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海通 海通的意思
hǎitōng

海通

简体海通
繁体
拼音hǎi tōng
注音ㄏㄞˇ ㄊㄨ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ǎi,(1)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组词】: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2) 用于湖泊名称。【组词】:青海。中南海。(3)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组词】: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4)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组词】:人山人海。火海。(5) 漫无目标地。【组词】:海骂。海找。(6)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组词】:海棠。(7) 特指中国上海。【组词】:海派。(8) 姓。

tōng tòng,(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组词】: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2) 懂得,彻底明了。【组词】: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3) 传达。【组词】: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4) 往来交接。【组词】: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5) 普遍、全。【例句】: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组词】:通奸。私通。

基本含义

海通指的是航海畅通无阻,海上交通顺利的意思。

海通的意思

海通 [hǎi tōng]

1. 与海外通航。

海通 引证解释

⒈ 与海外通航。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汽车飞艇,价值既远过于大轿马车,租界和外国银行,也是海通以来新添的事物。”
钱锺书 《围城》二:“海通几百年来,只有两件西洋东西在整个 中国 社会里长存不灭。”


海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乘槎释义:⒈指上天。晋张华《博物志》卷三:“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乘槎而去。”⒉比喻入朝做官。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起草鸣先路,乘槎动要津。” 槎(chá)。
    • 2.
      仙槎释义:亦作“僊槎”。 神话中能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典出 晋 张华《博物志》卷三:“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於查上,多齎粮,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餘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説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 蜀郡 访 严君平 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 蜀 问 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
    • 3.
      八月槎释义:传说中八月里按期通往天河的船筏。晋 张华《博物志》卷十:“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后借喻如期来往的船。唐 杜甫《秋兴》诗之二:“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唐 吴融《商人》诗:“随风逐浪年年别,却笑如期八月槎。”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八五:“少年奇气称才华,登 岱 还浮八月槎。”
    • 4.
      地中海释义:世界最大的陆间 海。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东西长4,000千米,南北最宽处约1 800千米,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是 大西洋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要道,西经直布罗陀海峡通大西洋,东北以土耳其海峡接黑海,东南经苏伊 士运河、红海通印度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 5.
      天槎释义:古代神话中指可在天地间往来的木筏。 晋 张华《博物志》卷十:“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宋 刘炎《迩言》:“游 吴山,翛然独坐,望 海门 二峯,隐然如天关,潮来喧如泻天潢,大舶高檣,往来出没,如泛天槎。”
    • 6.
      槎客释义:⒈晋 张华《博物志》卷十载,传说天河与海通。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有人乘之去十余日,至一城,见一丈夫在河边饮牛,便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 蜀郡 访 严君平 则知。“后至 蜀,问 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槎客”即此乘槎泛天河之人。⒉清 海宁 人 吴骞 字“槎客”。吴 有书五万卷,筑 拜经楼 藏之。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校<北梦琐言>跋》:“有《北梦琐言》一帙,缮録工雅,有 红药山房、拜经楼、海寧 杨 氏诸印,卷首有‘宋 本’、‘乙’二印,审是 槎客 所鈐
    • 7.
      江海释义:⒈江和海。《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江海称其大者,以无所不容。”唐 岑参《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诗:“万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宽。”苏曼殊《本事诗》之三:“丹顿 拜伦 是我师,才如江海命如丝。”⒉旧时指隐士的居处。《庄子·刻意》:“就藪泽,处閒旷,钓鱼閒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后汉书·逸民传序》:“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宋 苏轼《临江仙》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餘生。”⒊引申为退隐。南朝 齐
    • 8.
      浮槎释义:⒈槎,同“查”。 木筏。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晋 张华《博物志》卷十:“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滋 洛阳 千种花,润 梁园 万顷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边。”清 孔尚任《桃花扇·选优》:“阻隔着 黄河 雪浪,那怕他天汉浮槎。”⒉槎,同“查”。木筏。指木船。唐 韦应物《龙潭》诗:“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明 徐复祚《投梭记·鬻女》:“因逃兵火泛浮槎。”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的回忆·序诗》:“东亚 风
    • 9.
      海客乘槎释义:浮海通天的传说。出自 晋 张华《博物志》卷十:“旧説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於查上,多齎粮,乘槎而去。”唐 刘知几《史通·采撰》:“海客乘槎以登汉,姮娥 窃药以犇月。”
    • 10.
      海禁释义:指禁止外国人到中国沿海通商和中国人到海外经商的禁令。明清两代都有过这种禁令。
    • 11.
      海通释义:与海外通航。严复《译<天演论>例言》:“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鲁迅《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汽车飞艇,价值既远过于大轿马车,租界和外国银行,也是海通以来新添的事物。”钱锺书《围城》二:“海通几百年来,只有两件西洋东西在整个 中国 社会里长存不灭。”
    • 12.
      特号释义:⒈空名号。宋 王安石《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如是而天子犹为不失其民者,盖特号而已耳。”⒉在例号以外的特种型号。倪平《襄樊起飞啦》:“这里生产的床罩、被单、特号铜版纸都是畅销品。”⒊指在正常期刊以外,为某个纪念活动或大的事件等所印的专刊。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选集>序》:“杂文三篇,选自《支那二月》……《上海通信图书馆月报》五周年特号。”
    • 13.
      象寄译鞮释义:《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后称翻译为“象寄译鞮”。《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外人谋我教育权之可危》:“往者总署之设‘同文舘’也,生徒数百计,虽无奇材异能,足任外交,然以供象寄译鞮之职,则固绰有餘裕。”亦省称“象寄”、“象鞮”。清 黄遵宪《寄怀左子兴领事》诗:“头衔南岛蛮夷长,手笔西方象寄书。”严复《译<天演论>例言》:“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梁启超《<适可斋记言行>序》:“所见所闻,其象鞮之流,往往学此为衣食计
    • 14.
      通波释义:⒈谓水相通。 《文选·班固<西都赋>》:“控引 淮 湖,与海通波。” 李善 注:“与海通其波澜。”⒉指流水。 晋 陆机 《答张士然》诗:“回渠绕曲陌,通波扶直阡。” 唐 骆宾王 《晚泊河曲》诗:“通波竹箭水,轻舸木兰橈。” 唐 李详 《赠曹君直舍人元忠》诗:“ 閶门 飞阁架通波,四姓衰微逝景生。”
    • 15.
      面网释义:妇女蒙面的罗、纱等。比喻假面具,伪装物。应修人《上海通信图书馆与读书自由》:“只要揭去了丑恶的功利主义的面网;这个坚定的确信,以前曾经,以后也将永久地,给我们以千炼百锤的激励力量。”郭沫若《羽书集·如国际友人书》:“这野心,尤其在最近的六七年,揭开了一切的面网,毫无掩饰地暴露着了。”

海通(hait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海通是什么意思 海通读音 怎么读 海通,拼音是hǎi tōng,海通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海通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