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和民 和民的意思
mín

和民

简体和民
繁体
拼音hé mín
注音ㄏㄜˊ ㄇ一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é hè huò huó hú,(1) 相安,谐调。【组词】: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2) 平静。【组词】: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3) 平息争端。【组词】:讲和。和约。和议。和亲。(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例句】:二加二的和是四。(5) 连带。【例句】: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6) 连词,跟,同。【例句】:我和老师打球。(7) 介词,向,对。【例句】:我和老师请教。(8) 指日本国。【例句】: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组词】:和棋。和局。(10) 姓。(1) 和谐地跟着唱。【组词】:曲高和寡。(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组词】:和诗。 ◎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组词】:和面。和泥。(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组词】: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例句】:衣裳洗了三和水。 ◎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基本含义

和谐民众,指社会安定、人民和睦相处的状态。

和民的意思

和民 [hé mín]

1. 使民和顺安定。

3. 与民和洽。

和民 引证解释

⒈ 使民和顺安定。

《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
《国语·周语中》:“宣所以教施也,惠所以和民也。”

⒉ 与民和洽。

《国语·周语下》:“﹝ 黎苗 之王﹞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而蔑弃五则。”
与民和洽。 《国语·周语下》:“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龢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而蔑弃五则。”


和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民主义释义:孙中山在他所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政治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于1924年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是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2.
      丝棼释义:《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杨伯峻 注:“棼,音汾,纷乱之意。”后因以“丝棼”形容纷繁紊乱。《关尹子·三极》:“圣人道虽虎变,事则鱉行;道虽丝棼,事则棊布。”宋 王禹偁《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皇纲於是丝棼,黔首以之瓜割。”明 宋濂《凤阳单氏先茔碑铭》:“掩耳不闻,乱如丝棼。”明 梅鼎祚《玉合记·道遘》:“这相逢有缘,似环解重连,丝棼难断。”
    • 3.
      义士民释义:义士与义民,有节操的士人和民众。
    • 4.
      人民武装释义:属于人民的武装力量。在我国,指人民解放军和民兵等武装组织,特指民兵等群众性武装组织。
    • 5.
      侨寄法释义:两 晋 之交,北地人为避战乱,纷纷迁居南方,依大臣 王导 议,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的地区,设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迁入的士族和民众。 侨人不列入当地的户籍册,他们只受侨州郡县的管理,不负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此法称为“侨寄法”。参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一节、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册第四章第一节。
    • 6.
      兵民释义:⒈指壮丁。 ⒉士兵和民众。
    • 7.
      决策学释义:以决策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决策原理、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探索如何作出正确决策的规律。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直接产物,对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8.
      冼星海释义:(1905—1945)人民音乐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创作的先驱。创作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四部大合唱,《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五百余首革命群众歌曲,以及交响曲、独唱曲、独奏曲等。这些作品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和革命气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风格。
    • 9.
      凤阳花鼓释义:创始于 安徽 凤阳 的民间文艺。 为曲艺“花鼓小锣”、戏曲“花鼓戏”和民间歌舞“花鼓灯”的合称。现多指打花鼓。演唱者两人。一女击鼓,一女敲锣,齐唱。曲调有《凤阳歌》等小调。
    • 10.
      启蒙运动释义:特指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法国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思想革命运动。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其特点是反对当时天主教会的权威和封建制度,把人的“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政治上主张开明专制和民主政体。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 11.
      和民释义:⒈使民和顺安定。《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国语·周语中》:“宣所以教施也,惠所以和民也。”⒉与民和洽。《国语·周语下》:“﹝ 黎苗 之王﹞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而蔑弃五则。”⒊与民和洽。《国语·周语下》:“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龢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而蔑弃五则。”
    • 12.
      四胡释义:拉弦乐器。 有四根琴弦。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用于二人台、琴书、皮影等地方戏曲、说唱音乐和民间器乐合奏。蒙古族四胡有多种形制。
    • 13.
      圣王释义:⒈古指德才超群达于至境之帝王。《礼记·冠义》:“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於神。”《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 之言盈天下。”唐 柳宗元《封建论》:“彼封建者,更古圣王 尧、舜、禹、汤、文、武 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鲁迅《花边文学·知了世界》:“中国 的学者们,多以为各种智识,一定出于圣贤,或者至少是学者之口;连火和草药的发明应用,也和民众无缘,全由古圣王一手包办:燧人氏,神农氏。”⒉
    • 14.
      地保释义:清朝和民国初年在地方上为官府办差的人。
    • 15.
      地效飞行器释义:一种利用地表效应提供支承力,贴近水面或地面飞行的飞行器。 速度快,油耗少,安全可靠,而且不易被对方雷达发现。在军事和民用方面有广泛用途。
    • 16.
      地方武装释义:地方部队、游 击队和民兵的统称。
    • 17.
      官民释义:官吏和百姓;官方和民间。 《史记·儒林列传》:“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后汉书·皇甫规传》:“每有征战,鲜不挫伤,官民并竭,上下穷虚。”《明史·职官志三》:“初设四夷馆隶翰林院,选国子监生习译。宣德 元年兼选官民子弟,委官教肄,学士稽考程课。”《好逑传》第二回:“此係朝廷钦赐禁地,官民人等,俱不得至此窥探。”
    • 18.
      审美趣味释义:也称“审美鉴赏力”。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是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像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在人的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的美的认识和评价。既有个性特征,又具社会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 19.
      封神演义释义:也叫《封 神榜》。 长篇小说。许仲琳作,一说陆西星作。作者以《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又参考了古籍和民间 流传的故事编写而成。共一百回。讲述商末社会纷乱至周武王分封诸侯的故事,有许多叙述战争的情节,着力描写了神、妖使用法宝斗法。
    • 20.
      小锣释义:也叫手锣、喜锣。击奏体鸣乐器。铜制,圆盘形,有边,中心处有锣脐。广泛应用于戏曲、舞蹈和民间器乐之中。

和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民主义释义:孙中山在他所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提出的政治纲领,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于1924年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反对帝国主义,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是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2.
      丝棼释义:《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杨伯峻 注:“棼,音汾,纷乱之意。”后因以“丝棼”形容纷繁紊乱。《关尹子·三极》:“圣人道虽虎变,事则鱉行;道虽丝棼,事则棊布。”宋 王禹偁《单州成武县行宫上梁文》:“皇纲於是丝棼,黔首以之瓜割。”明 宋濂《凤阳单氏先茔碑铭》:“掩耳不闻,乱如丝棼。”明 梅鼎祚《玉合记·道遘》:“这相逢有缘,似环解重连,丝棼难断。”
    • 3.
      义士民释义:义士与义民,有节操的士人和民众。
    • 4.
      人民武装释义:属于人民的武装力量。在我国,指人民解放军和民兵等武装组织,特指民兵等群众性武装组织。
    • 5.
      侨寄法释义:两 晋 之交,北地人为避战乱,纷纷迁居南方,依大臣 王导 议,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的地区,设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迁入的士族和民众。 侨人不列入当地的户籍册,他们只受侨州郡县的管理,不负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此法称为“侨寄法”。参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一节、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册第四章第一节。
    • 6.
      兵民释义:⒈指壮丁。 ⒉士兵和民众。
    • 7.
      决策学释义:以决策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决策原理、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探索如何作出正确决策的规律。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直接产物,对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8.
      冼星海释义:(1905—1945)人民音乐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创作的先驱。创作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四部大合唱,《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五百余首革命群众歌曲,以及交响曲、独唱曲、独奏曲等。这些作品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和革命气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风格。
    • 9.
      凤阳花鼓释义:创始于 安徽 凤阳 的民间文艺。 为曲艺“花鼓小锣”、戏曲“花鼓戏”和民间歌舞“花鼓灯”的合称。现多指打花鼓。演唱者两人。一女击鼓,一女敲锣,齐唱。曲调有《凤阳歌》等小调。
    • 10.
      启蒙运动释义:特指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法国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思想革命运动。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其特点是反对当时天主教会的权威和封建制度,把人的“理性”推崇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政治上主张开明专制和民主政体。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 11.
      和民释义:⒈使民和顺安定。《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国语·周语中》:“宣所以教施也,惠所以和民也。”⒉与民和洽。《国语·周语下》:“﹝ 黎苗 之王﹞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而蔑弃五则。”⒊与民和洽。《国语·周语下》:“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龢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而蔑弃五则。”
    • 12.
      四胡释义:拉弦乐器。 有四根琴弦。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用于二人台、琴书、皮影等地方戏曲、说唱音乐和民间器乐合奏。蒙古族四胡有多种形制。
    • 13.
      圣王释义:⒈古指德才超群达于至境之帝王。《礼记·冠义》:“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於神。”《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 之言盈天下。”唐 柳宗元《封建论》:“彼封建者,更古圣王 尧、舜、禹、汤、文、武 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鲁迅《花边文学·知了世界》:“中国 的学者们,多以为各种智识,一定出于圣贤,或者至少是学者之口;连火和草药的发明应用,也和民众无缘,全由古圣王一手包办:燧人氏,神农氏。”⒉
    • 14.
      地保释义:清朝和民国初年在地方上为官府办差的人。
    • 15.
      地效飞行器释义:一种利用地表效应提供支承力,贴近水面或地面飞行的飞行器。 速度快,油耗少,安全可靠,而且不易被对方雷达发现。在军事和民用方面有广泛用途。
    • 16.
      地方武装释义:地方部队、游 击队和民兵的统称。
    • 17.
      官民释义:官吏和百姓;官方和民间。 《史记·儒林列传》:“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后汉书·皇甫规传》:“每有征战,鲜不挫伤,官民并竭,上下穷虚。”《明史·职官志三》:“初设四夷馆隶翰林院,选国子监生习译。宣德 元年兼选官民子弟,委官教肄,学士稽考程课。”《好逑传》第二回:“此係朝廷钦赐禁地,官民人等,俱不得至此窥探。”
    • 18.
      审美趣味释义:也称“审美鉴赏力”。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是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像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在人的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的美的认识和评价。既有个性特征,又具社会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 19.
      封神演义释义:也叫《封 神榜》。 长篇小说。许仲琳作,一说陆西星作。作者以《武王伐纣平话》为基础,又参考了古籍和民间 流传的故事编写而成。共一百回。讲述商末社会纷乱至周武王分封诸侯的故事,有许多叙述战争的情节,着力描写了神、妖使用法宝斗法。
    • 20.
      小锣释义:也叫手锣、喜锣。击奏体鸣乐器。铜制,圆盘形,有边,中心处有锣脐。广泛应用于戏曲、舞蹈和民间器乐之中。

和民造句

1.中国的悠久文化和民族精神完完全全地体现出来了。

2.学习先辈们的浩然之气,对捍卫革命事业和民族尊严,有着重要的意义。

3.他率领小分队和民兵,紧密配合,群威群胆,迅速扫平了威虎山。

4.共产党领导的武力和民众已成了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5.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和衷共济,同心同德。

6.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即使赴汤蹈火,我也在所不辞。

7.学习先辈们的浩然正气,对捍卫革命事业和民族尊严,有重要的意义。

8.美国与香港之间的历史、文化和民间往来,源远流长。

9.我们要自觉自愿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10.爷爷是民间文学作家,经常下乡采集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

11.新毕业最好是去正规的单位,比如国企。只有在国企练成手了,才能去私企和民营企业。

12.在民主党广播讲话中,马萨诸塞州议员巴尼?弗兰克说,共和党和民主党应当齐心协力尽快行动。

13.冲破黑暗的利器,自由与光明的象征。自由和民主在黑暗中隐藏,上帝说让人类有灯泡,于是一切被光照亮。

14.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赴汤蹈火,视死如归。

15.我们的市长和民兵们日日夜夜坚守在抗洪第一线。

和民(hem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和民是什么意思 和民读音 怎么读 和民,拼音是hé mín,和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和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