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履端 履端的意思
duān

履端

简体履端
繁体
拼音lǚ duān
注音ㄌㄩˇ ㄉㄨ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ǚ,(1) 鞋。【组词】:西装革履。削足适履。(2) 践踩,走过。【例句】:履历(a.个人的经历;b.记载履历的文件)。履任。履险如夷(走在险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处险境而不畏惧,又喻安全地度过险境)。如履薄冰(身临其境)。(3) 步伐。【组词】:步履维艰。(4) 执行,实行。【组词】:履行。履约。(5) 〔履带〕在拖拉机、坦克车等的车轮上围绕的钢质链带。(6) 指领土。【例句】:“赐我先君履”。

duān,(1) 正,不歪斜。【例句】:端正(①事物不歪斜;②正派,正确;③使端正)。端丽。端然。端庄。端秀。端静。端坐。(2) 正派,正直。【组词】:端方。端直。端重(zhòng )。品行不端。(3) 事物的一头。【例句】:端的(dì)(①事情的经过,底细;②的确,果然;③究竟。均亦称“端底”)。端倪。端详。事端。争端。(4) 用手很平正地拿。【组词】:端盆。端碗。端茶。把问题端出来说清楚。(5) 姓。

基本含义

履行约定的诺言或承诺,言行一致,诚实守信。

履端的意思

履端 [lǚ duān]

1. 年历的推算始于正月朔日,谓之“履端”。《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杜预注:“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孔颖达疏:“履,步也,谓推步历之初始,以为术历之端首……历之上元,必以日月全数为始,于前更无余分,以此日为术之端首,故言履端于始也。”后因以指正月初一。

2. 指帝王初即位改元。

4. 泛指事物的开始。

履端 引证解释

⒈ 年历的推算始于正月朔日,谓之“履端”。

《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
杜预 注:“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
孔颖达 疏:“履,步也,谓推步历之初始,以为术历之端首……历之上元,必以日月全数为始,於前更无餘分,以此日为术之端首,故言履端於始也。”
后因以指正月初一。 晋 张华 《食举东西厢乐诗》:“履端承元吉,介福御万邦。”
北周 庾信 《宫调曲》:“履端朝万国,年祥庆百灵。”
《明史·魏良弼传》:“明年元日,副都御史 王应鹏 坐事下詔狱。 良弼 言履端之始,不宜以微过繫大臣。”
清 钱谦益 《毛母戈孺人六十序》:“毛生 子晋 之母 戈孺人,年六十矣,诞辰在今年孟秋,而称庆以履端之月。”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章:“传制官高声背诵:‘履端之庆,与卿等共之!’”

⒉ 指帝王初即位改元。

《晋书·景帝纪》:“履端初政,宜崇玄朴。”

⒊ 泛指事物的开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鎔裁》:“履端於始,则设情以位体。”


国语词典

履端 [lǚ duān]

⒈ 推算日历的起点。

《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

⒉ 正月、元旦。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天子履端废朝,单于长围高宴。」

⒊ 皇帝即位之初改元。

《晋书·卷二·景帝纪》:「履端初政,宜崇玄朴。」

⒋ 泛指一切事物的开端。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夫京殿苑猎,述行序志,并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既履端于倡序,亦归余于总乱。」


履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举正释义:⒈指出谬误,加以纠正。《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唐 刘肃《大唐新语·友悌》:“毕构 为 益州 长史兼按察使,多所举正,风俗一变。”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惜乎言官不能举正,坐成其妄耳。”⒉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后汉书·苏章传》:“顺帝 时,迁 冀州 刺史。故人为 清河 太守,章 行部案其姦臧……遂举正其罪。”
    • 2.
      履端释义:年历的推算始于正月朔日,谓之“履端”。 《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杜预 注:“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孔颖达 疏:“履,步也,谓推步历之初始,以为术历之端首……历之上元,必以日月全数为始,於前更无餘分,以此日为术之端首,故言履端於始也。”后因以指正月初一。晋 张华《食举东西厢乐诗》:“履端承元吉,介福御万邦。”北周 庾信《宫调曲》:“履端朝万国,年祥庆百灵。”《明史·魏良弼传》:“明年元日,副都御史 王应鹏 坐事下詔狱。良弼 言履端之始,不宜以微过繫大臣。”清
    • 3.
      归余释义:⒈谓积月之馀日以置闰月。 《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杜预 注:“月有餘日,则归之於终,积而为闰,故言‘归餘於终’。”《乐府诗集·周祀五帝歌·黑帝云门舞》:“待归餘於送历,方履庆於斯年。”《南齐书·礼志下》:“闰是年之归餘。”⒉终结。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铨赋》:“既履端於倡序,亦归餘於总乱。”
    • 4.
      愆序释义:谓时序失调。 语本《左传·文公元年》:“履端於始,序则不愆。”《南史·宋纪中·文帝》:“五年春正月乙亥,詔以阴阳愆序,求讜言。”唐 白居易《祈皋亭神文》:“居易 忝奉詔条,愧无政术,既逢愆序,不敢寧居。”
    • 5.
      正时释义:推历明时,使四时不失序,寒暑不失常,时事不悖乱。《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杜预 注:“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期之日,三百六十有六日,日月之行又有迟速,而必分为十二月,举中气以正。月有餘日,则归之於终,积而为闰,故言归餘於中。”晋 葛洪《抱朴子·对俗》:“金天 据九鴈以正时。”《晋书·律历志下》:“以昔在 唐帝,协日正时,允釐百工,咸熙庶绩也。”《新唐书·刘蕡传》:“君以知人为明,臣以正时为忠。”
    • 6.
      牛折齿释义:喻过分溺爱子女。典出《左传·哀公六年》:“鲍子 曰:‘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杜预 注:“孺子,荼 也。景公 尝衔绳为牛,使 荼 牵之,荼 顿地,故折其齿。”清 黄遵宪《长子履端生》诗:“刚是花生日,春风蔼一庐。爱防牛折齿,惭咏《凤将雏》。”
    • 7.
      纪号释义:⒈名称,标题。汉 蔡邕《明堂月令论》:“秦 相 吕不韦 著书,取月令为纪号。”⒉年号。宋 范仲淹《鄠郊友人王君墓表》:“时 祥符 纪号之初载,某薄游至止,及公之门。”《宋史·王觌传》:“建中 之名,虽取皇极,然重袭前代纪号,非是,宜以 德宗 为戒。”《元典章·诏令一·元贞改元》:“履端伊邇,纪号惟新,可改 至元 三十二年为 元贞 元年。”
    • 8.
      翁翁释义:⒈犹公公。老翁,多指祖父。宋 苏轼《与胡郎仁修》之三:“得翁翁二月书及三月内 许州 相识书,皆言一宅安康。”宋 叶隆礼《契丹国志·天祚帝纪上》:“五箇翁翁四百岁,南面北面顿瞌睡。”宋 洪咨夔《鹧鸪天·为老人寿》词:“诸孙认取翁翁意,插架诗书不负人。”清 黄遵宪《为小儿履端寄翁翁》诗:“婆婆言翁翁,出门九年去。”⒉形容葱白色。《周礼·天官·酒正》“辨五齐之名,三曰盎齐”汉 郑玄 注:“盎犹翁也。成而翁翁然葱白色,如今酇白矣。”清 黄景仁《游九华山放歌》:“银河倒掛渌水来,碎渗翁翁碧虚色。”蔡寅《丁未岁除》诗
履端是什么意思 履端读音 怎么读 履端,拼音是lǚ duān,履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履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