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五 [chǐ wǔ]
1. 一尺五寸。极言离高处距离近。
尺五 引证解释
⒈ 一尺五寸。极言离高处距离近。
引唐 杜甫 《赠韦七赞善》诗“时论同归尺五天”自注:“俚谚曰:‘城南 韦 杜,去天尺五。’”
宋 吕渭老 《满路花·同柳仲修在赵屯》词:“星娥尺五,佳约误当年。”
清 黄景仁 《少年行》:“太白 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国语词典
尺五 [chǐ wǔ]
⒈ 一尺五寸。形容距离很近。
引唐·杜甫〈赠韦七赞善〉诗:「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宋·吕渭老〈满路花·西风秋日短〉词:「星娥尺五,佳约误当年。」
尺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封轺传释义:汉 制,凡受朝廷征召者乘坐公家马车,皆持一尺五寸长的木制传信,有御史大夫封章,以为凭证。 轺传两马,一马一封,故谓之一封轺传。
- 2.
三肘释义:肘,度量词。一肘一尺五寸,三肘为四尺五寸。
- 3.
偏提释义:酒壶。唐 李匡乂《资暇集》卷下:“元和 初,酌酒犹用樽杓……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罃,而盖觜柄皆具。大和 九年后,中贵人恶其名同 郑注,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异,目之曰偏提。”唐 韩偓《从猎》诗之三:“忽闻仙乐动,赐酒玉偏提。”宋 林逋《寄太白李山人》诗:“身上只衣麄直掇,马前长带古偏提。”宋 林洪《山家清事·酒具》:“旧有偏提,犹今酒鳖。长可尺五而匾,容斗餘。”
- 4.
偏箱车释义:古兵车名。 《晋书·马隆传》:“隆 依八阵图,作偏箱车,地广则鹿角车营,路狭则为木屋施於车上,且战且前。”《明史·兵志四》:“景泰 元年,定襄伯 郭登 请倣古制为偏箱车。辕长丈三尺,阔九尺,高七尺五寸,箱用薄板,置銃。出则左右相连,前后相接,钩鐶牵互。”
- 5.
土圭释义:古代用以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器具。《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贾公彦 疏:“土圭尺有五寸,周公 摄政四年,欲求土中而营王城,故以土圭度日景之法测度也。度土之深,深谓日景长短之深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土圭测景,不缩不盈。”李善 注引 郑玄 曰:“土,度也;缩,短也;盈,长也。谓圭长一尺五寸,夏至之日,竖八尺表,日中而度之,圭影正等,天当中也。”《南史·宋纪上》:“长安 丰稔,帑藏盈积,帝先收其彝器、浑仪、土圭、记里鼓、指南车及 秦始皇 玉璽送之都。”明
- 6.
天尺五释义:⒈《辛氏三秦记》:“城南 韦 杜,去天尺五。”汉 韦曲 杜曲 皆三辅地,为贵族豪门聚居地。后遂以“天尺五”极言与宫廷相近。宋 方勺《泊宅编》卷六:“谁云天尺五,亲见玉皇来。”⒉谓离天甚近。极言其高。宋 周邦彦《鬓云鬆令·送傅国华奉使三韩》词:“鷺飞遥,天尺五。”清 黄景仁《少年行》:“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 7.
尺五释义:一尺五寸。极言离高处距离近。唐 杜甫《赠韦七赞善》诗“时论同归尺五天”自注:“俚谚曰:‘城南 韦 杜,去天尺五。’”宋 吕渭老《满路花·同柳仲修在赵屯》词:“星娥尺五,佳约误当年。”清 黄景仁《少年行》:“太白 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 8.
捷疾释义:敏捷,迅速。《六韬·武骑士》:“选骑士之法:取年四十已下,长七尺五寸已上,壮健捷疾,超絶伦等。”《史记·殷本纪》:“帝紂 资辨捷疾,闻见甚敏。”南朝 梁 锺嵘《诗品》卷下:“﹝ 张融 诗﹞紆缓诞放,纵有乖文体,然亦捷疾丰饶,差不局促。”宋 洪迈《夷坚乙志·潞府鬼》:“既以弓矢入,众各负壁坐。少焉,一矢破屏纸而出,捷疾中的,不少偏。”梁启超《读<日本书目志>书后》:“吾之治效,可三年而成,尤为捷疾也。”
- 9.
星娥释义:⒈神话传说中的织女。唐 李商隐《圣女祠》诗:“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朱鹤龄 注:“星娥谓 织女。”宋 柳永《二郎神》词:“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飆轮欲驾。”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月姊定应随顾兔,星娥可止待牵牛。”⒉明眸的美女。宋 吕渭老《满路花·同柳仲修在赵屯》词:“星娥尺五,佳约误当年。”
- 10.
杖制释义:对刑杖大小、长短的规定。 历代形制不一。《隋书·刑法志》:“杖皆用生荆,长六尺……大杖,大头围一寸三分,小头围八分半。”《宋史·刑法志一》:“常行官杖如 周 显德 五年制,长三尺五寸,大头阔不过二寸,厚及小头径不得过九分。”宋 高承《事物纪原·律令刑罚·杖制》:“旧制杖皆削节目,常行杖大头二分七釐,小头一分七釐,笞杖大头二分,小头一分半,皆长三尺五寸。”
- 11.
樵渔释义:⒈樵夫和渔夫。 亦泛指村舍中人。唐 岑参《终南山双峰草堂作》诗:“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唐 于鹄《题邻居》诗:“虽然在城市,还得似樵渔。”⒉打柴和捕鱼。宋 苏轼《唐陆鲁望砚铭》:“甘杞菊,老樵渔。”清 方文《赠张甥晢如冠》诗之二:“翱翔天尺五,勿似舅樵渔。”
- 12.
欹牀释义:古代的一种卧具。明 胡侍《真珠船·卧视书》:“《三国志》:‘曹操 作欹案,卧视书。’曹 智人想便甚,但欹案之制不传。沉括《忘怀録》有欹牀,云如今倚牀,但两向施档齐高,令曲尺上平,若臂倚左档,则右档可几;臂倚右档,则左档可几。臂左右互倚,令人不倦。仍可左右蟠足,或枕档角欹眠,无不便适。其度坐方二尺,足高一尺八寸,档高一尺五寸,木製藤綳,或竹为之。又云尺寸随人所便增损。余意欹案之制,或当不大殊。”
- 13.
洗身散释义:组成:枳实4钱,陈皮4钱,红花4钱,牛蒡子4钱,黑豆3钱,桃枝1尺五寸,桑枝长1尺五寸。
- 14.
百弓释义:五百尺。弓,丈量土地的计算单位,每弓合营造尺五尺。亦借指百弓土地。
- 15.
篔筜释义: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汉 杨孚《异物志》:“篔簹生水边,长数丈,围一尺五六寸,一节相去六七尺,或相去一丈,庐陵 界有之。”晋 戴凯之《竹谱》:“篔簹竹最大,大者中甑,笋亦中射筒,薄肌而最长,节中贮箭,因以为名。”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竹》:“曹毗《湘中赋》曰:‘竹则篔簹,白、乌、实中、紺族。’”唐 陆龟蒙《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冬歌》:“年年任霜霰,不减篔簹緑。”宋 陆游《农事休小葺东园十韵》:“霜霰篔簹碧,风烟薜荔苍。”元 虞集《为达兼善御史题墨竹》诗:“蜀 道荒凉多古木,篔簹千尺相因依。”清
- 16.
纱縠释义:精细、轻薄的丝织品的通称。《汉书·江充传》:“充 衣纱縠襌衣,曲裾后垂交输。”颜师古 注:“纱縠,纺丝而织之也。轻者为纱,縐者为縠。”三国 魏 曹植《七启》:“黼黻之服,纱縠之裳。”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高平 刘整 有雋才,而车服奢丽,谓人曰:‘纱縠,人常服耳。’”宋 洪迈《容斋三笔·纳紬绢尺度》:“周 显德 三年。敕,旧制织造絁紬、绢布、綾罗、锦綺、纱縠等,幅阔二尺起,来年后并须及二尺五分。”
- 17.
行帐释义:⒈行军或出游时所搭的篷帐。唐 杜甫《军中醉歌寄沉八刘叟》:“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金 元好问《再到新卫》诗:“行帐马嘶尘澒洞,空邨人去雨淋浪。”清 黄景仁《雪后集陶然亭》诗:“尺五 韦杜 天,幕我作行帐。”⒉泛指高级武官在外的住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当夜夜静时,陆观察 便到 叶军门 行帐裡辞行。”
- 18.
行秤释义:市场上用的秤。《水浒传》第三八回:“李逵 看那人时,六尺五六身材,三十二三年纪……手里提条行秤。”《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忽见 戚老汉 左手上横着一把行秤,右手提了一只大公鷄。”
- 19.
衰衽释义:古代丧服掩于裳际的衣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比及葬,三易衰,衰衽如故衰。”孔颖达 疏:“《丧服》注云:衽为两燕尾,凡用布三尺五寸,上正一尺,两燕尾衺袲裁二尺五寸,下广四寸,缀於身旁,所以掩裳际也。”杨伯峻 注:“古代丧服衣襟较衣长,掩于裳际。”
- 20.
锃亮释义:闪光耀眼。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四章:“屋中央的小炕桌上,放着一个黄铜的炮弹壳,擦得明光锃亮,插满了金红色的野百合花。”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五:“他是个长胳膊,鹭丝腿,五尺五的大高个子,剃着锃亮的光头。”冯骥才《书桌》:“新买的桌子宽大、实用、漆得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