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四支 四支的意思
zhī

四支

简体四支
繁体
拼音sì zhī
注音ㄙˋ ㄓ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ì,(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组词】: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zhī,(1) 撑持,伸出,竖起。【组词】:支撑。支援。体力不支。(2) 受得住。【组词】:乐不可支。(3) 领款或付款。【组词】:支付。(4) 调度,指使。【组词】:支使。支应。支着儿。(5) 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组词】:总支。支流。支离。(6) 〔地支〕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例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7) 量词。【组词】:一支笔。

基本含义

四支指四只手指,表示四个人一起合作,共同努力。

四支的意思

四支 [sì zhī]

1. 四肢。

四支 引证解释

⒈ 四肢。

《易·坤》:“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发於事业,美之至也。”
孔颖达 疏:“四支,犹人手足,比於四方物务也。”
唐 陆龟蒙 《和新秋即事三首韵》:“愁寻冷落惊双鬢,病得清凉减四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四支已冰,焉有生理!”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虽然是他发声,却和四支五官神经内脏都有关系。”


四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曜释义:⒈指北斗七星及辅佐二星。《文子·九守》:“天有四时、五行、九曜、三百六十日;人有四支、五藏、九窍、三百六十节。”唐 韩偓《梦中作》诗:“九曜再新环北极,万方依旧祝南山。”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冲九曜,远映三臺。”⒉亦称“九执”。指梵历中的九星。梵历以九星配日,而定其日之吉凶。九星为:一、日曜(太阳),二、月曜(太阴),三、火曜(荧惑星),四、水曜(辰星),五、木曜(岁星),六、金曜(太白星),七、土曜(镇星),八、(黄旛星),九、计都(豹尾星)。九星与日时相随逐而不离,
    • 2.
      刻割释义:切割。 《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三年》:“设军所在,死亡必众,既不足御敌,当復更发,此为刻割心腹以补四支。”
    • 3.
      噶举派释义:喇嘛教派之一。 “噶举”,藏语意为“口授传承”,谓其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故名。又因该派喇嘛穿白色裙子和上衣,故俗称“白教”。十一世纪时,由 西藏 僧人 玛尔巴 创立。一传 弥拉惹巴,再传 达波拉结。该派以苦修为特色,曾融合噶当派教义,成为有势力的教派。支系众多,其中帕竹噶举、噶玛噶举的上层曾受 元 明 两朝册封,相继执掌 西藏 地方政权。格鲁派得势后,噶举派中仅止贡、噶玛、达垅、主巴四支系尚保持一定宗教势力。主要寺院有 墨竹工卡 的 止贡寺、四川 德格 的 八邦寺 等。
    • 4.
      四校释义:⒈天子射猎时的四支扈从部队。⒉谓四面的军队,形容军队众多。
    • 5.
      曳裾释义:⒈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晋 陶潜《劝农》诗:“矧伊众庶,曳裾拱手。”唐 王绩《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曳裾出门迎,握手登前除。”⒉“曳裾王门”之省称。唐 杜甫《又作此奉卫王》诗:“推轂几年惟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明 蔡羽《思田园》诗:“曳裾京华尘,徒自隳四支。”参见“曳裾王门”。
    • 6.
      末疾释义:四肢的疾患。《左传·昭公元年》:“阳淫热疾,风淫末疾。”杜预 注:“末,四支也。”《新唐书·萧瑀传》:“﹝ 萧瑀 ﹞感末疾,不呼医,曰:‘天若假吾餘年,因得为遁阶矣。’”宋 陈师道《寄曹州晁大夫》诗:“虚名不救饥肠厄,晚岁仍遭末疾缠。”明 宋濂《丽水二贤母墓铭》:“县君婴末疾,不良於行。”清 钱谦益《<徐子能集>序》:“子能 年甫壮而得末疾,须人以行。”
    • 7.
      横道释义:⒈当道,横在道上。汉 刘向《说苑·谈丛》:“士横道而偃,四支不掩,非士之过,有土之羞也。”宋 苏轼《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野人舍》诗:“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⒉旁道。鲁迅《三闲集·我的态度气量和年纪》:“他后来真是暮年景象,因为反对白话,不能论战,便从横道儿来做一篇影射小说,使一个武人痛打改革者,--说得‘美丽’一点,就是神往于‘武器的文艺’了。”
    • 8.
      痿痹释义:⒈见“痿痹”。⒉亦作“痿痺”。肢体不能动作或丧失感觉。《汉书·哀帝纪赞》:“即位痿痺,末年寖剧,饗国不永。”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筋体半痿痺,肘腋生臊膻。”《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 高宗 ﹞忽然患了个痿痺的症候,两隻脚都站不起来。”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晚得奇疾,目不能视,耳不能听,口不能言,四支不能动,周身并痿痺,不知痛痒。”⒊犹麻木不仁。比喻对事物的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一》:“人主被其薰陶渐摩,亦潜化于痿痹不仁而莫之觉。”梁启超《俄罗斯
    • 9.
      石中美释义:寓言游戏文章中以拟人手法给陶制炊器所起的姓名。语本 宋 苏轼《温陶君传》:“石中美,字 信美,中牟 人也……生乎土,成乎水,而变乎火。坎以輮之,坤以布之,釜以熟之,口以内之,腹以藏之,美在其中,而畅於四支。”
    • 10.
      血枯释义:中医病名。《素问·腹中论》:“有病胷脇支满者,妨於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时时前后血…… 岐伯 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絶,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二·妇人经水》:“经闭:有血滞,血枯。”
    • 11.
      道要释义:⒈大要;最主要的方面。 《管子·任法》:“圣君则不然,守道要,处佚乐,驰骋弋猎,鐘鼓竽瑟,宫中之乐,无禁圉也。不思不虑,不忧不图,利身体,便形躯,养寿命,垂拱而天下治。”《淮南子·原道训》:“疾而不摇,远而不劳,四支不动,聪明不损,而知八紘九野之形埒者何也?执道要之柄,而游於无穷之地。”⒉道教的要义。晋 葛洪《神仙传·张道陵》:“陵 谓诸弟子曰:‘有人能得此桃实,当告以道要。’”唐 钱起《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几年深道要,一举过贤关。”明 屠隆《綵毫记·访道仙翁》:“向蒙尊师许授道要,面订后期,
    • 12.
      面体释义:面部和四肢。泛指全身。隋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注候》:“一年之后,四支重,喜卧,喜噦酸,面体浮肿,往来不时。”
    • 13.
      韵目释义:韵书把同韵的字归为一部,每韵用一个字标目,按次序排列,如通用的诗韵上平声分为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叫做韵目。
    • 14.
      顽痹释义:麻木无知觉。 唐 吕颂《为张侍郎乞入观表》:“臣从去年冬初,忽染脚疾,膝脛顽痺,行步艰难。”宋 朱熹《答石子重书》:“医者以四支顽痺为不仁。顽痺则不知痛痒,又安能爱?”

四支(si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四支是什么意思 四支读音 怎么读 四支,拼音是sì zhī,四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四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