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上大夫 上大夫的意思
shàng

上大夫

简体上大夫
繁体
拼音shàng dà fū
注音ㄕㄤˋ ㄉㄞˋ ㄈㄨ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àng shǎng shang,(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组词】:楼上。上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组词】:上古。上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组词】: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组词】:上山。上车。上升。(5) 去,到。【组词】:上街。(6) 向前进。【组词】:冲上去。(7) 增加。【组词】:上水。(8) 安装,连缀。【组词】: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9) 涂。【组词】:上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组词】:上课。上班。(11) 拧紧发条。【组词】:上弦。(12) 登载,记。【组词】:上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组词】:晚上。桌上。组织上。(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组词】: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组词】:上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fū fú,(1) 旧时称成年男子。【组词】: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组词】:夫役。拉夫。(3) 〔夫子〕➊旧时对学者的称呼;➋旧时称老师;➌旧时妻称夫;➍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4) 与妻结成配偶者。【组词】:丈夫。夫妇。(1) 文言发语词。【组词】:夫天地者。(2) 文言助词。【例句】:逝者如斯夫。(3)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组词】:夫猫至。

基本含义

上大夫是指求医问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上大夫的意思

上大夫 [shàng dà fū]

1. 为中国古代的官阶之一。周王室及各诸侯国的官阶分为卿、大夫、士三等,每等中又各分为上、中、下三级。

上大夫 引证解释

⒈ 为 中国 古代的官阶之一。 周 王室及各诸侯国的官阶分为卿、大夫、士三等,每等中又各分为上、中、下三级。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爵禄旂章,所以异功伐别贤不肖也。故 晋国 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儒》:“齐宣王 褒儒尊学, 孟軻、淳于髡 之徒受上大夫禄,不任职而论国事。”


上大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卒之田释义:百顷田地。 这是上大夫的俸禄。
    • 2.
      三少释义:⒈三公的副职。亦称三孤。《大戴礼记·保傅》:“於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汉书·百官公卿表序》:“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又立三少为之副,少师、少傅、少保,是为孤卿,与六卿为九焉。”唐 杨炯《明威将军梁待宾神道碑》:“位隆三少,化浹五胥。”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二·二品直拜三孤》:“文臣至尚书,六年始得东宫三少。”⒉三位知名的年轻人。(1)晋 王羲之、王承、王悦,俱少年知名。人称 王氏 三少。《晋书·王羲之传》:“敦 尝谓 羲之 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
    • 3.
      上卿释义:⒈古官名。周 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左传·成公三年》:“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上下如是,古之制也。”⒉泛指朝廷大臣。唐 高适《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诗:“上卿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清 曹寅《商丘宋尚书寓近书院且订平山之游》诗:“遮道儿童喜,华輈拥上卿。”
    • 4.
      下大夫释义:古代的职官名。周 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左传·哀公三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故 晋国 之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此明等级也。”
    • 5.
      五大夫释义:⒈周 代下大夫小宰、小司徒、小司空、小司寇、小司马的合称。《礼记·王制》“下大夫五人”唐 孔颖达 疏:“周 礼五等国,悉三卿、五大夫、二十七士。”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燕礼小臣作下大夫二人媵爵》:“大夫五人者,崔灵恩 所谓司徒之下置小宰、小司徒,司空之下置小司空、小司寇,司马事省置小司马一人是也。分言之曰卿曰大夫,合言之则三卿为上大夫,五大夫为下大夫。”⒉爵位名。战国 时 楚 魏 始设,秦 汉 因之,为二十等爵的第九级。汉 初以第七级公大夫以上为高爵,均有食邑。汉文帝 以后,改以五大夫以上为高爵,仅得免役
    • 6.
      亚旅释义:⒈诸大夫。《书·牧誓》:“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孔 传:“亚,次;旅,众也。众大夫,其位次卿。”⒉上大夫的别称。《左传·文公十五年》:“宋 华耦 来盟……请承命於亚旅。”杜预 注:“亚旅,上大夫也。”⒊指兄弟及众子弟。语出《诗·周颂·载芟》:“侯主侯伯,侯亚侯旅。”毛 传:“亚,仲叔也;旅,子弟也。”清 张尔岐《蒿菴闲话》卷一:“辟之事亲,亚旅耕田。”
    • 7.
      刑不上大夫释义:我国古代大夫以上的贵族享受的特权之一,是宗法等级制在法律上的反映。大夫以上的贵族犯罪,“不执缚係引,不使人颈盩,不捽抑”,处死刑不“於市”,而“於朝”。《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孔颖达 疏:“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大夫犯罪之目也。所以然者,大夫必用有德,若逆设其刑,则是君不知贤也。”《汉书·司马迁传》:“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厉也。”《晋书·刑法志》:“古典刑不上大夫,今士人有犯者,谓宜如旧,不在刑例,则进退为允。”《明史·刑法志》:“古者刑不上大夫,以励廉耻也
    • 8.
      嬖大夫释义:官名,下大夫的别称。《左传·昭公元年》:“子晳 上大夫;女,嬖大夫,而弗下之,不尊贵也。”杨伯峻 注:“晋、郑、吴 皆谓下大夫为嬖大夫。”《国语·吴语》:“十行一嬖大夫,建旌提鼓,挟经秉枹。”
    • 9.
      待放释义:古谓人臣有罪辞职等待放逐。 《公羊传·宣公元年》:“古者,大夫已去,三年待放。”何休 注:“古者刑不上大夫……刑之则恐误刑贤者。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属,故有罪放之而已。所以尊贤者之类也。三年者,古者疑狱,三年而后断。”汉 王逸《楚辞·东方朔<七谏>序》:“古者,人臣三諫不从,退而待放。”《魏书·慕容契传》:“高祖 曰:‘古有待放之臣,亦有离俗之士,卿等自审不胜贪心者,听辞位归第。’”
    • 10.
      御正释义:⒈控驭使不偏斜。《管子·戒》:“是故圣人齐滋味而时动静,御正六气之变,禁止声色之淫,邪行亡乎体,违言不存口。”⒉官名。北周 所置。《周书·申徽传》:“明帝 以御正任总丝纶,更崇其术为上大夫,员四人,号大御正,又以 徽 为之。”北周 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御正以官触父名,不拜。”《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二年》:“六月,乙酉,周 使御正 殷不害 来聘。”胡三省 注:“《周书·申徽传》曰:‘御正,任专丝纶’,盖中书舍人之职也。《北史·卢辩传》:‘武成 元年,增置御正四人,位上大夫。’考之《唐六典》则曰
    • 11.
      簠簋不饰释义:对做官不廉正者的一种婉转的说法。不饰,不整饬。《汉书·贾谊传》:“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謂不廉,曰‘簠簋不飾’。”亦作“簠簋不脩”、“簠簋不飭”。唐 颜真卿《赠司空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李公神道碑》:“公下車,召人吏告之曰:‘官吏有簠簋不脩者……未至前一無所問,而今而後,義不相容。’”《续资治通鉴·元成宗大德三年》:“樞密臣受人玉帶,徵贓不叙,御史言法太輕,博果密 曰:‘禮,大臣貪墨,惟曰簠簋不飭。若加笞辱,非刑不上大夫之意也。’”
    • 12.
      訚侃释义:《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誾誾如也。”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侃侃,和乐之貌;誾誾,中正之貌。”后以“誾侃”谓言论和悦而中正。
    • 13.
      邓通释义:西汉 蜀郡 南安(今 四川 乐山)人。 因得 文帝 宠幸,官至上大夫,赐钱无数。又赐以 蜀郡 严道 铜山,许自铸钱,邓氏 钱遂遍天下。后世遂以“邓通”为钱的代称。
    • 14.
      长大夫释义:即上大夫。
上大夫是什么意思 上大夫读音 怎么读 上大夫,拼音是shàng dà fū,上大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上大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