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志 [fàn zhì]
1. 梵语Brahmac?rin的意译。指婆罗门。印度古代四个种姓之一。
3. 梵语Brahmac?rin的意译。古印度一切“外道”出家者的通称。
梵志 引证解释
⒈ 梵语意译。指婆罗门。 印度 古代四个种姓之一。
引《旧唐书·西戎传·天竺》:“俗皆徒跣。衣重白色,惟梵志种姓披白叠以为异。”
《翻译名义集·外道》:“婆罗门……其人种类,自云从梵天口生,四姓中胜,独取梵名,惟五 天竺 有,餘国即无。诸经中梵志即同此名。”
⒉ 梵语意译。古 印度 一切“外道”出家者的通称。
引《大智度论》卷五六:“梵志者,是一切出家外道。若有承用其法者,亦名梵志。”
南朝 梁 萧统 《同泰僧正讲》诗:“若人聆至寂,寄説表真冥;能令梵志遣,亦使群魔惊。”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初,尊者( 脇尊者 )之为梵志师也,年垂八十,捨家染衣。”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原道>闢佛老》:“如《寳云经》所説,菩萨善解回转外道方便。菩萨於外道中化作七梵志、尼犍就学经法,精进勇猛,细密威仪,胜彼外道。”
梵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土馒头释义:指坟墓。 唐 王梵志《城外土馒头》诗:“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喫一箇,莫嫌没滋味。”宋 范成大《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诗:“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箇土馒头。”清 周亮工《与王隆吉书》:“过数年,老人入土馒头中,深松茂柏尚不知爱,区区世上名,亦復何关?”
- 2.
宝海梵志释义:皆愿净土成佛,唯宝海梵志愿于五浊的娑婆世界成佛。
- 3.
忠心经释义:佛对移山梵志说五贼五欺之诸法。
- 4.
曹事释义:曹务。《汉书·游侠传·陈遵》:“又日出醉归,曹事数废。”唐 王梵志《本是达官儿》诗:“长大人中官,当衙判曹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人言三司官不欲数易,盖吏人幸其更移,不能尽究曹事之弊耳。”
- 5.
朝使释义:⒈朝廷派出的使者。 唐 王梵志《朝使来相过》诗:“朝使来相过,设食因盃酌。”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卢师山》:“一朝魃鬼走平川,万姓嗷嗷朝使宣。谁为吾民解倒悬,童子应命登法筵。”⒉方国向中央政府朝贺的使者。唐 张籍《送新罗使》诗:“万里为朝使,离家今几年?”宋 吴自牧《梦粱录·元旦大朝会》:“如朝使入朝辞,赐宴饯行,仍赐马匹银帛,礼物甚盛。”
- 6.
梵士释义:概述,是 梵志 梵语。
- 7.
梵志释义:⒈梵语意译。指婆罗门。印度 古代四个种姓之一。《旧唐书·西戎传·天竺》:“俗皆徒跣。衣重白色,惟梵志种姓披白叠以为异。”《翻译名义集·外道》:“婆罗门……其人种类,自云从梵天口生,四姓中胜,独取梵名,惟五 天竺 有,餘国即无。诸经中梵志即同此名。”⒉梵语意译。古 印度 一切“外道”出家者的通称。《大智度论》卷五六:“梵志者,是一切出家外道。若有承用其法者,亦名梵志。”南朝 梁 萧统《同泰僧正讲》诗:“若人聆至寂,寄説表真冥;能令梵志遣,亦使群魔惊。”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初,尊者(脇尊者)之
- 8.
空饭释义:白饭;无菜肴佐食的饭。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十一:“尝遇 玄朗上人 者……家有 梵志 诗:‘空饭手拈盐,亦胜设酒肉。’”《太平广记》卷一三四引 唐 无名氏《广古今五行记》:“唐 定州 安嘉县 人 王珍 断肉食,以 咸亨 五年入海运,船上无菜,人皆食肉,珍 不食,惟飡空饭而已。”
- 9.
羣魔释义:众魔鬼。 南朝 梁 萧统《僧正》诗:“能令梵志遣,亦使羣魔惊。”
- 10.
翻着韤释义:亦作“翻著袜”。比喻违背世俗之说而实别具真知灼见。宋 黄庭坚《书<梵志翻著韤>诗》:“王梵志 诗云:‘梵志 翻著韤,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一切众生颠倒,类皆如此,乃知 梵志 是大修行人也。昔 茅容 季伟,田家子尔,杀鸡饭其母,而以草具饭 郭林宗。林宗 起拜之,因劝使就学,遂为四海名士。此翻著韤法也。”宋 陈善《扪虱新话·作文观文之法》:“文章难工,而观人文章,亦自难识。知 梵志 翻著袜法则可以作文,知 九方皋 相马法则可以观人文章。”按,梵志 即 王梵志,为 唐 初民间诗人。现有敦煌本诗集
- 11.
螺髻梵志释义:相传古 印度 梵天王 留顶发,结成螺形,称为螺髻。梵志多效作螺髻,故称螺髻梵志,或称编发梵志。梵志,古 印度“外道”出家者的通称。
- 12.
观井释义:相传为 彭祖 故事。宋 苏轼《代滕甫论西夏书》:“俗言 彭祖 观井,自係大木之上,以车轮覆井,而后敢观。”后用以比喻遇事谨慎小心。清 钱谦益《方生行送方尔止还金陵》诗:“共嗟梵志还家日,却笑 彭公 观井年。”
- 13.
金刚神释义:佛寺门两胁所立之金刚夜叉。《正法华经·光世音普门品》:“或现沙门梵志之像,或金刚神隐士独处仙人僮儒像。”《资治通鉴·唐肃宗上元二年》:“以宫人为佛菩萨,士为金刚神王。”胡三省 注引 范成大 曰:“在处寺门有两金刚神,是千佛数中最后者,一名 娄至德,一名 青叶髻。”郑振铎《海燕·大佛寺》:“黄色的围墙,庄严的庙门,四个极大的金刚神分站左右。”
- 14.
铁门限释义:⒈用铁皮包裹着的门坎。 唐 李绰《尚书故实》:“﹝ 智永禪师 ﹞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鐡门限。”后用为来访请益者多之典。宋 苏轼《赠常州报恩长老》诗之二:“凭师为作铁门限,準备人间请话人。”⒉唐 王梵志《世无百年人》诗:“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原谓打铁作门限,以求坚固,后即用“铁门限”比喻人们为自己作长久打算。宋 范成大《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诗:“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箇土馒头。”元 郑光祖《塞鸿秋》曲
- 15.
鹿女释义:佛经中所说的仙女。事见《杂宝藏经·鹿女夫人缘》:“有国名 婆罗柰 国中有山,名曰仙山。时有梵志,在彼山住,大小便利恒於石上。后有精气,堕小行处,雌鹿来舐,即便有娠。日月满足,来至仙人所,生一女子,端正殊妙,唯脚似鹿,梵志取之养育长成……此女足跡,皆生莲华。”唐 王维《游感化寺》诗:“雁王衔果献,鹿女踏花行。”宋 梅尧臣《依韵和昭亭山广教院文鉴大士喜予往还》:“捧膳溪童絜,衔花鹿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