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诸曹 诸曹的意思
zhūcáo

诸曹

简体诸曹
繁体諸曹
拼音zhū cáo
注音ㄓㄨ ㄘㄠ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ū,(1) 众,许多。【组词】:诸位。诸君。诸侯。(2)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例句】:投诸渤海之尾。(3) 犹“之”。【例句】:“能事诸乎?”。(4) 犹“于”。【例句】:“宋人事资章甫适诸越”。(5) 语助,无实在意义。【例句】:“日居月诸,照临下土”。(6) 姓。

cáo,(1) 等,辈。【例句】:尔曹(你们)。吾曹。(2)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例句】:部曹(中国明、清两代各部司曹的通称,源于汉代曹史的简称,相当于郡守的总务长)。(3) 诉讼的原告、被告两方。(4) 姓。

基本含义

指多个人或事物一起行动,各有分工,各司其职。

诸曹的意思

诸曹 [zhū cáo]

1. 犹言各部。亦借指各部的官员。

诸曹 引证解释

⒈ 犹言各部。亦借指各部的官员。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诸曹受尚书事。”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汉仪注》诸吏、给事中日上朝謁,平尚书奏事,分为左右曹。”
《后汉书·马援传》:“诸曹时白外事。”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陈昱被冥吏误追》:“又使诸曹检己籍,曹示之。”


诸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室释义:⒈古时九嫔和九卿分别治事之所。《周礼·考工记·匠人》:“内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郑玄 注:“九室,如今朝堂诸曹治事处。”贾公彦 疏:“此九嬪之九室与九卿九室相对而言之:九卿九室是治事之处;则九嬪九室亦是治事之处。”⒉指古明堂的九间房屋。《大戴礼记·明堂》:“明堂者……凡九室。”王聘珍 解诂:“《隋书·牛弘传》引 蔡邕《明堂月令论》云:‘明堂制度之数,九室以象九州。’”⒊即九庙。天子的祖庙。唐 杜甫《朝享太庙赋》:“壬辰,既格於道祖,乘舆即以是日致斋於九室。”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
    • 2.
      促促释义:⒈犹短短的。指时间。三国 魏 曹操《苍舒诔》:“促促百年,亹亹行暮。”⒉犹短短的。指空间。唐 张籍《山头鹿》诗:“山头鹿,双角芟芟,尾促促。”⒊匆匆。晋 陆机《豫章行》:“促促薄暮景,亹亹鲜克禁。”唐 刘禹锡《途中早发》诗:“中庭望启明,促促事晨征。”宋 苏轼《仙都山鹿》诗:“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冯至《北游》诗:“匆匆地来,促促地去,匆促的人生!”⒋拘谨小心貌。唐 韩愈《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诸曹白事,不敢平面视。共食公堂,抑首促促就哺歠。”⒌劳苦不安貌。唐 李益《促促曲》:“促促何促促,
    • 3.
      关决释义:⒈报请决定。《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事不关决於丞相,丞相醇谨而已。”《金史·左企弓传》:“辽 故事,军政皆关决北枢密院,然后奏御。”明 文徵明《陕西布政使司左参议卢君墓表》:“君立朝未数年,凡閲三部,皆在本科。本科者,凡诸曹章奏,悉从关决。”⒉指决断。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格言·读书五失》:“经术隐奥,茫乎其无所适从,泛然而无所关决。”⒊参与决策。唐 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记》:“时余为礼部郎,凡瞽宗之事得以关决。”唐 柳宗元《潞州兵曹柳君墓志》:“其勾稽摘发,毗赞关决,无不胜职。”
    • 4.
      兵曹释义:⒈古代管兵事等的官员。汉 代为公府、司隶的属官。唐 代为府、州设立的“六曹”(或“六司”)之一,在府称“兵曹参军”,在州称“司兵参军”。后世或沿用此称。唐 韩愈《赠张童子序》:“又二年,益通二经,有司復上其事,繇是拜卫兵曹之命。”宋 高承《事物纪原·抚字长民·兵曹》:“汉 公府掾史有兵曹,主兵事。司隶属官有兵曹从事史,郡国为使。北齐 同诸曹为参军。今又独置於 开封府 也。”⒉古代军中掌管作战部署的机构。三国 魏 曹操《步战令》:“诸部曲者,各自安部陈兵疏数,兵曹举白。”⒊指兵部。清 孔尚任《桃花扇·抚兵
    • 5.
      养望释义:⒈培养虚名。 《世说新语·政事》“陶公 性检厉”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晋阳秋》:“君子当正其衣冠,摄以威仪,何有乱头养望,自谓宏达邪?”唐 司空图《五十》诗:“清秩偶叨非养望,丹方频试更堪疑。”清 钱谦益《南京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董继周授承德郎制》:“朕闻留务多閒,诸曹郎类优游养望,而刑曹尤甚。”⒉指隐退闲居。《北齐书·魏收传》:“不养望於丘壑,不待价於城市。”《儒林外史》第四九回:“去年小弟到京,不料 高先生 却养望在家了。”谢彬《民国政党史·中国同盟会》:“益以 孙文 交卸总统政权,养望在野。”
    • 6.
      凫鸭释义:⒈水鸭。⒉北魏所定官号。指诸曹走使。
    • 7.
      判司释义:古代官名。唐 代节度使、州郡长官的僚属,分别掌管批判文牍等事务。亦用以称州郡佐吏。《旧唐书·职官志一》:“镇军满二万人以上诸曹判司。”唐 白居易《自吟拙什因有所怀》诗:“趁向 江陵 府,三年作判司。”宋 陆游《送子龙赴吉州掾》诗:“判司比 唐 时,犹幸免笞箠。”
    • 8.
      十率释义:唐 制,太子卫士,分置十率,主宿卫、徼巡、斥候之事,以比皇帝的十二卫。名目是: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左右监门率、左右内率。其属则有副率、长使及录事参军、诸曹参军等。参阅 宋 王溥《唐会要·东宫诸卫》。
    • 9.
      吏部郎释义:古官名。 东汉 置吏部郎中,主管选举。或称为“吏部郎”。后代因之。《晋书·毕卓传》:“太兴 末,为吏部郎。”《资治通鉴·齐明帝永泰元年》:“上赏 谢朓 之功,迁尚书吏部郎。”胡三省 注:“《唐六典》曰:吏部郎,职在选举。魏 晋 用人,妙於时选,其诸曹郎功高者,迁吏部郎,歷代品秩皆高於诸曹郎。”
    • 10.
      曹司释义:⒈官署。诸曹郎中职司所在。⒉吏目。
    • 11.
      曹干释义:诸曹的办事人员。
    • 12.
      条式释义:⒈条文法规。唐 元稹《唐故中大夫李公墓志铭》:“始命由文由课而仕者,岁得调,编类条式。”宋 苏辙《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候诸路逐年申到数目揭贴,仍令户部指挥诸路提刑司依封桩钱物法条式施行。”《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十年》:“诸官司承准传宣、内降与奏请及面得旨,事无条式者,申中书、枢密院覆奏。”⒉谓制定程式。《周书·苏绰传》:“然诸曹疑事,皆询於 绰 而后定。所行公文,绰 又为又条式。”
    • 13.
      诸郎释义:⒈指郎官。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 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 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 魏其,跪起如子姓。”按《汉书》作“诸曹郎”。⒉年轻子弟。唐 元稹《连昌宫词》:“力士传呼觅 念奴,念奴 潜伴诸郎宿。”宋 辛弃疾《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词:“若教 王 谢 诸郎在,未抵 柴桑 陌上尘。”
    • 14.
      贼曹释义:⒈官署名。 西汉 成帝 于尚书初置二千石主郡国事。东汉 光武帝 改以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词讼、罪法,亦称贼曹。《后汉书·何敞传》:“敞 备数股肱,职典贼曹,故欲亲至发所,以纠其变,而二府以为故事三公不与贼盗。”《通典·职官五》:“汉成帝 时,尚书初置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又置三公曹,主断狱。后汉 光武,改三公曹主岁尽考课诸州郡政,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词讼,罪法,亦谓之贼曹,重於诸曹。”⒉官名。东汉 太尉属官以及各郡县置贼曹,主盗贼事。《后汉书·党锢传·岑晊》:“又以 张牧 为中贼曹吏。”
    • 15.
      邸寓释义:府宅;寓所。 明 史玄《旧京遗事》:“街前后有 铁匠、手帕 等衚衕,皆诸曹邸寓。”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辛未会试,黄崑圃 先生邀新进士至邸寓,会同年,赋诗饮酒,輦下称盛事。”
    • 16.
      郎中释义:⒈古代官名。战国时为国君侍卫。秦汉为郎中令的属官。东汉以后为尚书台属官。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是尚书、侍郎、丞以下的官员。⒉〈方〉称中医医生。
    • 17.
      铨选释义:选才授官。 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 唐,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举官又分两途,吏部主文选,兵部主武选。唐 以后,铨政代有更易,然大抵不外集吏考试量人授官之义。清 中叶后,铨选又分为外补与部选两途,而选政遂成具文,但循例掣签而已。《南齐书·百官志》:“左僕射,领殿中主客二曹事,诸曹郊庙、园陵……改号格制、莅官銓选。”宋 沉辽《代人献利害书》:“结髮从仕,甫二十年,三遇銓选矣。”清 昭槤《啸亭杂录·盛京五部》:“其未设吏部者,以其地官员无多,仍由京中銓选,故不备。”孙
    • 18.
      闚闪释义:暗中察看。《三国志·魏志·梁习传》“然苛碎无大体”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苛吏传》:“性又少信,每遣大吏出,輒使小吏随覆察之,白日常自於墙壁间闚闪,夜使干廉察诸曹。”
    • 19.
      龙官释义:太皞、伏羲 时有龙瑞,故以龙命官。 《左传·昭公十七年》:“大皥氏 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杜预 注:“有龙瑞,故以龙命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宓羲 龙师名官。”颜师古 注:“应劭 曰:‘师者长也。以龙纪其官长。’张晏 曰:‘庖羲 将兴,神龙负图而至,因以名师与官也。’”《资治通鉴·晋安帝元兴三年》:“魏 主 珪 临 昭阳殿 改补百官,引朝臣文武,亲加銓择,随才授任……其官名多不用 汉 魏 之旧,倣上古龙官、鸟官,谓诸曹之使为鳧鸭,取其飞之迅疾也。”

诸曹(zhuc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诸曹是什么意思 诸曹读音 怎么读 诸曹,拼音是zhū cáo,诸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诸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