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 [yǎ diǎn]
1. 古代希腊亚提加半岛上的奴隶制城邦国家。约公元前8世纪建立。起初政权由氏族贵族掌握。后平民与贵族斗争日益激烈,前6世纪经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梯尼改革,建立起奴隶制民主政治。前5世纪上半期,参加希波战争,并建立提洛同盟。战后,在伯里克利领导下,奴隶制民主达到鼎盛,文化发达,并成为希腊世界的霸主。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败于斯巴达,势力削弱。后一度复盛,前338年后臣服于马其顿王国。雅典为古代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是古希腊文化科学的中心。
3. 希腊首都。同西南8千米处的外港比雷埃夫斯组成大雅典,人口3073万(1993年)。全国最大工业中心,以水泥、化学、服装等为主。地中海地区重要商业和航运中心。历史名城,多古希腊、古罗马和拜占庭时代遗迹。雅典体育场为现代奥运会发源地。
国语词典
雅典 [yǎ diǎn]
⒈ 城市名。在巴尔干半岛南部,濒克里特海。当地哲学、法律、文学、戏剧发展兴盛,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西元一八三四年希腊定都于此,是希腊的工、商、文化中心,有很多著名的古迹。
雅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墨杜萨释义:medusa,一译“美杜莎”。希腊神话中的怪物。原为美女,因冒犯女神雅典娜,头发变成毒蛇,面貌奇丑无比。谁被她看一眼,就立刻变成石头。后被英雄珀尔修斯杀死。
- 2.
声明文物释义:语本《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 ”后以“声明文物”谓声教文明与典章制度。唐 刘禹锡《代裴相公进东封图状》:“开元 十三年,玄宗 皇帝以天下太平,登封 东岳,声明文物,振耀古今。”宋 邵雍《五帝》诗:“五帝之时似日中,声明文物正融融。”梁启超《论国家思想》:“昔 希腊 之 雅典,当其为独立国也,声明文物甲天下。”亦作“声名文物”。明 胡应麟《诗薮·闰馀中》:“矧二百年间,声名文物,其人才往往有瑰瑋絶特者错列其中。”孙中山《香港兴中会宣言》:“倘不及早维持,乘时发奋,则数千年声名文物之邦,
- 3.
奥林匹克运动会释义:世界性的综合运动会。因古代希腊人常在奥林匹亚(Olympia)举行体育竞技,1894年的国际体育大会决定把世界性的综合运动会叫做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届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以后每四年一次,在会员国的某个城市举行。简称奥运会。
- 4.
希腊释义:⒈全称希腊共和国。位于欧洲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北邻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和保加利亚,东北接土耳其(欧洲部分),东临爱琴海,南临地中海,西临伊奥尼亚海。⒉指古希腊。公元前8—前2世纪在巴尔干半岛南部及爱琴海各岛屿和小亚细亚西岸等地建立的两百多个奴隶制城邦(城市国家)的总称,其中以雅典、斯巴达最著名。后被并入罗马版图。古希腊文化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文化发展有很大影响。
- 5.
弓箭手释义:常常带有西徐亚人血统的古代雅典的公共奴隶,身备弓箭,并且担任警察;古代专司射箭的士兵。
- 6.
执政官释义:在古代欧洲,主要指称古代希腊城邦和罗马的高级长官。 在雅典,约自公元前682年起,每年选举九名执政官,首席执政官,掌握内政,地位最高,其名字用来命名他任职的那一年,又称“名年执政官”。在罗马,从前509年共和制建立后,每年选两名执政官,当年就以他们的名字命名,掌握军政大权。战时为军队最高统帅。帝国时代已形同虚设。
- 7.
摦大释义:广大。章炳麟《代议然否论》:“夫小国寡民如 雅典,则市民人人得以议政;今 欧洲 诸国皆方 雅典 摦大,即揪缩为代议。”
- 8.
斯巴达释义:古希腊奴隶制城邦。 公元前8世纪建国,实行奴隶主阶级的贵族寡头统治,一切制度和生活都带有军事色彩。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打败雅典,称霸全希腊地区。
- 9.
普罗蒂斯释义:2004年雅典残奥会的吉祥物--普罗蒂斯。普罗蒂斯是希腊神话中海神的名字,在希腊语中,它有“第一”和“杰出”的意思。
- 10.
梭伦改革释义: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 公元前594年,出身破落贵族的梭伦在平民支持下当选雅典执政官。为解决日益尖锐的贵族和平民之间的阶级矛盾,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颁布“解负令”,禁止将欠债的平民变为奴隶;按收入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使富裕的平民能够参政;设立“四百人会议”等政治机构,削弱贵族权力。他的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 11.
牛腹书释义:借指伪造的文字材料。 典出《史记·封禅书》:“齐 人 少翁 以鬼神方见上……居岁餘,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详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越缦堂读书记·艺术》引 明 赵崡《石墨镌华》:“《论吴天发碑》,谓直是牛腹书。三代彝器,其文非不奇古,然皆尔雅典则,何曾为牛鬼蛇神?”
- 12.
陪审释义:由非职业审判人员参与协助法庭审理案件的制度。 起源于古代雅典和罗马,12世纪盛行于英国。有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适用于英美法系。与中国的人民陪审员不同,中国的人民陪审员是合议庭组成成员方式之一。
- 13.
雅典释义:⒈古希腊著名的奴隶制城邦。 公元前8世纪建国。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形成奴隶主民主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称霸爱琴海地区。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与斯巴达争霸失败。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起附属于马其顿。公元前2世纪中叶并入罗马。⒉希腊首都。位于该国东南部。人口307万(1993年)。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现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名胜古迹众多,以雅典卫城、奥林匹亚宙斯庙遗址等最为著名。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
- 14.
雅典卫城释义:古希腊宗教活动中心。公元前448—前406年重建。在希腊雅典城西南山顶的台地上。建筑总负责人是雕刻家菲迪亚斯。四周陡峭,围以挡墙,西端有登顶的台阶。卫城由山门、雅典娜雕像、帕提侬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和胜利神庙组成。雅典娜女神铜像高11米,是卫城建筑群的中心。建筑用白色云石建成,比例和谐、构图独特,各处雕饰精细,地形利用极为灵活,表现了古代希腊建筑高超的艺术。被认为是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建筑群落之一。
- 15.
雅典娜释义: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 宙斯的第一个妻子墨提斯怀孕后,按预言将生下比宙斯强大的儿女。宙斯感到恐惧,便把妻子吞进肚里,顿觉头部剧痛,命火神劈开头颅,全副武装的雅典娜即从中跃出。曾与波塞冬相争,因出示第一棵橄榄树获胜,遂成为雅典城邦的保护神。
- 16.
雅典学院释义:壁画。 意大利拉斐尔作于1509-1511年。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将希腊、罗马、斯巴达以及意大利的五十余个著名学者和哲学家汇聚于一堂,相互间自由讨论,情绪热烈。作品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希腊精神的崇拜。
- 17.
马拉松战役释义:希波战争中的一次战役。 公元前490年,波斯军队第二次远征希腊,入侵亚提加半岛。雅典军队一万人联合盟邦布拉的军队一千人,在半岛东北部的马拉松平原,以顽强的斗志和灵活的战术,击败了十倍于己的波斯军,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的信心。
- 18.
马拉松赛跑释义:一种超长距离赛跑,比赛距离为42195米。 古代希腊人在马拉松镇击败入侵的波斯军队,希腊士兵斐迪辟从马拉松一气跑到雅典(全程42195米)报捷后即死去。为了纪念这一事迹,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近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用这个距离作为一个竞赛项目,定名为马拉松赛跑。
- 19.
黄金咒释义:在莎士比亚的《雅典的泰门》中,出现了这段著名的“黄金咒”。
雅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墨杜萨释义:medusa,一译“美杜莎”。希腊神话中的怪物。原为美女,因冒犯女神雅典娜,头发变成毒蛇,面貌奇丑无比。谁被她看一眼,就立刻变成石头。后被英雄珀尔修斯杀死。
- 2.
声明文物释义:语本《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 ”后以“声明文物”谓声教文明与典章制度。唐 刘禹锡《代裴相公进东封图状》:“开元 十三年,玄宗 皇帝以天下太平,登封 东岳,声明文物,振耀古今。”宋 邵雍《五帝》诗:“五帝之时似日中,声明文物正融融。”梁启超《论国家思想》:“昔 希腊 之 雅典,当其为独立国也,声明文物甲天下。”亦作“声名文物”。明 胡应麟《诗薮·闰馀中》:“矧二百年间,声名文物,其人才往往有瑰瑋絶特者错列其中。”孙中山《香港兴中会宣言》:“倘不及早维持,乘时发奋,则数千年声名文物之邦,
- 3.
奥林匹克运动会释义:世界性的综合运动会。因古代希腊人常在奥林匹亚(Olympia)举行体育竞技,1894年的国际体育大会决定把世界性的综合运动会叫做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届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以后每四年一次,在会员国的某个城市举行。简称奥运会。
- 4.
希腊释义:⒈全称希腊共和国。位于欧洲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北邻阿尔巴尼亚、马其顿和保加利亚,东北接土耳其(欧洲部分),东临爱琴海,南临地中海,西临伊奥尼亚海。⒉指古希腊。公元前8—前2世纪在巴尔干半岛南部及爱琴海各岛屿和小亚细亚西岸等地建立的两百多个奴隶制城邦(城市国家)的总称,其中以雅典、斯巴达最著名。后被并入罗马版图。古希腊文化对以后欧洲各国的文化发展有很大影响。
- 5.
弓箭手释义:常常带有西徐亚人血统的古代雅典的公共奴隶,身备弓箭,并且担任警察;古代专司射箭的士兵。
- 6.
执政官释义:在古代欧洲,主要指称古代希腊城邦和罗马的高级长官。 在雅典,约自公元前682年起,每年选举九名执政官,首席执政官,掌握内政,地位最高,其名字用来命名他任职的那一年,又称“名年执政官”。在罗马,从前509年共和制建立后,每年选两名执政官,当年就以他们的名字命名,掌握军政大权。战时为军队最高统帅。帝国时代已形同虚设。
- 7.
摦大释义:广大。章炳麟《代议然否论》:“夫小国寡民如 雅典,则市民人人得以议政;今 欧洲 诸国皆方 雅典 摦大,即揪缩为代议。”
- 8.
斯巴达释义:古希腊奴隶制城邦。 公元前8世纪建国,实行奴隶主阶级的贵族寡头统治,一切制度和生活都带有军事色彩。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打败雅典,称霸全希腊地区。
- 9.
普罗蒂斯释义:2004年雅典残奥会的吉祥物--普罗蒂斯。普罗蒂斯是希腊神话中海神的名字,在希腊语中,它有“第一”和“杰出”的意思。
- 10.
梭伦改革释义: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 公元前594年,出身破落贵族的梭伦在平民支持下当选雅典执政官。为解决日益尖锐的贵族和平民之间的阶级矛盾,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颁布“解负令”,禁止将欠债的平民变为奴隶;按收入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使富裕的平民能够参政;设立“四百人会议”等政治机构,削弱贵族权力。他的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 11.
牛腹书释义:借指伪造的文字材料。 典出《史记·封禅书》:“齐 人 少翁 以鬼神方见上……居岁餘,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详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越缦堂读书记·艺术》引 明 赵崡《石墨镌华》:“《论吴天发碑》,谓直是牛腹书。三代彝器,其文非不奇古,然皆尔雅典则,何曾为牛鬼蛇神?”
- 12.
陪审释义:由非职业审判人员参与协助法庭审理案件的制度。 起源于古代雅典和罗马,12世纪盛行于英国。有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适用于英美法系。与中国的人民陪审员不同,中国的人民陪审员是合议庭组成成员方式之一。
- 13.
雅典释义:⒈古希腊著名的奴隶制城邦。 公元前8世纪建国。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形成奴隶主民主政治。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称霸爱琴海地区。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与斯巴达争霸失败。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起附属于马其顿。公元前2世纪中叶并入罗马。⒉希腊首都。位于该国东南部。人口307万(1993年)。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现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名胜古迹众多,以雅典卫城、奥林匹亚宙斯庙遗址等最为著名。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
- 14.
雅典卫城释义:古希腊宗教活动中心。公元前448—前406年重建。在希腊雅典城西南山顶的台地上。建筑总负责人是雕刻家菲迪亚斯。四周陡峭,围以挡墙,西端有登顶的台阶。卫城由山门、雅典娜雕像、帕提侬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和胜利神庙组成。雅典娜女神铜像高11米,是卫城建筑群的中心。建筑用白色云石建成,比例和谐、构图独特,各处雕饰精细,地形利用极为灵活,表现了古代希腊建筑高超的艺术。被认为是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建筑群落之一。
- 15.
雅典娜释义: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 宙斯的第一个妻子墨提斯怀孕后,按预言将生下比宙斯强大的儿女。宙斯感到恐惧,便把妻子吞进肚里,顿觉头部剧痛,命火神劈开头颅,全副武装的雅典娜即从中跃出。曾与波塞冬相争,因出示第一棵橄榄树获胜,遂成为雅典城邦的保护神。
- 16.
雅典学院释义:壁画。 意大利拉斐尔作于1509-1511年。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将希腊、罗马、斯巴达以及意大利的五十余个著名学者和哲学家汇聚于一堂,相互间自由讨论,情绪热烈。作品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希腊精神的崇拜。
- 17.
马拉松战役释义:希波战争中的一次战役。 公元前490年,波斯军队第二次远征希腊,入侵亚提加半岛。雅典军队一万人联合盟邦布拉的军队一千人,在半岛东北部的马拉松平原,以顽强的斗志和灵活的战术,击败了十倍于己的波斯军,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的信心。
- 18.
马拉松赛跑释义:一种超长距离赛跑,比赛距离为42195米。 古代希腊人在马拉松镇击败入侵的波斯军队,希腊士兵斐迪辟从马拉松一气跑到雅典(全程42195米)报捷后即死去。为了纪念这一事迹,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近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用这个距离作为一个竞赛项目,定名为马拉松赛跑。
- 19.
黄金咒释义:在莎士比亚的《雅典的泰门》中,出现了这段著名的“黄金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