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下里 下里的意思
xià

下里

简体下里
繁体下裏
拼音xià lǐ
注音ㄒㄧㄚˋ ㄌ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à,(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组词】:下层。下款。(2) 等级低的。【组词】: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例句】:两下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组词】:下卷。下次。下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组词】:下山。下车。下马。下达。(6) 使降落。【组词】:下半旗。下棋。(7) 进入。【组词】:下海。(8) 投送。【组词】:下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组词】:下班。下课。(10) 谦辞。【组词】:在下。下官。(11) 颁布。【组词】:下令。(12) 攻克。【组词】:攻下。(13) 卸掉。【组词】:下货。把他的枪下了。(14) 用,投入精力。【组词】:下工夫。(15) 退让。【组词】:争执不下。(16) 做出判断。【组词】:下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组词】:打三下。(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下”、“言下”;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下”、“年下”)。(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下”、“培养下”;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下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下去”、“停下来”)。(20) 少于。【例句】:不下二百人。(21) 动物生产。【组词】:鸡下蛋。

lǐ li,(1) 居住的地方。【组词】:故里。返里(回老家)。(2)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例句】:里弄(lòng )。(3)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例句】:一里(等于五百米)。里程牌。(4) 衣物的内层。【组词】:被里。(5)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组词】:里外。心里。这里。那里。(6) 姓。

基本含义

指内心深处的想法或情感,也可以指深藏不露的本领或才能。

下里的意思

下里 [xià lǐ]

1. 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

人群忽拉一下向四下里散开。

[aspect or direction; countryside;]

下里 引证解释

⒈ 犹方面。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做箇夫人做不过,做得箇积世虔婆,教两下里受这般不快活。”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一折:“喒一下里相迎,你且一下里趓。”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南北下里,南边对着我家庄门那座山的山阳里,有一片枫树林子……东西下里,尽西头儿,有个大苇塘。”
1. 谓乡里,乡野。 汉 刘向 《说苑·至公》:“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曰 孙叔敖。”
《旧五代史·晋书·景延广传》:“延广 在军,母凶问至……曾无戚容,下里之士亦闻而恶之。”
清 刘大櫆 《与李侍郎书》:“其有沉沦下里,不得亲明公之謦欬者,皆闭门屏息,愧赧而不敢自比於人。”

⒉ 指民间歌谣。参见“下里巴人”。

晋 陆机 《文赋》:“缀《下里》於《白雪》,吾亦济夫所伟。”
《老残游记》第十回:“岂敢岂敢!只是‘《下里》’之音,不敢入耳。”

⒊ 谓人死归葬之所。

《汉书·韩延寿传》:“百姓遵用其教,卖偶车马下里伪物者,弃之市道。”
《汉书·田延年传》:“先是, 茂陵 富人 焦氏、贾氏 以数千万阴积贮炭苇诸下里之物。”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死者归蒿里,葬地下,故曰下里。”


国语词典

下里 [xià lǐ]

⒈ 乡野,偏僻的地方。

汉·刘向《说苑·卷一四·至公》:「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曰孙叔敖。」
《旧五代史·卷八八·晋书·景延广传》:「时延广在军,母凶问之,……,曾无戚容,下里之士亦闻而恶之。」

⒉ 通俗的文学艺术。多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参见「下里巴人」条。

《文选·陆机·文赋》:「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
《老残游记·第一〇回》:「岂敢,岂敢,只是下里之 音不堪入耳。」

⒊ 地下黄泉。

《汉书·卷九〇·酷吏传·田延年传》:「茂陵富人焦氏、贾氏,以数千万阴积贮炭苇诸下里物。」
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死者归蒿里,葬地下,故曰下里。」


下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俚释义:⒈同“下里”。 唐 元稹《旱灾自咎贻七县宰》诗:“生小下俚住,不曾州县门。”五代 罗隐《谗书·市傩》:“儺之为名,著於时令矣。自宫禁至於下俚,皆得以逐灾邪而驱疫癘。”⒉卑下鄙俗。亦指人或文辞之鄙陋者。宋 岳珂《桯史·尊尧集表》:“是知当时公议,虽小夫下俚,犹不愜,不特 了翁 也。”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王之奂》:“乐人所唱,皆下俚之词。”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道经又有命 张良 注《度人经》勑表,其文辞絶类 宋 人之下俚者,至官秩亦然,可发一笑。”
    • 2.
      下里巴人释义:春秋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是当时较普及的音乐。后来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相对。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 3.
      下里巴音释义: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 4.
      东野巴人释义:古代楚国民间通俗歌曲,又称《下里巴人》。
    • 5.
      伪物释义:指用以骗人的东西。《汉书·韩延寿传》:“百姓遵用其教,卖偶车马下里伪物者,弃之市道。”颜师古 注:“偶,谓土木为之,象真车马之形也。”《魏书·释老志》:“非朕孰能去此歷代之伪物。”按,此“伪物”指佛像、佛经。
    • 6.
      八下里释义:指很多方面(多表示照顾不过来):八下里都要他一个人管,怎么管得好?
    • 7.
      凿枘不投释义:凿是指榫眼·枘是指榫头·凿枘不投意同圆凿方枘·也作枘凿.圆榫眼,方榫头,两下里合不起来·比喻格格不入·。
    • 8.
      凿枘圆方释义:凿:榫眼;枘:榫头。圆榫眼,方榫头,两下里合不来。比喻格格不入。
    • 9.
      凿枘释义:也说枘凿。圆凿方枘的略语。圆榫眼,方榫头,两下里合不起来。比喻格格不入。枘(ruì):榫头。
    • 10.
      嘀嘀咕咕释义:小声说,私下里说。
    • 11.
      嘀咕释义:⒈小声说;私下里说:俩人一见面就嘀咕上了。 ⒉猜疑;犹疑:他看到这种异常的情形,心里直嘀咕。
    • 12.
      四下里释义:四处:四下里一看,都是果树。 也说四下。
    • 13.
      四下释义:⒈指四蹄。 ⒉四边低垂;四边低下。⒊四下里,四处。
    • 14.
      围聚释义:从四下里聚集:店门前围聚了不少看热闹的人。
    • 15.
      属和释义:⒈跟着别人唱。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於 郢 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⒉指和别人的诗。《旧唐书·德宗纪下》:“上赋诗一章,羣臣属和。”宋 秦观《观宝林塔张灯》诗:“继听《钧天》奏,尤知属和难。”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九:“梁文庄 公之兄 启心 ……寄诗云:‘何堪岁尽復迁延,夙约都为俗事牵。多谢分吟留一席,不妨属和待明年。’”
    • 16.
      巡视释义:⒈到各处视察:师首长巡视哨所。⒉往四下里看:巡视着四周的听众。
    • 17.
      巴人下里释义:⒈即下里巴人。 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⒉泛指粗俗的。
    • 18.
      巴里释义:“巴人下里”之省称。
    • 19.
      心猿释义:佛教语。喻攀缘外境、浮躁不安之心有如猿猴。语本《维摩经·香积佛品》:“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唐 罗隐《灵山寺》诗:“欲依师问道,何处繫心猿?”《水浒传》第一○一回:“芳芬绰约蕙兰儔,香飘雅丽芙蓉袖,两下里心猿都被月引花钩。”清 李渔《慎鸾交·情访》:“避色偏来窈窕,防身怕不坚牢,眼掛罘罳眉上锁,不许心猿往外跳。”参见“心猿意马”。
    • 20.
      捏弄释义:⒈用手来回捏:说话时,她下意识地捏弄着胸前的纽扣。⒉摆布;耍弄:我们得自己拿主意,不能由着他们捏弄。⒊私下里商量:这事他俩一捏弄,就那么办了。⒋编造;捏造。

下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俚释义:⒈同“下里”。 唐 元稹《旱灾自咎贻七县宰》诗:“生小下俚住,不曾州县门。”五代 罗隐《谗书·市傩》:“儺之为名,著於时令矣。自宫禁至於下俚,皆得以逐灾邪而驱疫癘。”⒉卑下鄙俗。亦指人或文辞之鄙陋者。宋 岳珂《桯史·尊尧集表》:“是知当时公议,虽小夫下俚,犹不愜,不特 了翁 也。”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王之奂》:“乐人所唱,皆下俚之词。”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道经又有命 张良 注《度人经》勑表,其文辞絶类 宋 人之下俚者,至官秩亦然,可发一笑。”
    • 2.
      下里巴人释义:春秋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是当时较普及的音乐。后来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相对。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 3.
      下里巴音释义:下里:乡里;巴:古国名,在今川东一带。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 4.
      东野巴人释义:古代楚国民间通俗歌曲,又称《下里巴人》。
    • 5.
      伪物释义:指用以骗人的东西。《汉书·韩延寿传》:“百姓遵用其教,卖偶车马下里伪物者,弃之市道。”颜师古 注:“偶,谓土木为之,象真车马之形也。”《魏书·释老志》:“非朕孰能去此歷代之伪物。”按,此“伪物”指佛像、佛经。
    • 6.
      八下里释义:指很多方面(多表示照顾不过来):八下里都要他一个人管,怎么管得好?
    • 7.
      凿枘不投释义:凿是指榫眼·枘是指榫头·凿枘不投意同圆凿方枘·也作枘凿.圆榫眼,方榫头,两下里合不起来·比喻格格不入·。
    • 8.
      凿枘圆方释义:凿:榫眼;枘:榫头。圆榫眼,方榫头,两下里合不来。比喻格格不入。
    • 9.
      凿枘释义:也说枘凿。圆凿方枘的略语。圆榫眼,方榫头,两下里合不起来。比喻格格不入。枘(ruì):榫头。
    • 10.
      嘀嘀咕咕释义:小声说,私下里说。
    • 11.
      嘀咕释义:⒈小声说;私下里说:俩人一见面就嘀咕上了。 ⒉猜疑;犹疑:他看到这种异常的情形,心里直嘀咕。
    • 12.
      四下里释义:四处:四下里一看,都是果树。 也说四下。
    • 13.
      四下释义:⒈指四蹄。 ⒉四边低垂;四边低下。⒊四下里,四处。
    • 14.
      围聚释义:从四下里聚集:店门前围聚了不少看热闹的人。
    • 15.
      属和释义:⒈跟着别人唱。 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於 郢 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⒉指和别人的诗。《旧唐书·德宗纪下》:“上赋诗一章,羣臣属和。”宋 秦观《观宝林塔张灯》诗:“继听《钧天》奏,尤知属和难。”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九:“梁文庄 公之兄 启心 ……寄诗云:‘何堪岁尽復迁延,夙约都为俗事牵。多谢分吟留一席,不妨属和待明年。’”
    • 16.
      巡视释义:⒈到各处视察:师首长巡视哨所。⒉往四下里看:巡视着四周的听众。
    • 17.
      巴人下里释义:⒈即下里巴人。 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⒉泛指粗俗的。
    • 18.
      巴里释义:“巴人下里”之省称。
    • 19.
      心猿释义:佛教语。喻攀缘外境、浮躁不安之心有如猿猴。语本《维摩经·香积佛品》:“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唐 罗隐《灵山寺》诗:“欲依师问道,何处繫心猿?”《水浒传》第一○一回:“芳芬绰约蕙兰儔,香飘雅丽芙蓉袖,两下里心猿都被月引花钩。”清 李渔《慎鸾交·情访》:“避色偏来窈窕,防身怕不坚牢,眼掛罘罳眉上锁,不许心猿往外跳。”参见“心猿意马”。
    • 20.
      捏弄释义:⒈用手来回捏:说话时,她下意识地捏弄着胸前的纽扣。⒉摆布;耍弄:我们得自己拿主意,不能由着他们捏弄。⒊私下里商量:这事他俩一捏弄,就那么办了。⒋编造;捏造。

下里造句

1.为了追求收视率,电视台大多製作下里巴人的戏剧节目。

2.像这种下里巴人的作品就不要拿上来丢人现眼了。

3.文艺既要普及,又要提高,群众熟悉的是下里巴人,但他们也需要阳春白雪。

4.文艺要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因为群众不仅需要“下里巴人”,也需要“阳春白雪”。

5.为什么不用门铃呢下里巴人,闪开。

6.我们乡下人只会唱一些下里巴人之类的歌,不会什么美声唱法。

7.毛主席号召革命文艺工作者要处理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不能只搞阳春白雪,不搞下里巴人。

8.咱们既要会欣赏阳春白雪,也要会观赏下里巴人。

9.文艺要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广大群众熟悉的是“下里巴人”,但也需要阳春白雪。

10.网游和电影,一个阳春白雪,一个下里巴人。

11.它不是文化对娱乐、阳春白雪对下里巴人,地下对主流。

12.这种阳春白雪的作品,不是我们下里巴人所能欣赏的。

13.语调不停变化,有时是阳春白雪,有时是下里巴人。

14.当我在开始出一些下里巴人的作品的时候你还在吃奶呢。

15.为了追求收视率,电视臺大多製作下里巴人的戏剧节目。

16.告诫朋友要在私下里,但是夸奖朋友要公开。

17.我私下里高兴得心花怒放。

18.我自称是受百姓拥护的救星,其实私下里为了我自己得救。

19.下里巴人在混沌生活中表现出的渺小真令人惊诧。

20.我的作品属下里巴人,他的才真正称得上阳春白雪。

下里(xial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下里是什么意思 下里读音 怎么读 下里,拼音是xià lǐ,下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下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