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劳 [chóu láo]
1. 用钱物酬报答谢出过力的人。
例这事办成了,一定好好酬劳你。
英[ reward; ]
2. 酬谢的钱物。
例这是给你的酬劳。
英[ reward; ]
酬劳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酧劳”。
⒉ 谓用财物酬谢。
引《周书·武帝纪上》:“尊年尚齿,列代弘规,序旧酬劳,哲王明范。”
《七国春秋平话》卷中:“酧劳军卒,不在话下。”
巴金 《寒夜》二六:“他给你看了好多次病,我们也没有多少钱酬劳他。”
⒊ 给出力的人的报酬。
引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医者索酬劳,那得许多钱物。”
《老残游记》第二回:“封了一千两银子奉给 老残,算是医生的酬劳。”
沈从文 《王谢子弟》:“解决后也作三股均分,另外提出一成作 七爷 酬劳。”
国语词典
酬劳 [chóu láo]
⒈ 答谢出力的人。也作「酬庸」。
引《文明小史·第二二回》:「这番署缺,其实是抚宪因他学堂章程定的好,拿这缺酬劳他的。」
⒉ 给予出力的人的报酬。
引《老残游记·第二回》:「封了一千两银子奉给老残,算是医生的酬劳。」
近报酬 薪金
酬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厚报释义:⒈重重地酬答。《汉书·栾布传》:“於是尝有德,厚报之;有怨,必以法灭之。”唐 柳珵《上清传》:“竇 公下阶,大呼曰:‘树上君子,应是 陆贄 使来。能全老夫性命,敢不厚报。’”⒉优厚的酬劳。宋 鲁应龙《闲窗括异志》:“妾有墓在正南所开池处,君戒役夫勿伤吾墓,当有厚报。”《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船上人多,切勿明言!小弟当有厚报。”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登里可汗 助 唐 内战,有战胜的威名,得马市的厚报。”
- 2.
开手释义:⒈离手。⒉开始学武。⒊请人办事的酬劳。⒋开始动手、着手。
- 3.
明范释义:光辉的典范。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凡此五家,并前代之明范也。”《周书·武帝纪上》:“尊年尚齿,列代弘规,序旧酬劳,哲王明范。”明 吴承恩《述寿赋》:“吾幸履后皇之熙运,际仁寿之康时,览前哲之明范,藉先人之餘资。”
- 4.
津钱释义:酬劳的钱。
- 5.
畴劳释义:酬劳,酬谢出力的人。 畴,通“酬”。
- 6.
纍纍若若释义:《汉书·佞幸传·石显》:“民歌之曰:‘牢 邪 石 邪,五鹿 客邪!印何纍纍,綬若若邪!’言其兼官据势也。 ”颜师古 注:“纍纍,重积也。若若,长貌。”后以“纍纍若若”形容官吏众多。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今也幸以二州八县,结一捲土之局,则朝臣之纍纍若若可幸无罪者,又何以谢 韩爌、张凤翔、李邦华 诸臣之或戍或去?”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三》:“亲民之官,非赏功酬劳之具也。有功有劳者以此赏之酬之,即非真有功真有劳者亦奔竞焉,而借以赏之酬之,而郡邑之纍纍若若者不知其所从来矣。”
- 7.
詶赏释义:酬劳赏赐。
- 8.
赠酧释义:赠送以示酬劳的东西。酧,同“酬”。
- 9.
辞谢释义:很客气地推辞不受:对方送给酬劳,他辞谢了。
- 10.
通告费释义:通告费,就是电视台综艺节目邀请艺人担任节目嘉宾,付给嘉宾的相应酬劳。这个词汇流行于台湾。台湾甚至有靠出席电视节目赚钱的艺人,被称之为通告艺人。大陆内地,没有通告费这一正式的称谓。出场费实际也等同于通告费。
- 11.
酬劳释义:⒈酬谢(出力的人):他备了一桌酒席,酬劳帮助搬家的朋友。⒉给出力的人的报酬:这点钱请收下,这是您应得的酬劳。
- 12.
酬庸释义:犹酬功;酬劳。 南朝 梁 江淹《封江冠军等诏》:“开历阐祚,酬庸为先。”清 陈大章《王文成纪功碑》诗:“改元兆讖实天启,酬庸锡爵开禎期。”廖仲恺《<全民政治论>译本序》:“考其千八百二十年所颁法案,规定数种文官任期为四年,其目的在总统选举获胜,可举数千受国家俸给之地位,为政客酬庸之具。”
- 13.
酬犒释义:酬劳犒赏。
- 14.
酬赏释义:亦作“醻赏”。酬劳赏赐。
- 15.
酬金释义:酬劳的钱:酬金丰厚。
- 16.
重难钱释义:宋 代衙前为重难之役,役者往往破产,朝廷酬劳以钱,名“重难钱”。
- 17.
顶头银两释义:旧指顶承胥吏等职所需的银两。明 萧世延 等《嘉隆新例》卷一:“嘉靖 七年正月吏部题奉圣旨,吏役顶头银两积弊有年,屡经禁奏,未见革除,这所言的是。”亦省称“顶银”。明 吴应箕《江南汰胥役议》:“而书役之害,则尤有甚者。书役例无工食,而顶银且倍於隶快,则所得亦必倍於隶快可知矣。”明 吴应箕《江南汰胥役议》:“正用之外,又有酒食之费半之,夫庶人役於官者,例给工食以酬劳,以其顶银为本,以工食为利,诚公私两济。”参见“顶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