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程 [fǎ chéng]
1. 法则;程式。
2. 法规。
4. 犹效法。
法程 引证解释
⒈ 法则;程式。
引《吕氏春秋·慎行》:“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汉 贾谊 《治安策》:“立经陈纪,轻重同得,后可以为万世法程。”
宋 王安石 《尚书度支郎中葛公墓志铭》:“铸钱岁十六万,其所施置后以为法程,此公之为银铜坑冶铸钱也。”
鲁迅 《而已集·读书杂谈》:“我也尝见想做小说的青年,先买小说法程和文学史来看。”
⒉ 法规。
引汉 刘向 《说苑·至公》:“子文 之族,犯国法程,廷理释之, 子文 不听,恤顾怨萌,方正公平。”
⒊ 犹效法。
引明 陈烈 《重刻<诚意伯文集>后序》:“集残缺矣,士君子有志用世明道,舍是何所法程哉?”
国语词典
法程 [fǎ chéng]
⒈ 可为法则的程式。
引《吕氏春秋·慎行论·慎行》:「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法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勾决释义:⒈犹处决。 宋 李纲《与政府书》:“更有一事可笑,某去秋总师过 吉州,江西 漕使 韩球,公然移文州县,不使应副秋粮。不得已勾决人吏,军始得食,亦具奏矣。”⒉执行死刑的司法程序之一。清 制,凡判决死刑的罪犯监候处决者,于秋审及朝审后,开具名册案由,奏请予勾,其经御批勾除者,即照原判处决,谓之勾决。《清史稿·高宗纪一》:“乙未,停今年勾决。”清 昭槤《啸亭杂录·嵇文恭公》:“勾决日,廷臣皆左袒之,上顾公,公抗声曰:‘永福 为守土大员,不可轻纵。’上乃勾决。”参阅《清通典·刑六》。
- 2.
原案释义:当事人之间尚未通过法院的衡平法程序的最初起诉书,包括诉讼案及赔偿要求。
- 3.
句决释义:⒈汉 代 乌桓 妇女的首饰。《后汉书·乌桓传》:“妇人至嫁时乃养髮,分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犹中国有簂步摇。”⒉旧时执行死刑的司法程序之一。清 制,各地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申报刑部转奏皇帝决定,凡经皇帝朱笔画钩者,即照原拟罪名处决,谓之句决。《清史稿·穆宗纪一》:“今年例停句决,何桂清 统兵失律,仅予斩候,已属法外之仁。”
- 4.
复核释义:⒈审查核对:把报告里面的数字复核一下。⒉法院判处死刑案件的特定司法程序。在我国指最高人民法院和依法授权的高级人民法院对于判处死刑的案件做再一次的审核,高级人民法院对于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做再一次的审核。
- 5.
平时考核释义:一般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方法程序上也没有严格的规定。
- 6.
抗告释义:是指对原法院审判机关有异议,当事人认为是错,误判行为的,或者对法官有倾向故意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起申述的司法程序。。
- 7.
文府释义:文章的府库。指收藏图书的地方。《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珪璋既文府,精理亦道心。”吕延济 注:“文府,谓文章为府库之富。”南朝 梁 沉约《到著作省谢表》:“珥笔史观,记言文府。”田北湖《论文章源流》:“谁与陈述经典,修明法程,抉文府之秘,启艺林之钥。”
- 8.
法治社会释义:指国家权力和社会关系按照明确的法律秩序运行,并且按照严格公正的司法程序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社会纠纷。
- 9.
法程释义:法则,程式。《吕 氏春秋·慎行》:“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 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 10.
程序法释义:为保证实体法所规定的公民和法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法律。 可以分为立法程序法、行政程序法和司法程序法(即诉讼法)(跟“实体法”相对)。
- 11.
立法释义:国家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制定或修改法律:立法机关。立法程序。立了法就要严格执行。
- 12.
经济法释义:国家机关依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调整经济关系的规范性文件的统称。如财政法、银行法、税法、价格法等。
- 13.
行政司法释义:行政司法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具体行政行为,它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按照准司法程序审理和裁处有关争议或纠纷,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行为。 在我国行政司法行为主要是指行政复议行为、行政裁决行为、行政调解行为、行政仲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