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木樨 木樨的意思
xi

木樨

简体木樨
繁体
拼音mù xi
注音ㄇㄨˋ ㄒㄧ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ù,(1) 树类植物的通称。【组词】:树木。乔木。灌木。木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木求鱼。(2) 木料、木制品。【组词】: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3) 棺材。【组词】:棺木。(4) 质朴。【例句】:木讷(朴实迟钝)。(5) 呆笨。【组词】:木鸡。(6)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组词】:麻木。(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姓。

xī, ◎ 〔木樨〕a.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开白色或暗黄色小花,有特殊的香气。花供观赏,亦可做香料;b.这种植物的花,通称“桂花”;c.指加肉、木耳等烹调的鸡蛋,如“樨樨肉”。

基本含义

形容花香味浓郁。

木樨的意思

木樨 [mù xi]

1. 同“木犀”。

2. 指木犀花。

4. 指食物烹调中加鸡蛋者。

木樨 引证解释

⒈ 同“木犀”。

⒉ 指木犀花。

宋 朱敦儒 《菩萨蛮》词:“新窨木樨沉,香迟斗帐深。”
《红楼梦》第八七回:“黛玉 道:‘好像木樨香。’ 探春 笑道:‘ 林姐姐 终不脱南边人的话。这大九月里的,哪里还有桂花呢?’”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七:“问我清游何日最?木樨风外等秋潮。”

⒊ 指食物烹调中加鸡蛋者。

清 梁恭辰 《北东园笔录·讳不知》:“尝闻有一南客不食鸡卵,初至北地早尖,下舆入店,呼店伙甚急,其状似甚飢,开口便问:‘有好菜乎?’答曰:‘有木樨肉。’”


国语词典

木樨 [mù xi]

⒈ 木犀的别名。参见「木犀」条。

⒉ 食物在烹调中加进蛋花。

如:「木樨饭」、「木樨汤」。


木樨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桂花释义:⒈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子椭圆形,花小,白色或暗黄色,有特殊的香气,核果卵圆形。花供观赏,也可做香料。⒉这种植物的花。‖也叫木樨。

木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严客释义:⒈犹贵客。⒉木樨的别名。见宋姚宽《西溪丛语》卷上。
    • 2.
      僧鞋菊释义:附子的别称。以其花似僧鞋,故名。 叶圣陶 《北上日记·二月一日》:“周围卉树茂密,梅已开过,桃方作花,而木樨、僧鞋菊、秋海棠亦呈艳,可谓聚春秋之花于同时矣。”
    • 3.
      无顿释义:⒈佛教语。谓没有顿悟。唐 李华《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教习大乘,戒妄调伏,自性还源;无渐而可随,无顿而可入。”⒉犹不必。宋 辛弃疾《清平乐·木樨》词:“折来休似年时,小窗或有高低;无顿许多香处,只消三两枝儿。”
    • 4.
      木樨清露释义:木樨即通称的桂花,木樨清露也就是桂花香露,为桂花蒸馏所得香液,是古代进贡的御用品。
    • 5.
      木樨释义:⒈桂花。⒉指经过烹调的打碎的鸡蛋,像黄色的桂花(多用于菜名、汤名):木樨肉。木樨汤。木樨饭。‖也作木犀。
    • 6.
      木犀释义:⒈也作木樨。 通称桂花。常绿小乔木或灌木。花小,白色或暗黄色,可供观赏,也可做香料或食品。⒉将生鸡蛋的蛋清、蛋黄打碎做熟后称木犀,因避讳“蛋”而得名:木犀汤。木犀肉。
    • 7.
      桂花释义:⒈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子椭圆形,花小,白色或暗黄色,有特殊的香气,核果卵圆形。花供观赏,也可做香料。⒉这种植物的花。‖也叫木樨。
    • 8.
      绿肥释义:将紫云英、草木樨、苕子等植物直接翻压到土壤中或经堆沤而成的肥料。
    • 9.
      能有释义:反问语。古时多见于诗词。宋 周邦彦《苏幕遮·风情》词:“陇云沉,新月小。杨柳梢头,能有春多少?”宋 辛弃疾《清平乐·木樨》词:“打来休似年时,小窗能有高低,无顿许多香处,只消三两枝儿。”
    • 10.
      迎将释义:⒈犹迎接。 ⒉犹迎送。语出《淮南子·诠言训》:“圣人无思虑,无设储,来者弗迎,去者弗将。”高诱注:“将,送也。”宋朱熹《次刘彦集木樨韵》之二:“定观极知先透彻,通心岂是故迎将。”

木樨(mux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木樨是什么意思 木樨读音 怎么读 木樨,拼音是mù xi,木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木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