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机处 [jūn jī chù]
1. 清代辅助皇帝办理重大事宜的机构。
英[military-political-affair setup;]
军机处 引证解释
⒈ 清 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充任,称为军机大臣。其僚属称为军机章京。职掌为每日晋见皇帝,商承处理军国要务,用面奉谕旨的名义对各部门各地方负责官员发布指示。 《清史稿·职官志一》:“初设议政处,令 巩阿岱 等为议政大臣,参画军要。
引雍正 十年,用兵西北,虑儤直者洩机密,始设军机房,后改军机处。”
国语词典
军机处 [jūn jī chù]
⒈ 清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军机要务的机关。
引《清史稿·卷一一四·职官志一》:「军机处,军机大臣,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常日侍直,应对献替,巡幸亦如之。」
军机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内记名释义:清 代被保举的人或在军机处记名,或在吏部记名,在军机处记名者较易得官,称内记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原这 赵大人 也是一个 江南 候补道,号叫 啸存,这回进京引见,得了内记名出来。”
- 2.
军机处释义:官署名。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始于雍正时处理军务的军机房,后扩大为军机处。其高级官员称军机大臣,位在内阁和六部之上,总揽全国政事,可根据皇帝意图发号施令。
- 3.
南书房释义:在 北京 故宫 乾清宫 西南隅,本 清 康熙帝 早年读书处。后选调翰林或翰林出身之官员到里面当值,除应制撰写文字外,并遵照皇帝旨意起草诏令,一度成为发布政令的地方。雍正 间军机处成立后,即专司文词书画之事。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先 文僖 公,以户部侍郎入直南书房。”清 昭槤《啸亭续录·南书房》:“本朝自 仁庙 建立南书房於 乾清门 右阶下,拣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充之。”
- 4.
哗溃释义:哗变溃散。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而将吏贪懦,兵士怯弱,乃至闻风譁溃,驯至辱国请和者,得无皇上未有以鼓其气耶?”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宣统二年五月初一日两江总督张人骏致军机处请代奏电》:“万一餉絀譁溃,东南大局何堪设想。”
- 5.
商办释义:⒈商量办理。 《清史稿·后妃传·孝钦显皇后》:“并諭军机处,遇紧要事件,与 醇亲王 奕譞 商办。”清 马建忠《上李伯相论朝鲜商约界务禀》:“其国与 俄国 何处交界及有无商务应否商办,在廷均属茫然,其国王转令来询於 忠。”⒉商人营办。鲁迅《<伪自由书>后记》:“倘说既非商办,又非官办,则在报界里是很难得的。”茅盾《子夜》五:“中国 办实业算来也有五六十年了,除掉前 清 时代 李鸿章、张之洞 一班人官办的实业不算,其馀商办的也就不少。”
- 6.
堂司释义:⒈明 清 时中央各行政官署的泛称。亦指各署的长官。明 刘若愚《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凡屡次奏驳之旨,亦不曾詰责堂司。”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自 咸丰 季年,中西重立和约,朝廷创设总理衙门,堂司各官,如军机处例。”梁启超《变法通议·学校总论》:“中学不兴,寧能尽各部之堂司,各省之长属,而概用洋员以承其乏也?”⒉佛寺中知事僧及其居所之称。因知事司僧堂庶务,故称。
- 7.
妥慎释义:妥当而慎重。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保甲·调集符信》:“若事非得已,亦宜酌量远近多寡而调,方为妥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广州新军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二年正月初十日军机处寄署两广总督袁树勋电旨》:“至善后一切事宜,著该署督,妥慎办理。”如:对自己携带之文件,应妥慎保管,以防洩露或遗失。
- 8.
密保释义:秘密保荐。 清 代京外大臣保荐特殊人材请求破格录用的,一般交军机处存记,不交吏部审议,故称密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所以得了保举与及补缺,都首先要化部费。那查例案最是混帐的事:你打点得到的,他便引这条例;打点不到,他又引那条例,哪里有一定的呢?至於明保、密保的折子上去,也一样不交部议的。”
- 9.
小军机释义:清 代军机处章京的俗称。
- 10.
廷寄释义:清廷给地方高级官员的谕旨,不由内阁寄出,而由军机处密封交兵部捷报处寄往各省,直接书上某官开拆,叫廷寄。
- 11.
柔怀释义:犹怀柔。 宋 范仲淹《陈乞邓州状》:“朝廷以彼戎欵顺,方用柔怀,不欲修威,恐成生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西藏民变档案·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初五日军机处寄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电旨》:“驻 瞻 番官扰害土司,苛派杀掠……朝廷柔怀边民,詎忍坐视。”郑振铎《漩涡》:“不能责备,只能柔怀。”
- 12.
章京释义:官名。清代军机处及总理衙门办理文书的官员。
- 13.
行走释义:⒈行路;走动。⒉清代把不设专官的机构或非专任的官职称为行走(如章京上行走,军机处上行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把额外派遣的官职称为行走,不属正式编制。
- 14.
雍正释义:⒈清世宗年号。 ⒉(1678—1735)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在其统治期内,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设立驻藏大臣,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惩治贪官,清理财政,实行绅民一体当差,推行摊丁入亩,统一征收地丁银,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
- 15.
雍正帝释义:(1678-1735)即“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fdcd。清朝皇帝,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初封雍亲王。1722年在大臣隆科多、年羹尧等辅助下取得帝位,并用高压手段对付参与争位的诸弟。在位期间设军机处以加强君主专制。又推行摊丁入亩的税法减轻农民负担。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对汉族知识分子屡兴文字狱,以加强思想控制。
- 16.
题本释义:明 清 时的一种奏章。 明 制:凡兵刑钱粮、地方民务等大小公事皆用题本,由官员用印具题,送通政司转交内阁入奏。私事则用奏本,不准用印。清 初行题本与奏折制,科道及在京 满 汉 官员奏折均可直达宫门陈奏;军机处设立后,内外官员有紧急事务悉具奏折,即送军机处,而送通政司转达内阁的题本却成例行公事。光绪 二十八年(公元1902),遂废题本,专用奏折,通政司亦一并裁撤。明 沉德符《野获编·京职·章奏异名》:“今本章名色:为公事则曰题本;为他事则曰奏本。收本之处,在内则曰会极门,在外则为通政司。”《儿女英雄传》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