9.这句话有上下文吧,我猜测文中的意思是,姐姐原来不爱擦窗户,可能受他人影响后来开始慢慢自己擦窗户了。

10.翻译仅供参考,没有上下文不好判断。

11.作文一定要注意下文和上文之间的联系。

12.我托你办的事已经好几天了,怎么还没有下文呢?

13.异的意思为不同,指的是看了自然景观而触发的俩种不同的心情,起到了领起下文的作用。

14.正确答案是周三。周日不能说绝对错。周五是绝对错的,答案是周五的,不适合看下文

15.一般情况下文章中的难句都和中心有关,这是一种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关键是要学会具体分析。

16.此法适合喜欢舞文弄墨的男士,求婚的时候也顺便显示一下文采。

17.不好意思啊,在你面前卖弄了一下文采。

18.第二句要是有上下文更好翻译。

下文(xiaw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下文是什么意思 下文读音 怎么读 下文,拼音是xià wén,下文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下文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