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贝尔 贝尔的意思
bèiěr

贝尔

简体贝尔
繁体貝爾
拼音bèi ěr
注音ㄅㄟˋ ㄦ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èi,(1) 蛤蜊、珠母、刀蚌、文蛤等有介壳软体动物的总称。(2) 指贝类动物的硬壳。【组词】:贝壳。贝雕。(3) 古代用贝壳做的货币。(4) 姓。

ěr,(1) 你,你的。【组词】:尔父。尔辈。尔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尔曹(你们这些人)。尔虞我诈。(2) 如此。【组词】:偶尔。不过尔尔。(3) 那,其(指时间)。【组词】:尔时。尔后。(4) 而已,罢了(亦作“耳”)。【例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5) 词尾,相当于“地”、“然”。【组词】:卓尔。率尔(轻易地)。

贝尔的意思

贝尔 [bèi ěr]

1. 计量声强、电压或功率等相对大小的单位,符号B。这个单位名称是为纪念美国发明家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而定的。简称贝。见〖分贝〗。[英bel]


贝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帆祭释义:阿贝尔宿舍的宿舍长。
    • 2.
      不结盟国家释义: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政策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初铁托、尼赫鲁、苏加诺、纳赛尔等倡导不结盟运动,1961年9月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有25个国家出席。至1996年,不结盟国家增至113个。
    • 3.
      不结盟运动释义:第三世界的国际性政治组织。1961年9月,首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主要来自亚洲、非洲的25个国家作为正式成员参加。会议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独立自主的活动原则,促进了独立于美苏之外的第三种政治力量的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兴起。到20世纪末,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已经达到100多个,包括了第三世界的大多数。
    • 4.
      公义之战释义:“公义之战”是由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上面对质疑提出的一个自我辩解的概念,指战争只有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才是合理的:在别无选择或自卫的情况下发动;动用武力须合乎比例;平民应尽量免受暴力伤害。 宣布增兵阿富汗仅一周多后,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2月10日于挪威首都奥斯陆领取诺贝尔和平奖,美国媒体几乎异口同声用“讽刺”来形容。
    • 5.
      呼伦贝尔草原释义:一名巴尔嗄高原。在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岺西边、内蒙古高原的东北的高地,东高西低。由呼伦湖、贝尔湖在该地区,故名。草原广阔,便于发展畜牧业,湖泊盛产鱼类。
    • 6.
      居里释义:⒈比埃尔·居里(1859—1906)法国物理学家。主要贡献是确定了磁性物质的转变温度,建立了居里定律和发现晶体的压电现象。与他的妻子共同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与贝可勒尔、居里夫人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⒉放射性活度的非法定计量单位。为纪念居里夫人而命名。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每秒有7×1010个原子发生蜕变时,则它的放射性活度就规定为1居里。1居里等于7×1010贝可。
    • 7.
      恩物释义:是由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福禄贝尔所设计的一套教育材料。
    • 8.
      拉比奖释义:拉比奖1是以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伊西多·伊萨克·拉比的名字命名,始于1983年并在当年授予拉比本人。
    • 9.
      斯德哥尔摩释义:瑞典首都。位于该国东南部,临波罗的海和梅拉伦湖。人口72万(1996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第二大港。兼湖、海之胜,为有名的水上城市。是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乡,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评选和颁奖在这里举行。也是瑞典文化古城,具有中世纪欧洲古城风姿。多博物馆。
    • 10.
      桦木皮罐释义:出自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
    • 11.
      诺贝尔释义:⒈(21-10)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黄色炸药及更大威力之炸药的发明家。 ⒉诺贝尔奖金的创始人。
    • 12.
      贝尔释义:计量声强、电压或功率等相对大小的单位,符号B。这个单位名称是为纪念美国发明家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而定的。简称贝。见〖分贝〗。[英bel]
    • 13.
      费米释义:(enricofermi,1901-1954)美国物理学家。生于罗马。比萨大学博士。罗马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发现中子辐射产生新放射性元素,及慢中子所引起的核裂变反应,为此获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狄拉克各自独立得到一种统计方法,对β衰变理论进行研究,领导研制第一颗原子弹。著有《核物理》等。
    • 14.
      逆境商释义:人处在逆境中的超高情商,当一个人面对强大的对手或者敌人或在遇到强大刺耳力的时候,既“耳被虐后诺贝尔”,不是所有人听到质疑声都垂头丧气,熟识逆境商的人而是化势能为动能,主动让自己的心情愉悦。
    • 15.
      鄂伦春族释义:中国少数民族之 一。 人口7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大、小兴安岭一带。有本民族语言。主 要从事游猎。定居后,发展林、牧、养、猎多种经济。建有鄂伦春族自治旗。
    • 16.
      魁杓照我释义:我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书法作品,为纪念《文学报》创刊三十周年创作,并在2011年5月16日-22日在上海举办的“当代文人书画展”上展出。
    • 17.
      鲍林释义:(linuspauling,1901-1994)美国化学家。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曾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校教授。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化学会会长。首先提出化学键既有共价性,又有离子性。还提出电负性概念,确定元素的电负性值。又提出轨道杂化理论和蛋白质分子具有螺旋状结构的理论。获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及1962年诺贝尔和平奖等。著有《化学键的本质》、《量子力学导论》等。

贝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帆祭释义:阿贝尔宿舍的宿舍长。
    • 2.
      不结盟国家释义: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政策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初铁托、尼赫鲁、苏加诺、纳赛尔等倡导不结盟运动,1961年9月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有25个国家出席。至1996年,不结盟国家增至113个。
    • 3.
      不结盟运动释义:第三世界的国际性政治组织。1961年9月,首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主要来自亚洲、非洲的25个国家作为正式成员参加。会议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独立自主的活动原则,促进了独立于美苏之外的第三种政治力量的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兴起。到20世纪末,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已经达到100多个,包括了第三世界的大多数。
    • 4.
      公义之战释义:“公义之战”是由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上面对质疑提出的一个自我辩解的概念,指战争只有在符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才是合理的:在别无选择或自卫的情况下发动;动用武力须合乎比例;平民应尽量免受暴力伤害。 宣布增兵阿富汗仅一周多后,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2月10日于挪威首都奥斯陆领取诺贝尔和平奖,美国媒体几乎异口同声用“讽刺”来形容。
    • 5.
      呼伦贝尔草原释义:一名巴尔嗄高原。在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岺西边、内蒙古高原的东北的高地,东高西低。由呼伦湖、贝尔湖在该地区,故名。草原广阔,便于发展畜牧业,湖泊盛产鱼类。
    • 6.
      居里释义:⒈比埃尔·居里(1859—1906)法国物理学家。主要贡献是确定了磁性物质的转变温度,建立了居里定律和发现晶体的压电现象。与他的妻子共同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与贝可勒尔、居里夫人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⒉放射性活度的非法定计量单位。为纪念居里夫人而命名。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每秒有7×1010个原子发生蜕变时,则它的放射性活度就规定为1居里。1居里等于7×1010贝可。
    • 7.
      恩物释义:是由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福禄贝尔所设计的一套教育材料。
    • 8.
      拉比奖释义:拉比奖1是以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伊西多·伊萨克·拉比的名字命名,始于1983年并在当年授予拉比本人。
    • 9.
      斯德哥尔摩释义:瑞典首都。位于该国东南部,临波罗的海和梅拉伦湖。人口72万(1996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第二大港。兼湖、海之胜,为有名的水上城市。是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乡,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评选和颁奖在这里举行。也是瑞典文化古城,具有中世纪欧洲古城风姿。多博物馆。
    • 10.
      桦木皮罐释义:出自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
    • 11.
      诺贝尔释义:⒈(21-10)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黄色炸药及更大威力之炸药的发明家。 ⒉诺贝尔奖金的创始人。
    • 12.
      贝尔释义:计量声强、电压或功率等相对大小的单位,符号B。这个单位名称是为纪念美国发明家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而定的。简称贝。见〖分贝〗。[英bel]
    • 13.
      费米释义:(enricofermi,1901-1954)美国物理学家。生于罗马。比萨大学博士。罗马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发现中子辐射产生新放射性元素,及慢中子所引起的核裂变反应,为此获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狄拉克各自独立得到一种统计方法,对β衰变理论进行研究,领导研制第一颗原子弹。著有《核物理》等。
    • 14.
      逆境商释义:人处在逆境中的超高情商,当一个人面对强大的对手或者敌人或在遇到强大刺耳力的时候,既“耳被虐后诺贝尔”,不是所有人听到质疑声都垂头丧气,熟识逆境商的人而是化势能为动能,主动让自己的心情愉悦。
    • 15.
      鄂伦春族释义:中国少数民族之 一。 人口7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大、小兴安岭一带。有本民族语言。主 要从事游猎。定居后,发展林、牧、养、猎多种经济。建有鄂伦春族自治旗。
    • 16.
      魁杓照我释义:我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书法作品,为纪念《文学报》创刊三十周年创作,并在2011年5月16日-22日在上海举办的“当代文人书画展”上展出。
    • 17.
      鲍林释义:(linuspauling,1901-1994)美国化学家。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曾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校教授。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化学会会长。首先提出化学键既有共价性,又有离子性。还提出电负性概念,确定元素的电负性值。又提出轨道杂化理论和蛋白质分子具有螺旋状结构的理论。获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及1962年诺贝尔和平奖等。著有《化学键的本质》、《量子力学导论》等。

贝尔造句

1.获取诺贝尔奖使他的写作生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2.十七岁的诺贝尔到欧美各国去学习,他勤奋刻苦,从不为那里纸醉金迷的生活所动。

3.环顾四野,苍茫的夜色中,呼伦贝尔草原植被的件件黑衣,都披散在他们的身边。

4.这位获得过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一天到晚总是手不释卷。

5.一个学者,可以默默无闻的在人群中消失,也可以站上诺贝尔领奖台。

贝尔(beier)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贝尔是什么意思 贝尔读音 怎么读 贝尔,拼音是bèi ěr,贝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贝尔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