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节 [wǎn jié]
1. 晚年的节操。
例保持晚节。
英[ integrity in one’s later years; ]
2. 晚年。
英[ old age; ]
3. 后期。
英[ last stage; ]
晚节 引证解释
⒈ 晚年。
引《史记·外戚世家论》:“﹝ 吕后 ﹞及晚节色衰爱弛,而 戚夫人 有宠。”
唐 杜甫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诗:“晚节渐於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使易地而处,所遇之主不同,则其晚节末路,盖未可知也。”
⒉ 末世,一代将终之时。
引汉 邹阳 《上书吴王》:“至其晚节末路, 张耳、陈胜 连从兵之据,以叩 函关,咸阳 遂危。”
《新唐书·魏元忠传》:“后汉 时用事尤甚,晚节卒乱天下。”
清 戴名世 《<四逸园集>序》:“当 明 之晚节,士大夫争为坛坫以炫声名。”
⒊ 晚年的节操。
引《宋书·良吏传·陆徽》:“年暨知命,亷尚愈高,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
宋 苏轼 《谢翰林学士表》之一:“敢不激昂晚节,砥礪初心。”
鲁迅 《华盖集·牺牲谟》:“因为一个人最紧要的是‘晚节’,一不小心,可就前功尽弃了!”
国语词典
晚节 [wǎn jié]
⒈ 晚年的节操。
引《宋书·卷九二·良吏传·陆徽传》:「年暨知命,廉尚愈高,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
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然观其晚节,烈烈有侠士风,不可谓非庸中佼佼者也。」
⒉ 晚年。
引《新唐书·卷一六八·刘禹锡传》:「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
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诗:「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⒊ 末年、末世。
引《史记·卷一〇七·魏其武安侯传》:「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
晚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乘障释义:同“乘鄣”。 南朝 宋 鲍照《拟古》诗之一:“晚节从世务,乘障远和 戎。”唐 王维《出塞作》诗:“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 辽。”明 杨慎《出关》诗:“飞将殊勛犹下吏,书生乘障敢辞艰。”清 谈迁《北游录·纪咏下》:“停舟烦夜柝,乘障斥譙楼。”
- 2.
冰衿释义:犹拂袖。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郗太尉 晚节好谈,既雅非所经,而甚矜之。后朝覲,以 王丞相 末年多可恨,每见,必欲苦相规诫。王公 知其意,每引作它言。临还镇,故命驾诣丞相,丞相翘须厉色上坐。便言:‘方当乖别,必欲言其所见。’意满口重,辞殊不流。王公 摄其次曰:‘后面未期,亦欲尽所怀,愿公勿復谈。’郗 遂大瞋,冰衿而出,不得一言。”
- 3.
励操释义:励节。《南史·韦叡裴邃传论》:“韦、裴 少年励操,俱以学尚自立,晚节驱驰,各著功於戎马。”
- 4.
卖懞懂释义:亦作“卖懵董”。犹言卖痴呆。宋 时的一种民俗。宋 陈元靓《岁时广记·元旦上·卖蒙懂》:“《岁时杂记》:元日五更初,猛呼他人,他人应之,即告之曰:‘卖与尔懞懂。’卖口吃亦然。”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祀先之礼,则或昏或晓,各有不同,如饮屠苏、百事吉、胶牙餳、烧朮、卖懵董等事,率多 东都 之遗风焉。”亦省作“卖懵”。宋 周密《武林旧事·岁晚节物》:“如饮屠苏、百事吉、胶牙餳、烧朮、卖懵等事,率多 东都 之遗风焉。”
- 5.
口数释义:⒈人数。《管子·度地》:“案家人比地,定什伍口数。”《商君书·垦令》:“以商之口数使商,令之厮、舆、徒、重者必当名,则农逸而商劳。”《汉书·高帝纪下》:“令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献,及郡各以其口数率。”⒉指口数粥。宋 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口数粥行》:“大杓轑鐺分口数,疫鬼闻香走无处。”宋 周密《武林旧事·岁晚节物》:“二十四日,谓之‘交年’,祀灶用花餳米饵,及烧替代,及作糖豆粥,谓之‘口数’。”参见“口数粥”。
- 6.
后雕释义:亦作“后凋”。《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何晏 集解:“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脩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也。”后因以“后彫”比喻守正不苟而有晚节。
- 7.
和戎释义:⒈指与少数民族或别国媾和修好。《左传·襄公四年》:“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南朝 宋 鲍照《拟古》诗之二:“晚节从世务,乘障远和戎。”宋 苏辙《龙川别志》卷下:“诸将耻於无功,莫敢言和戎者。”郁达夫《杂感》诗之四:“策到和戎原辱国,功成不义反封侯。”⒉犹和亲。指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统治者结亲交好。明 马銮《明妃》诗:“安边无策始和戎,簫鼓含情出禁中。”郁达夫《咏史》之三:“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
- 8.
宣锁释义:宋 制,凡拟草除授宰执及重要事项的制诏,由天子当晚宣召当直翰林学士官面谕,归院后,令内侍锁学士院,禁人出入。天明前呈送皇帝,俟当日晨交中书授舍人宣读后,方可开院。合称“宣锁”。见《宋史·职官志二》。宋 周必大《玉堂杂纪》卷下:“隆兴 初,上用 真宗 故事,轮讲筵,学士院官直宿禁林……间遇除授宣锁,讲筵官已入直,率闻名苍皇而出,有不及伺候,从吏借马於内诸司者。”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史嵩之致仕》:“丙申之春,御笔:‘史嵩之 退安晚节已踰十年,可特授观文殿大学士,依旧金紫光禄大夫求国公致仕,仍尽与宰执恩数
- 9.
寒花晚节释义: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 10.
小来释义:从小;年轻时。 唐 李颀《杂曲歌辞·缓歌行》:“小来攀贵游,倾财破产无所忧。”唐 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小来习性懒,晚节慵转剧。”《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常言道:‘小来穿綫,大来穿绢。’若小时穿了绢,到大来綫也没得穿。”
- 11.
常体释义:⒈犹通例。 《荀子·荣辱》:“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后汉书·邓张徐张胡传论》:“怀禄以图存者,仕子之恒情;审能而就列者,出身之常体。”《魏书·食货志》:“输京之时,听其即纳,不得杂合,违失常体。”⒉固定的格式。《南史·张邵传》:“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⒊平素的风格。唐 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中 崔颢 诗评语:“顥 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説尽戎旅。”
- 12.
拥佑释义:⒈见“拥祐”。⒉亦作“拥右”。亦作“拥佑”。拥戴帮助;保佑。《汉书·佞幸传·石显》:“元帝 晚节寝疾,定陶恭王 爱幸,显 拥祐太子颇有力。”《汉书·元后传》:“时 凤 在位,与皇后、太子同心忧惧,赖侍中 史丹 拥右太子。”唐 司空图《观音忏文》:“或不幸以逢尤,或求全而受毁,即常希拥佑,必保孤危。”《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章惠皇太后,拥佑圣躬,义专繫子,礼须别祠。”
- 13.
晚节不保释义:晚节:指晚年的节操。已经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操。也指事情快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
- 14.
晚节不终释义:晚节:指晚年的节操。 指到了晚年却不能保持节操。
- 15.
晚节香释义:宋 韩琦《九日水阁》诗:“随惭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后诗人常以“晚节香”颂菊。清 赵翼《管公祠看菊》诗:“吾特取其晚节香,不与羣卉共荣悴。”也用以称人到晚年仍有很好的节操。
- 16.
晚节黄花释义:黄花:菊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 17.
晚节释义:⒈晚年的节操:保持晚节。⒉晚年;末期:晚节末路。
- 18.
末路之难释义: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 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
- 19.
松筱释义:⒈松与竹。 唐 张九龄《南还以诗代书赠京师旧竂》:“松篠行皆傍,禽鱼动輒随。”唐 王昌龄《何九于客舍集》诗:“门前泊舟檝,行次入松篠。”⒉仙人 赤松子 与隐士 荷篠丈人 的并称。唐 白居易《和我年》之三:“夙怀慕 箕 潁,晚节期 松 篠。”
- 20.
梦笔释义:《晋书·王珣传》:“珣 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謚议,皆 珣 所草。”《南史·文学传·纪少瑜》:“少瑜 尝梦 陆倕 以一束青鏤管笔授之,云:‘我以此笔犹可用,卿自择其善者。’其文因此遒进。”又《江淹传》:“淹 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又尝宿于 冶亭,梦一丈夫自称 郭璞,谓 淹 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 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絶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梦笔事类颇多,大抵用以指才思敏捷,文章华美。唐 李商隐《江上忆严五广休》诗:“征南
晚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乘障释义:同“乘鄣”。 南朝 宋 鲍照《拟古》诗之一:“晚节从世务,乘障远和 戎。”唐 王维《出塞作》诗:“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 辽。”明 杨慎《出关》诗:“飞将殊勛犹下吏,书生乘障敢辞艰。”清 谈迁《北游录·纪咏下》:“停舟烦夜柝,乘障斥譙楼。”
- 2.
冰衿释义:犹拂袖。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郗太尉 晚节好谈,既雅非所经,而甚矜之。后朝覲,以 王丞相 末年多可恨,每见,必欲苦相规诫。王公 知其意,每引作它言。临还镇,故命驾诣丞相,丞相翘须厉色上坐。便言:‘方当乖别,必欲言其所见。’意满口重,辞殊不流。王公 摄其次曰:‘后面未期,亦欲尽所怀,愿公勿復谈。’郗 遂大瞋,冰衿而出,不得一言。”
- 3.
励操释义:励节。《南史·韦叡裴邃传论》:“韦、裴 少年励操,俱以学尚自立,晚节驱驰,各著功於戎马。”
- 4.
卖懞懂释义:亦作“卖懵董”。犹言卖痴呆。宋 时的一种民俗。宋 陈元靓《岁时广记·元旦上·卖蒙懂》:“《岁时杂记》:元日五更初,猛呼他人,他人应之,即告之曰:‘卖与尔懞懂。’卖口吃亦然。”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祀先之礼,则或昏或晓,各有不同,如饮屠苏、百事吉、胶牙餳、烧朮、卖懵董等事,率多 东都 之遗风焉。”亦省作“卖懵”。宋 周密《武林旧事·岁晚节物》:“如饮屠苏、百事吉、胶牙餳、烧朮、卖懵等事,率多 东都 之遗风焉。”
- 5.
口数释义:⒈人数。《管子·度地》:“案家人比地,定什伍口数。”《商君书·垦令》:“以商之口数使商,令之厮、舆、徒、重者必当名,则农逸而商劳。”《汉书·高帝纪下》:“令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献,及郡各以其口数率。”⒉指口数粥。宋 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口数粥行》:“大杓轑鐺分口数,疫鬼闻香走无处。”宋 周密《武林旧事·岁晚节物》:“二十四日,谓之‘交年’,祀灶用花餳米饵,及烧替代,及作糖豆粥,谓之‘口数’。”参见“口数粥”。
- 6.
后雕释义:亦作“后凋”。《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何晏 集解:“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脩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也。”后因以“后彫”比喻守正不苟而有晚节。
- 7.
和戎释义:⒈指与少数民族或别国媾和修好。《左传·襄公四年》:“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南朝 宋 鲍照《拟古》诗之二:“晚节从世务,乘障远和戎。”宋 苏辙《龙川别志》卷下:“诸将耻於无功,莫敢言和戎者。”郁达夫《杂感》诗之四:“策到和戎原辱国,功成不义反封侯。”⒉犹和亲。指封建王朝与边境少数民族统治者结亲交好。明 马銮《明妃》诗:“安边无策始和戎,簫鼓含情出禁中。”郁达夫《咏史》之三:“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
- 8.
宣锁释义:宋 制,凡拟草除授宰执及重要事项的制诏,由天子当晚宣召当直翰林学士官面谕,归院后,令内侍锁学士院,禁人出入。天明前呈送皇帝,俟当日晨交中书授舍人宣读后,方可开院。合称“宣锁”。见《宋史·职官志二》。宋 周必大《玉堂杂纪》卷下:“隆兴 初,上用 真宗 故事,轮讲筵,学士院官直宿禁林……间遇除授宣锁,讲筵官已入直,率闻名苍皇而出,有不及伺候,从吏借马於内诸司者。”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史嵩之致仕》:“丙申之春,御笔:‘史嵩之 退安晚节已踰十年,可特授观文殿大学士,依旧金紫光禄大夫求国公致仕,仍尽与宰执恩数
- 9.
寒花晚节释义: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 10.
小来释义:从小;年轻时。 唐 李颀《杂曲歌辞·缓歌行》:“小来攀贵游,倾财破产无所忧。”唐 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小来习性懒,晚节慵转剧。”《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常言道:‘小来穿綫,大来穿绢。’若小时穿了绢,到大来綫也没得穿。”
- 11.
常体释义:⒈犹通例。 《荀子·荣辱》:“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后汉书·邓张徐张胡传论》:“怀禄以图存者,仕子之恒情;审能而就列者,出身之常体。”《魏书·食货志》:“输京之时,听其即纳,不得杂合,违失常体。”⒉固定的格式。《南史·张邵传》:“夫文岂有常体,但以有体为常。”⒊平素的风格。唐 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中 崔颢 诗评语:“顥 年少为诗,名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説尽戎旅。”
- 12.
拥佑释义:⒈见“拥祐”。⒉亦作“拥右”。亦作“拥佑”。拥戴帮助;保佑。《汉书·佞幸传·石显》:“元帝 晚节寝疾,定陶恭王 爱幸,显 拥祐太子颇有力。”《汉书·元后传》:“时 凤 在位,与皇后、太子同心忧惧,赖侍中 史丹 拥右太子。”唐 司空图《观音忏文》:“或不幸以逢尤,或求全而受毁,即常希拥佑,必保孤危。”《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章惠皇太后,拥佑圣躬,义专繫子,礼须别祠。”
- 13.
晚节不保释义:晚节:指晚年的节操。已经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操。也指事情快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
- 14.
晚节不终释义:晚节:指晚年的节操。 指到了晚年却不能保持节操。
- 15.
晚节香释义:宋 韩琦《九日水阁》诗:“随惭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后诗人常以“晚节香”颂菊。清 赵翼《管公祠看菊》诗:“吾特取其晚节香,不与羣卉共荣悴。”也用以称人到晚年仍有很好的节操。
- 16.
晚节黄花释义:黄花:菊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 17.
晚节释义:⒈晚年的节操:保持晚节。⒉晚年;末期:晚节末路。
- 18.
末路之难释义:末路:最后的一段路程。 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比喻越到最后,工作越艰巨。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
- 19.
松筱释义:⒈松与竹。 唐 张九龄《南还以诗代书赠京师旧竂》:“松篠行皆傍,禽鱼动輒随。”唐 王昌龄《何九于客舍集》诗:“门前泊舟檝,行次入松篠。”⒉仙人 赤松子 与隐士 荷篠丈人 的并称。唐 白居易《和我年》之三:“夙怀慕 箕 潁,晚节期 松 篠。”
- 20.
梦笔释义:《晋书·王珣传》:“珣 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謚议,皆 珣 所草。”《南史·文学传·纪少瑜》:“少瑜 尝梦 陆倕 以一束青鏤管笔授之,云:‘我以此笔犹可用,卿自择其善者。’其文因此遒进。”又《江淹传》:“淹 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又尝宿于 冶亭,梦一丈夫自称 郭璞,谓 淹 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 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絶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梦笔事类颇多,大抵用以指才思敏捷,文章华美。唐 李商隐《江上忆严五广休》诗:“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