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补 [yīn bǔ]
1. 犹荫叙。谓因先世荫庇补官。
荫补 引证解释
⒈ 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
引宋 苏轼 《太皇太后赐门下手诏》:“永维临御之始,尝敕有司,荫补私亲,旧无定限。”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詔更荫补法:长子不限年,餘子孙年过十五、弟姪年过二十乃得荫。”
荫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任官释义:⒈委任官职。⒉特指荫补任职。
- 2.
千牛释义:禁卫官千牛备身、千牛卫的省称。掌执千牛刀,为君王护卫。《北史·杨义臣传》:“时 义臣 尚幼,养於宫中,未弱冠,奉詔宿卫如千牛者数年,赏赐甚厚。”《新唐书·苏诜传》:“詵 子 震,以荫补千牛。”清 钮琇《觚賸·纫兰词》:“紫陌尘香,重停五马;红墻月冷,悄候千牛。”参见“千牛刀”。参阅《通典·职官十》、《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 3.
叙迁释义:按照资历或劳绩升迁官职。《宋史·仁宗纪三》:“﹝ 庆历 五年﹞二月辛卯,詔罢京朝官用保任敍迁法,又罢荫补限年法。”
- 4.
春铨释义:唐 宋 时文武官荫授子弟、宗子荫补者的礼部考试。按例于每年三月上旬举行,故称。《宋史·选举志三》:“绍熙 二年,命今岁春銓太史局试,应三全通,一粗通合格者并特收取,时局生多闕故也。”宋 陆游《送子遹》诗自注:“初欲赴春銓,以兄弟皆出故輟行。”参阅 宋 吴自牧《梦粱录·荫补未仕官人赴铨》。
- 5.
眇身释义:犹言微末之身。 封建帝后自谦之词。《汉书·武帝纪》:“朕以眇身承至尊,兢兢焉惟德菲薄,不明于礼乐,故用事八神。”《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以朕眇身,遇王武略,不劳尺刃,坐为天子。”《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三年》:“﹝十二月﹞甲寅,太皇太后詔曰:‘吾今以眇身率先天下,永惟临御之始,尝敕有司,荫补私亲,旧无定限,自惟薄德,敢配前人!’”
- 6.
荫补释义: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宋 苏轼《太皇太后赐门下手诏》:“永维临御之始,尝敕有司,荫补私亲,旧无定限。”《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詔更荫补法:长子不限年,餘子孙年过十五、弟姪年过二十乃得荫。”
- 7.
试尝释义:⒈尝试。《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臣观 吴王 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宋 王安石《答王深甫书》之三:“顾私心尚有欲言,未知可否,试尝言之。”清 马曰璐《晚菘》诗:“此中有真味,掩卷试尝看。”⒉考试、考查。《宋史·选举志四》:“崇寧 以后,又復 元丰 制,而荫补者须隶国学一年无过罚,乃试銓,若在学试尝再入等,即免试。”⒊谓先尝一下食品,以了解其味道。《水浒传》第四五回:“和尚道:‘乾爷多时不来,试尝这酒。’”清 朱之瑜《与佐藤舍人书》:“前諭糖梅将现在者进上,思之毕竟不稳当,今另製一瓶送上。已与
- 8.
试铨释义:谓经过考试;量才授官。 《宋史·选举志四》:“崇寧 以后,又復 元丰 制,而荫补者须隶国学一年无过罚,乃试銓,若在学试尝再入等,即免试。”
- 9.
铨试释义:通过考试进行选拔。宋 陈亮《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至于荫补初出官者法当銓试,今有堂除免试者。”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一:“至 景祐 元年正月,遂废书判为銓试。”《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一年》:“言者请令有官人銓试,并兼司两场。”
- 10.
铨闱释义:政府设置的选拔官吏的考试场所。 唐 刘长卿《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诗:“天府留香名,銓闈就明试。”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所谓太医局生者,始以赂隶名籍,每年则随銓闈公试。”宋 吴自牧《梦粱录·荫补未仕官人赴铨》:“每岁三月上旬,应文武官荫授子弟、宗子荫补者,并赴銓闈就试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