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俗虑 俗虑的意思

俗虑

简体俗虑
繁体俗慮
拼音sú lǜ
注音ㄙㄨˊ ㄌㄩ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ú,(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组词】: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组词】: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组词】:俗气。俗物。鄙俗。粗俗。庸俗。(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组词】:俗人。世俗。僧俗。凡夫俗子。

lǜ,(1) 思考。【组词】:考虑。思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 担忧。【组词】:顾虑。忧虑。不足为虑。

基本含义

指因受俗世观念的影响而产生的烦恼、忧虑。

俗虑的意思

俗虑 [sú lǜ]

1. 世俗的思想情感。

3. 指凡庸的思想感情。

俗虑 引证解释

⒈ 世俗的思想情感。

唐 戴叔伦 《又酬晓灯离暗室》诗之四:“楚 僧话寂灭,俗虑比虚空。”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

⒉ 指凡庸的思想感情。

陈毅 《莫干山纪游词》之五:“莫干 好,最好游人多。飞瀑 剑池 涤俗虑, 塔山 远景足高歌。结伴舞婆娑。”


国语词典

俗虑 [sú lǜ]

⒈ 世俗的思虑。

唐·戴叔伦〈又酬晓灯离暗室〉诗五首之四:「楚僧话寂灭,俗虑比虚空。」
《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

雅兴


俗虑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雅兴释义:高雅的兴趣:雅兴不浅。

俗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伏膺释义:⒈服膺。伏,通“服”。谓倾心,钦慕。《晋书·孙绰传》:“沙门 支遁 试问 绰:‘君何如 许(许询)?’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许 将北面矣。’”《世说新语·品藻》作“服膺”。宋 沉辽《赠清道》诗:“当时二子最名盛,至今学者皆伏膺。”⒉服膺。伏,通“服”。指信服;归心。南朝 梁 沉约《内典序》:“伏膺空有之説,博综兼忘之书。”《隋书·后妃传·炀帝萧皇后》:“荡嚣烦之俗虑,乃伏膺於经史。”宋 王禹偁《北狄来朝颂并序》:“苟非圣人生,至道著,又安肯伏膺稽顙而自至於天闕邪!”⒊服膺。伏,通“
    • 2.
      山王释义:⒈晋 山涛 和 王戎 的并称。 南朝 宋 颜延之 作《五君咏》,述竹林七贤,以 山涛、王戎 显贵而不予列入。见《宋书·颜延之传》。唐 李德裕《仆射相公偶话旧唱和诗凄然怀旧辄献此诗》:“延年 如有作,应不用 山 王。”宋 梅尧臣《依韵四和正仲》:“嵇 阮 当时无俗虑,山 王 虽贵亦能陪。”元 熊与龢《木平饲龙亭次韵方巨山》:“由来清调须吾辈,幸不 山 王 愧五君。”⒉旧指瑶族头领。元 无名氏《招捕总录》:“延祐 三年三月,德庆路 猺 蛮叛,既而令山主 五世禄、山王 李伯达 招降 圆麻山 猺 人 盘郎梗、盘古
    • 3.
      庸情释义:犹俗虑,常人的心志。
    • 4.
      烦想释义:⒈杂念;俗虑。⒉胡思乱想。
    • 5.
      遗想释义:⒈俗虑;杂念。 ⒉对古人古事或往事的怀想。

俗虑(sulv)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俗虑是什么意思 俗虑读音 怎么读 俗虑,拼音是sú lǜ,俗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俗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