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丝绣 丝绣的意思
xiù

丝绣

简体丝绣
繁体絲繡
拼音sī xiù
注音ㄙ ㄒㄧㄡ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ī,(1)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组词】:蚕丝。丝绸。缂(kè)丝(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2) 像丝的东西。【组词】:铁丝。菌丝。肉丝。游丝。(3)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4)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组词】:一丝不差。 一丝笑容。(5)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组词】:情丝。愁丝。(6) 指弦乐器。【例句】: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xiù,(1) 用丝线等在绸和布上缀成花纹或文字。【组词】:绣字。绣花。刺绣。(2) 绣成的物品。【组词】:粤绣。苏绣。湘绣。锦绣山河。锦心绣口(形容文思、词藻都优美、华丽)。

基本含义

指精美绝伦的刺绣品,也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巧细致。

丝绣的意思

丝绣 [sī xiù]

1. 唐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后因以丝绣图像或丝绣姓名表示仰慕爱重之意。

丝绣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丝绣图像或丝绣姓名表示仰慕爱重之意。

唐 李贺 《浩歌》:“买丝绣作 平原君,有酒唯浇 赵州 土。”
清 陈维崧 《金菊对芙蓉·惠山夜饮坐有姬人同园次仍用蝶庵词韵》词:“人比花娇,姓堪丝绣,问名云 杜 家 秋。”


丝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丝绣释义:唐 李贺《浩歌》:“买丝绣作 平原君,有酒唯浇 赵州 土。 ”后因以丝绣图像或丝绣姓名表示仰慕爱重之意。
    • 2.
      平原绣释义:唐 李贺《浩歌》:“买丝绣作 平原君,有酒惟浇 赵州 土。”此谓对 平原君 表示怀念。后因以“平原绣”为典,指对人的敬仰。
    • 3.
      狮子补释义:旧时官服上缀有狮子图象的徽饰。补,又称补子,指官服的前胸及后背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图象徽饰,是官品的标志。明 清 两代官服文官绣鸟,武官绣兽。“狮子补”为武官二品的标志。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景泰 四年,锦衣指挥同知 毕旺,疏援 永乐 旧例,谓环卫近臣,不比他官,概许麟服……至於狮子补,又不特卑秩武人,今健儿荷刀戟者,无不以为常服,偶犯令輒和衣受缚,宛转於鞭挞之下,少顷,即供役如故。孰知一二品采章,辱褻至此。”《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这褂子上钉的可是狮子补子,这不是武二品吗?”
    • 4.
      组绣释义:华丽的丝绣服饰。
    • 5.
      绣丝释义:语出 唐 李贺《浩歌》:“买丝绣作 平原君,有酒惟浇 赵州 土。 ”后以“绣丝”为对人表示崇敬之典。
    • 6.
      绣画释义:用彩色丝绣成的画图。
    • 7.
      补子释义:⒈明 清 时官服上标志品级的徽饰,以金线及彩丝绣成。 文官绣鸟,武官绣兽,缀于前胸及后背。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补子》:“品级补子,定于 洪武,行于 嘉靖,仍用至今,汪韩门《缀学》言之详矣。”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背胸》:“国朝 刘廷璣《在园杂识》云:‘朝衣公服,俱用补子。绣仙鹤锦鷄之类,即以鸟纪官之义。’……按补子之名,殊无意义,宜称背胸为是。”《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因此,师老爷也就‘居移气,养移体’起来……买了一幅自来旧的八品鵪鶉补子,一双脑满头肥的转底皂靴。”⒉明 清 时于品服之外随时依景
    • 8.
      补服释义:明 清 时的官服。因其前胸及后背缀有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补子,故称。通常文官绣鸟,武官绣兽。各品补子纹样,均有规定。如 明 洪武 二十四年定,公、侯、驸马、伯用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鹊;风宪官獬廌。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其后补纹亦有所改易。清 代规定,命妇受封,亦得用补服,补子各从其父之品以分等级。清 昭槤《啸亭杂录·用傅文忠》:“故特命晚间独对,復赏给黄带、
    • 9.
      豸补释义:旧时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官服。其前胸、后背缀有金线或采丝绣成的补子,图形为獬豸,故称。
    • 10.
      铺锦列绣释义:铺:铺陈;列:陈列;锦、绣:原指精致华丽的丝绣品,比喻华丽的词藻。形容文章充满华丽的词藻。

丝绣(sixi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丝绣是什么意思 丝绣读音 怎么读 丝绣,拼音是sī xiù,丝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丝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