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格调 格调的意思
diào

格调

简体格调
繁体格調
拼音gé diào
注音ㄍㄜˊ ㄉㄧ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é gē,(1)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组词】:格子纸。方格儿布。(2) 法式,标准。【组词】: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3) 表现出来的品质。【组词】: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4) 阻碍,隔阂。【组词】:格格不入。(5) 击,打。【组词】:格斗。格杀。(6) 推究。【组词】:格致。(7) 树的长枝。(8) 至,来。【组词】:格于上下。(9) 感通。【组词】:格于皇天。(10) 变革,纠正。【组词】:格非。(11)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diào tiáo zhōu, ◎ 朝,早晨。【例句】:《广韵·平尤》:“调,朝也。”

基本含义

指事物的品位、风格、水平等,也指人的修养、品德等。

格调的意思

格调 [gé diào]

1. 诗歌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

先定格调。
格调豪放。
这部影片低级庸俗,格调不高。
格调高雅。

[ literary or artistic style; ]

2. 人的风格或品格。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唐诗纪事·秦韬玉》

[ one’s style of work as well as one’s moral quality; ]

3. 格式;式样。

山势和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和谐。——《雨中登泰山》

[ form; style; ]

格调 引证解释

⒈ 品格;风范。

唐 蒋防 《霍小玉传》:“故 霍王 小女名 小玉 ……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四章:“她那特殊的细心、机敏与果断……都流露着指挥员英武的格调。”

⒉ 风貌,景象。

唐 张乔 《宿刘温书斋》诗:“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调高。”
宋 陈亮 《点绛唇·咏梅月》词:“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李健吾 《雨中登泰山》:“山势和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和谐。”

⒊ 诗歌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句句言情,篇篇见意。奉劳歌伴,先定格调,后听芜词。”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五》:“今详格调句法,甚类生前之作。”
《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高低紧慢按宫商,轻重疾徐依格调。”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即有一二能者,不过指摘声病,讲求格调。”


国语词典

格调 [gé diào]

⒈ 诗文的格律声调。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

《金瓶梅·第一一回》:「高低紧慢按宫商,吐玉喷珠;轻重疾徐依格调,铿金戛玉。」
《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写的最好,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只是自己创出来的格调,由著笔性写了去。」

⒉ 人的品格、风范。

唐·蒋防《霍小玉传》:「昨遣某求一好儿郎格调相称者,某具说十郎。」
唐·秦韬玉〈贫女〉诗:「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⒊ 风貌、景象。

唐·张乔〈宿刘温书斋〉诗:「不掩盈窗月,天逝格调高。」
宋·陈亮〈点绛唇·一夜相思〉词:「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格调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风格释义:⒈风度;品格。 晋 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上》:“膺 风格秀整,高自标特,欲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北史·张亮传》:“然少风格,好财利,久在左右,不能廉洁。”五代 齐己《还黄平素秀才卷》诗:“如君好风格,自可继前贤。”清 钱谦益《太仆寺少卿杜士全授中宪大夫赞治尹妻施氏加封恭人制》:“妇人之相助其夫也,同于宾友;人主之省视其臣也,近于户庭。风格有不美,而天下有不治矣乎?”徐迟《井冈山记》:“但他讲了一个伟大的心灵,伟大的人格,极为平凡的事迹,崇高的风格。”⒉气度;气魄。《晋书·和峤传》:“嶠 少有风格,慕舅

格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落凡近释义:不落于平庸和浅近。多形容诗文绘画等格调和意境高远。
    • 2.
      丰格释义:⒈风度格调。《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那晚见他丰格超羣,必有大贵之日。”⒉犹丰满。亦指丰满的骨骼相貌,旧时所谓“福相”。元 夏伯和《张奔儿》:“李牛子 之妻也。姿容丰格,妙於一时。”《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那人道:‘不须推命,只须望气。观君丰格,功名不患无缘:但必须待尊閫天年之后,便得如意。’”
    • 3.
      丽格释义:美好的格调。
    • 4.
      九如画廊释义:在国家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时代号召下成立的,画廊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古运河畔,与太白楼遥相辉晨曲,面积400平方米,展示空间设计格调高雅,经营范围包括:四大国石、名人字画、学术活动、收藏策划等。
    • 5.
      低下释义:⒈(能力、水平、地位等)在一般标准之下:能力低下。技术水平低下。⒉(品质、格调等)低俗:情趣低下。
    • 6.
      低俗释义:低级庸俗:言语低俗。低俗的格调。
    • 7.
      低级释义:⒈属性词。初步的;形式或构造简单的:低级动物。⒉庸俗:低级趣味。格调低级。
    • 8.
      体气释义:⒈指诗文的体制格调。 三国 魏 曹丕《典论·论文》:“孔融 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明 胡应麟《诗薮·古体上》:“拟《郊祀》,须得其体气典奥处。”⒉指禀性,气质。《三国志·吴志·王蕃传》:“蕃 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指。”《世说新语·品藻》“元礼 居八俊之上”刘孝标 注引 三国 吴 姚信《士纬》:“陈仲举 体气高烈,有王臣之节。”《北史·元子华传》:“子思 以手捋鬚,顾谓 子华 曰:‘君恶体气。’”⒊指气血或气息。三国 魏 嵇康《养生论》:“爱憎不栖於性,忧喜不留於情,泊然无感,而体气
    • 9.
      体调释义:犹格调。
    • 10.
      俗体释义:⒈格调不高雅的文体。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郭绍虞 校释引 陶明濬 《诗说杂记》:“俗体者何?当是所盛行如应酬诸诗,毫无意味,腴词靡靡,若试帖等类。”⒉指俗体字。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其在中书,堂吏书牒尾,以俗体书宋为宋。公见之,不肯下笔。” 元 周伯琦 《六书正讹序》:“虽或辨其舛戾,而犹淆以俗体。”
    • 11.
      俗套释义:⒈习俗上常见的使人感到无聊的礼节。⒉陈旧的格调:不落俗套。‖也说俗套子。
    • 12.
      俗格释义:世俗的情趣、格调。
    • 13.
      僧格释义:⒈指僧人风格、格调。⒉僧阁,僧楼。格,通“阁”。
    • 14.
      六言诗释义:每句六字的古体诗。相传始于 西汉 谷永,一说 东方朔 已有“六言”诗。皆不传。今所见以 汉 末 孔融 的六言诗为最早。至 唐 六言诗有古体、律体之分。六言诗体以格调苍劲、浑朴为佳,但不甚流行。参阅 明 徐师曾《文体明辨·六言诗》、清 赵翼《陔馀丛考·六言诗》。
    • 15.
      凡调释义:平庸的诗作或其格调。
    • 16.
      分别门户释义:指在学术上根据各自的格调或见解划清派别,各立门户。 同“分门别户”。
    • 17.
      分门别户释义:分、别:分辨、区别;门:一般事物的分类;户:门户。 指在学术上根据各自的格调或见解划清派别,各立门户。
    • 18.
      别调释义:⒈另一种风味。⒉另一种曲调、格调。
    • 19.
      卑弱释义:⒈卑微柔弱。⒉指格调低下纤弱。⒊衰微。
    • 20.
      卑靡释义:谓格调低下柔弱。

格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落凡近释义:不落于平庸和浅近。多形容诗文绘画等格调和意境高远。
    • 2.
      丰格释义:⒈风度格调。《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那晚见他丰格超羣,必有大贵之日。”⒉犹丰满。亦指丰满的骨骼相貌,旧时所谓“福相”。元 夏伯和《张奔儿》:“李牛子 之妻也。姿容丰格,妙於一时。”《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那人道:‘不须推命,只须望气。观君丰格,功名不患无缘:但必须待尊閫天年之后,便得如意。’”
    • 3.
      丽格释义:美好的格调。
    • 4.
      九如画廊释义:在国家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时代号召下成立的,画廊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古运河畔,与太白楼遥相辉晨曲,面积400平方米,展示空间设计格调高雅,经营范围包括:四大国石、名人字画、学术活动、收藏策划等。
    • 5.
      低下释义:⒈(能力、水平、地位等)在一般标准之下:能力低下。技术水平低下。⒉(品质、格调等)低俗:情趣低下。
    • 6.
      低俗释义:低级庸俗:言语低俗。低俗的格调。
    • 7.
      低级释义:⒈属性词。初步的;形式或构造简单的:低级动物。⒉庸俗:低级趣味。格调低级。
    • 8.
      体气释义:⒈指诗文的体制格调。 三国 魏 曹丕《典论·论文》:“孔融 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明 胡应麟《诗薮·古体上》:“拟《郊祀》,须得其体气典奥处。”⒉指禀性,气质。《三国志·吴志·王蕃传》:“蕃 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指。”《世说新语·品藻》“元礼 居八俊之上”刘孝标 注引 三国 吴 姚信《士纬》:“陈仲举 体气高烈,有王臣之节。”《北史·元子华传》:“子思 以手捋鬚,顾谓 子华 曰:‘君恶体气。’”⒊指气血或气息。三国 魏 嵇康《养生论》:“爱憎不栖於性,忧喜不留於情,泊然无感,而体气
    • 9.
      体调释义:犹格调。
    • 10.
      俗体释义:⒈格调不高雅的文体。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郭绍虞 校释引 陶明濬 《诗说杂记》:“俗体者何?当是所盛行如应酬诸诗,毫无意味,腴词靡靡,若试帖等类。”⒉指俗体字。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其在中书,堂吏书牒尾,以俗体书宋为宋。公见之,不肯下笔。” 元 周伯琦 《六书正讹序》:“虽或辨其舛戾,而犹淆以俗体。”
    • 11.
      俗套释义:⒈习俗上常见的使人感到无聊的礼节。⒉陈旧的格调:不落俗套。‖也说俗套子。
    • 12.
      俗格释义:世俗的情趣、格调。
    • 13.
      僧格释义:⒈指僧人风格、格调。⒉僧阁,僧楼。格,通“阁”。
    • 14.
      六言诗释义:每句六字的古体诗。相传始于 西汉 谷永,一说 东方朔 已有“六言”诗。皆不传。今所见以 汉 末 孔融 的六言诗为最早。至 唐 六言诗有古体、律体之分。六言诗体以格调苍劲、浑朴为佳,但不甚流行。参阅 明 徐师曾《文体明辨·六言诗》、清 赵翼《陔馀丛考·六言诗》。
    • 15.
      凡调释义:平庸的诗作或其格调。
    • 16.
      分别门户释义:指在学术上根据各自的格调或见解划清派别,各立门户。 同“分门别户”。
    • 17.
      分门别户释义:分、别:分辨、区别;门:一般事物的分类;户:门户。 指在学术上根据各自的格调或见解划清派别,各立门户。
    • 18.
      别调释义:⒈另一种风味。⒉另一种曲调、格调。
    • 19.
      卑弱释义:⒈卑微柔弱。⒉指格调低下纤弱。⒊衰微。
    • 20.
      卑靡释义:谓格调低下柔弱。

格调造句

1.老张的散文文字优美,格调高雅,他的小说就相形见绌了。

2.物价工作,牵扯面广,每种商品价格调整时都应统筹兼顾才对。

3.你这首诗格调高雅,真是阳春白雪,可以媲美李白、杜甫。

4.现在又时兴起穿仿古格调的衣裙了。

5.这篇文章的格调优美,值得一读。

6.这首乐曲的旋律奔放,格调清新。

7.仿写句子要有美感,立意格调要高,有一定的意蕴。

8.这首歌曲格调温柔低缓,具有催眠作用。

9.房间里明艳典雅的格调让人备感舒服。

10.这一联格调凝重,比喻恰当,寓意殊深,对粉笔生涯的人民教师作出了高度评价。

11.浪漫是一种自我修养,是生活的格调。不管自己已婚未婚,什么年龄,总要保持有一种少女般浪漫情怀。

12.这篇文章的格调不高。

13.简单是一种高格调的真诚与豁达。

14.自然是艺术的,艺术是自然的。自然的方式,自然的格调,自然的韵律。艺术是模仿大自然的结果。

15.大本钟的准确性是由放置在巨型钟摆上的一堆铜币严格调节的。

16.这篇文章格调高雅,阳春白雪。

17.他的字写得苍劲有力,格调非凡。

格调(gedi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格调是什么意思 格调读音 怎么读 格调,拼音是gé diào,格调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格调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