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立 [zhuó lì]
1. 高高站立。
例卓立于世界。
英[ stand firm; ]
2. 坚定不动摇。
英[ firm; ]
卓立 引证解释
⒈ 特立;耸六。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清词转而不穷,巧义出而卓立。”
唐 杜甫 《白盐山》诗:“卓立羣峰外,蟠根积水边。”
明 刘元卿 《贤奕编·闲钞上》:“南京 国子祭酒 陈敬宗,师道卓立,名重一时。”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顾使往昔以来,不事闭关,能与世界大势相接,思想为作,日趣于新,则今日方卓立宇内,无所愧逊於他邦。”
⒉ 独立,自立。
引明 邵璨 《香囊记·逼试》:“勉以诗书,教育二子,如今幸得他卓立成人,但不知前程之事如何。”
明 杨柔胜 《玉环记·范张别皋》:“非痴非呆,不哑不聋,今当改过卓立。”
国语词典
卓立 [zhuó lì]
⒈ 竖立。
引唐·元稹〈望云雎马歌〉:「上前喷吼如有意,耳尖卓立节踠奇。」
⒉ 特异,突出。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清词转而不穷,巧义出而卓立。」
⒊ 独立,自主。
引明·邵璨《香囊记·第四出》:「勉以诗书,教育二子,如今幸得他卓立成人。」
明·杨柔胜《玉环记·第一六出》:「只如此不改,难膳我夫妻之暮年,有堕你祖宗之清名,非痴非呆,不哑不聋,今当改过卓立。」
卓立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屹立释义: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上。
- 2.
挺拔释义:⒈直立而高耸:峰峦挺拔。挺拔的白杨。⒉坚强有力;强劲:笔力挺拔。
- 3.
挺立释义:直立:几棵老松树挺立在山坡上。
- 4.
矗立释义:高耸地立着:大街两旁矗立着高楼大厦。电视发射塔矗立在山顶上。
- 5.
耸立释义:高高地直立:奇峰耸立。
- 6.
送礼释义:赠送礼品:请客送礼。
卓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亭然释义:卓立貌。
- 2.
卓峙释义:卓立,高超卓绝。
- 3.
垂不朽释义:流传下去,永不磨灭。宋 曾慥《类说·摭言·滕王阁序》:“王勃 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 阎公 不之信,令人伺其下笔……至‘落霞孤鶩齐飞,秋水长天一色’,公 矍然曰:‘此真天才,垂不朽矣。’”明 李贽《复焦弱侯书》:“世未有其人不能卓立而能文章垂不朽者。”
- 4.
孑杰释义:卓立,特出。
- 5.
岳岳磊磊释义:卓立不群。
- 6.
岳立释义:⒈亦作“岳立”。耸立,屹立。⒉引申为特出,卓立不群。
- 7.
杰立释义:⒈卓立;杰出。⒉耸身而立。⒊高耸。
- 8.
监监释义:⒈监,通“鉴”。 明察。⒉监,通“鉴”。卓立不倚貌。
- 9.
立艺树人释义:立艺:孔夫子曾倡导“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处世法则,中国古代早就有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之说,当今社会则主张“立艺”是立德、立言、立功之外的第四个不朽。“立艺”基于且高于“立德、立言、立功”,要求广大师生既能在道德和功业上高标卓立,又能在专业学术技能和为人处事艺术上颇有建树。
- 10.
若许释义:犹许多,或那么多。 《封神演义》第七九回:“几多险处乃须吉,若许能时总是空。”李长路《读陈毅同志诗词集有感》诗:“刀光剑影著遗篇,卓立军功若许年。”
- 11.
蟠根释义:⒈谓根脚盘曲深固。唐 杜甫 《白盐山》诗:“卓立羣峰外,蟠根积水边。” 清 魏源 《四明山中峡》诗之一:“山古蟠根厚,水远知源盛。”⒉指盘曲的根。 宋 叶适 《<石庵藏书目>序》:“时菴傍有石,冒土而奋,如蟠根丛萌,欲发而尚鬱者。” 清 唐孙华 《偕夏重至国学观古槐》诗:“蟠根百尺穿地肺,直干十丈遮天光。”
- 12.
高跱释义:⒈高耸。 ⒉比喻卓立不群。⒊犹高栖。指隐居。
- 13.
麟跱释义:像麒麟一样跱立。形容孤高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