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作问 作问的意思
zuòwèn

作问

简体作问
繁体作問
拼音zuò wèn
注音ㄗㄨㄛˋ ㄨ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uò zuō,(1) 起,兴起,现在起。【组词】:振作。枪声大作。(2) 从事,做工。【组词】:工作。作息。作业。(3) 举行,进行。【例句】:作别(分别)。作乱。作案。作战。作报告。(4) 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例句】:作恶(è)。作弊。作梗。作祟。作态。作色。作为。作难。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5) 当成,充当。【组词】:作罢。作保。作伐(做媒人)。作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看,喻坐观别人成败)。(6) 创造。【组词】:创作。写作。作曲。作者。(7) 文艺方面的成品。【组词】:作品。不朽之作。(8) 同“做”。(9) 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组词】:作坊。(10) 从事某种活动。【组词】:作揖。作弄。作死。

wèn,(1)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组词】:询问。问答。问题。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津。质问。过问。(2) 为表关切而询问。【组词】:慰问。问候。问长问短。(3) 审讯,追究。【组词】:审问。问案。唯你是问。(4) 管,干预。【组词】:概不过问。(5)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例句】:我问他借几本书。(6) 姓。

基本含义

指以做问的方式行事,暗中追问。

作问的意思

作问 [zuò wèn]

1. 发问,提出问题。

作问 引证解释

⒈ 发问,提出问题。

《汉书·东方朔传》:“上以 朔 口谐辞给,好作问之。尝问 朔 曰:‘先生视朕何如主也?’”


作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外释义:不超出某种范围以外:大家所谈论的不外工作问题。也说不外乎。
    • 2.
      作问释义:发问,提出问题。《汉书·东方朔传》:“上以 朔 口谐辞给,好作问之。尝问 朔 曰:‘先生视朕何如主也?’”
    • 3.
      冰心释义:(1900—1999)中国现代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五四时期开始创作问题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1923年出版诗集《繁星》和《春水》。同年赴美留学,陆续发表散文《寄小读者》,抒写异国见闻和感受。抗战期间用“男士”等笔名写了《关于女人》等散文和小说。建国后出版《再寄小读者》《小桔灯》《樱花赞》等。有《冰心全集》。
    • 4.
      商讨释义:为了解决较大的、较复杂的问题而交换意见;商量讨论:会议商讨了两国的经济合作问题。
    • 5.
      巴托比症释义:巴托比是美国文学巨擘梅尔维尔笔下一位以“我宁愿不”来拒绝一切的诡异角色,“巴托比症”更恰当的用法是用来形容不再有新作问世的作家。
    • 6.
      纳福释义:享福(多指安闲地在家居住,旧时也用作问安的客套话)。

作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外释义:不超出某种范围以外:大家所谈论的不外工作问题。也说不外乎。
    • 2.
      作问释义:发问,提出问题。《汉书·东方朔传》:“上以 朔 口谐辞给,好作问之。尝问 朔 曰:‘先生视朕何如主也?’”
    • 3.
      冰心释义:(1900—1999)中国现代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五四时期开始创作问题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1923年出版诗集《繁星》和《春水》。同年赴美留学,陆续发表散文《寄小读者》,抒写异国见闻和感受。抗战期间用“男士”等笔名写了《关于女人》等散文和小说。建国后出版《再寄小读者》《小桔灯》《樱花赞》等。有《冰心全集》。
    • 4.
      商讨释义:为了解决较大的、较复杂的问题而交换意见;商量讨论:会议商讨了两国的经济合作问题。
    • 5.
      巴托比症释义:巴托比是美国文学巨擘梅尔维尔笔下一位以“我宁愿不”来拒绝一切的诡异角色,“巴托比症”更恰当的用法是用来形容不再有新作问世的作家。
    • 6.
      纳福释义:享福(多指安闲地在家居住,旧时也用作问安的客套话)。

作问造句

1.对于要求你帮助我解决工作问题的不情之请,我深感冒昧。

2.他年纪狠轻就有许多着作问世,真可说是蓝田生玉,不愧是书香世家。

3.海峡两岸的作家就创作问题开诚布公地交换了看法。

4.他年纪狠轻就有许多著作问世,真可说是蓝田生玉,不愧是书香世家。

5.为了他的工作问题,他的家人整天愁眉不展的。

作问(zuow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作问是什么意思 作问读音 怎么读 作问,拼音是zuò wèn,作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作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