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草诏 草诏的意思
cǎozhào

草诏

简体草诏
繁体草詔
拼音cǎo zhào
注音ㄘㄠˇ ㄓ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ǎo,(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组词】: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草原。草坪。草行露宿。草菅人命。(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组词】:草料。柴草。稻草。(3) 粗糙,不细致。【例句】:草率(shuài )。草鄙(粗野朴陋)。草具(粗劣的食物)。(4) 汉字的一种书体。【组词】:草书。草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草。草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组词】:草拟。草诏(为皇帝草拟诏书)。(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组词】:草野。草莽。草寇。草贼。(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组词】:草鸡。

zhào,(1) 告诉,告诫。【例句】: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2) 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组词】:诏书。诏令。诏谕。奉诏。遗诏。

基本含义

指临时写成的诏书或命令。

草诏的意思

草诏 [cǎo zhào]

1. 拟写诏书。

3. 指拟定的诏书。

草诏 引证解释

⒈ 拟写诏书。

唐 李肇 《翰林志》:“学士於禁中草詔,虽宸翰所挥,亦资检讨,谓之视草。”
唐 李商隐 《赠庾十二朱版》诗:“君王晓坐金鑾殿,只待 相如 草詔来。”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仁宗 初立,今上为皇子,令中书召学士草詔。”

⒉ 指拟定的诏书。

清 侯方域 《于谦论》:“使 谦 率羣臣,羣臣必从,何也? 谦 之任遇深,而羣臣所恃也。乃不闻其有此举。而草詔一传, 谦 亦唯唯署名。”


国语词典

草诏 [cǎo zhào]

⒈ 草拟诏书。

宋·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诗一〇首之七:「文章韩杜无遗恨,草诏陆贽倾诸公。」
《三国演义·第一〇回》:「李傕大喜,星夜草诏,差人赍往东郡。」


草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内制释义:⒈唐 宋 时称由翰林学士所掌的皇帝诏令为“内制”。唐 初,中书省设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命,无内外制之分。至 玄宗 开元 二十六年,始置翰林学士,掌内制;中书舍人只掌外制。唐 朱庆馀《上翰林蒋防舍人》诗:“清重可过知内制,从前礼絶外庭人。”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至 唐 置翰林学士,以文章侍从,而本朝因之。翰林学士司麻制批答等为内制,中书舍人六员分房行词为外制云。”清 赵翼《寄芷堂》诗之一:“视草久高 唐 内制,论文恰到 汉《西京》。”⒉翰林学士的别称。宋 赵昇《朝野类要·称谓》:“翰林学士官谓之内制
    • 2.
      南书房释义:在 北京 故宫 乾清宫 西南隅,本 清 康熙帝 早年读书处。后选调翰林或翰林出身之官员到里面当值,除应制撰写文字外,并遵照皇帝旨意起草诏令,一度成为发布政令的地方。雍正 间军机处成立后,即专司文词书画之事。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先 文僖 公,以户部侍郎入直南书房。”清 昭槤《啸亭续录·南书房》:“本朝自 仁庙 建立南书房於 乾清门 右阶下,拣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充之。”
    • 3.
      命词释义:⒈制诰,诏书。也指草诏,为皇帝起草诏书。唐 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转起居舍人,遂知制誥,凡撰命词九年。”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寇莱公 谓 杨文公 曰:‘予不能为 唐 时宰相,盖孏於命词也。’”⒉遣词,用词。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杂剧》:“明 沉德符《顾曲杂言》云:襍剧如《王粲登楼》、《韩信胯下》、《关大王单刀会》、《赵太祖风云会》之属,不独命词高秀,而意象悲壮,自足笼盖一时。”参见“命辞遣意”。
    • 4.
      学士释义:⒈有学之士。 旧时泛指有学问的人。⒉六朝以后掌管编纂撰述的官名。唐置学士掌整理经籍图书、起草诏命等。宋代三馆诸阁遍设学士,南宋以后设置渐滥。⒊学位的最低一级。
    • 5.
      掌纶释义:执掌起草诏诰。
    • 6.
      演诰释义:起草诏令。
    • 7.
      草麻释义:犹草诏。
    • 8.
      虚有其表释义:空有好看的外表,实际不行。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记载,唐玄宗(李隆基)让萧嵩草诏,既成,不中意,掷其稿于地并说:“虚有其表耳。” 表:外貌。
    • 9.
      裁诏释义:谓替皇帝起草诏书。
    • 10.
      视草释义:⒈古代词臣奉旨修正诏谕一类公文,称“视草”。⒉泛指代皇帝起草诏书。
    • 11.
      赞书释义:⒈亦作“賛书”。帮助帝王起草诏书。⒉指诏书。⒊官名。负责帮助太子习字。
    • 12.
      锁院释义:亦作“鏁院”。亦作“鎻院”。指 宋 代翰林院处理如起草诏书等重大事机时,锁闭院门,断绝往来,以防泄密。《宋史·职官志二》:“凡拜宰相及事重者,晚漏上,天子御内东门小殿,宣召面諭,给笔札书所得旨。禀奏归院,内侍锁院门,禁止出入。夜漏尽,具词进入;迟明,白麻出,閤门使引授中书,中书授舍人宣读。其餘除授并御札,但用寳封,遣内侍送学士院锁门而已。至於赦书、德音,则中书遣吏持送本院,内侍锁院如除授焉。”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六:“自正月九日鏁院,方定二十八日奏号。”宋 吴自牧《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诸路举人
草诏是什么意思 草诏读音 怎么读 草诏,拼音是cǎo zhào,草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草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