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兵 [chí bīng]
1. 手握兵器。
3. 带兵。
持兵 引证解释
⒈ 手握兵器。
引《汉书·循吏传·龚遂》:“诸持鉏鉤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
⒉ 带兵。
引《秦併六国平话》卷上:“王翦 见 李牧 归城不出,持兵尅日攻城。”
持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专兵释义:把持兵权。
- 2.
仗卫释义:手持兵仗的侍卫。《晋书·姚襄载记》:“战骑度 淮,见 豫州 刺史 谢尚 于 寿春,尚 命去仗衞,幅巾以待之。”《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坚 潜令 賁 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谓曰:‘欲求富贵者宜相随。’”胡三省 注:“仗卫,执仗而宿卫之兵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五》:“同光 二年春正月庚子朔,帝御 明堂殿 受朝贺,仗衞如式。”
- 3.
地戏释义:戏曲剧种。流行于 贵州 安顺、惠水、平坝 等地。每一戏班专门演唱一部整本大戏,如《岳传》、《杨家将》之类。音乐粗犷,伴奏简单,多在旷野演出。演员戴面具,脸部蒙青纱,所持兵器特别短小,动作幅度甚大。
- 4.
怀感释义:心怀感激。《后汉书·刘平传》:“政有恩惠,百姓怀感,人或增貲就赋,或减年从役。”《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邻里有争财者,持兵而斗,凤 往解之……於是争者怀感,投兵谢罪。”
- 5.
急斗释义:古代作战时击鼓声的一种。用以激励将士战斗。《风后握奇经》:“革音五:一持兵,二结阵,三行列,四超走,五急鬭。”
- 6.
抚兵释义:⒈执持兵器。⒉安抚士卒。
- 7.
持刺释义:⒈手持兵刃刺杀。⒉执持名帖。
- 8.
无忧释义:⒈没有忧患;不用担心。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范献子 谓 魏献子 曰:‘……从王命以紓诸侯,晋国 无忧。’”《史记·张仪列传》:“为大王计,莫如事 秦。事 秦 则 楚 韩 必不敢动;无 楚 韩 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唐 罗邺《上东川顾尚书》诗:“龙节坐持兵十万,可怜 三蜀 尽无忧。”宋 朱熹《次瑞泉诗韵》:“终待寒泉食,无忧水镜昏。”⒉佛教语。参见“无忧王”、“无忧树”。
- 9.
权兵释义:⒈谓把持兵权。 ⒉谓用兵之道。
- 10.
薪采释义:⒈见“薪采”。 ⒉同“薪柴”。唐 薛用弱《集异记·韦知微》:“知微 既至,则究其窟宅,广备薪採,伺候集聚,因环薪纵火,众持兵刃,焚煞殆尽。”⒊亦作“薪採”。打柴。《公羊传·哀公十四年》:“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徐彦 疏:“薪采犹言采薪也。”《战国策·秦策四》:“筑 刚平,衞 无东野,芻牧薪采莫敢闚东门。”《宋书·武帝纪中》:“先是山湖川泽,皆为豪强所专,小民薪採渔钓,皆责税直,至是禁断之。”⒋指打柴的人。晋 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进为徇 汉 之臣,退为开 吴 之主,而蒸尝絶於三叶,
- 11.
行县释义:谓巡行所主之县。 《汉书·周勃传》:“岁餘,每 河 东守尉行县至 絳,絳侯 勃 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后汉书·崔駰传》:“﹝ 崔篆 ﹞乃遂单车到官,称疾不视事,三年不行县。”李贤 注引《续汉志》:“郡国常以春行县,劝人农桑,振救乏絶。”唐 李嘉祐《宋州东登望题武陵驿》诗:“明主频移虎符守,几时行县向黔黎。”
- 12.
被甲载兵释义:见“被3甲持兵”。
- 13.
贯甲提兵释义:贯甲:穿着盔甲;兵:兵器。 身穿盔甲,手持兵器。形容充满杀气的样子。
- 14.
阑出释义:无凭证擅自出边关。 后泛指不受约束,擅自出疆界。《史记·汲郑列传》:“愚民安知市买 长安 中物而文吏绳以为阑出财物于边关乎?”裴駰 集解:“应劭 曰:‘阑,妄也。律,胡 市,吏民不得持兵器出关。虽於京师市买,其法一也。’瓚 曰:‘无符传出入为阑。’”《汉书·匈奴传上》:“汉 使 马邑 人 聂翁壹 间阑出物与 匈奴 交易。”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私出塞交易。”《宋史·太宗纪一》:“詔:河 南吏民不得阑出边关侵挠略夺,违者论罪。”清 戴名世《<办苗纪略>序》:“苗 故嗜杀好劫掠,至是忿怒,遂阑出为边患,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