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 [xíng shì sù sòng]
1. 根据刑法的诉讼。
英[penal action,penal suit; criminal procedure;]
国语词典
刑事诉讼 [xíng shì sù sòng]
⒈ 关于刑事案件的诉讼,为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犯罪,以及应如何处罚所进行的一切行为。
刑事诉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诉释义: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时间内,向上一级法院提出对该案再行审理的诉讼制度。上诉可以引起第二审程序。民事、行政诉讼的上诉时间为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刑事诉讼的上诉时间为接到判决书后第二日起的10日内,接到裁定书后第二日起的5日内。
- 2.
保证人释义:⒈保证别人的行为符合要求的人。 ⒉刑事诉讼中,保证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取保候审的有关法律规定的人。⒊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而与债权人订立协议的人。
- 3.
刑事案件释义:触犯刑法并被提起刑事诉讼的案件。
- 4.
刑事诉讼法释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必须遵循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5.
刑事辩护释义:刑事辩护作为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要追溯到古罗马时期。
- 6.
同案分离释义:在刑事诉讼中,为了分开审讯,将同案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被告人。
- 7.
嫌疑犯释义:刑事诉讼中有犯罪嫌疑而未经证实的人。
- 8.
强制措施释义:公安、司法机关为了保证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具有强制性的措施。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包括拘留、逮捕、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目的是防止现行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跑、串供、毁灭或伪造证据、继续犯罪或自杀。对妨害诉讼的人也有训诫、责令具结悔过、强行带出法庭、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
- 9.
当事人释义:⒈指参加诉讼的一方,如民事诉讼中的原告、被告,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⒉跟事情有直接关系的人,如订立合同的双方。
- 10.
录供释义:指刑事诉讼中讯问被告人时记录其供述。
- 11.
拘传释义:人民法院强制被传唤人到庭参加诉讼的一种特殊方法。适用于必须到庭的民事被告,经两次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者。与刑事诉讼拘传不同,后者是司法机关强制刑事被告人到指定的场所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措施。
- 12.
有罪推定释义:在审判机关对被控告的人判决有罪以前,就将其当做犯人的原则。 是封建制国家普遍采用的一项刑事诉讼原则(跟“无罪推定”相对)。
- 13.
未决犯释义:旧时指已被提起刑事诉讼但尚未经法院判决定罪的人。
- 14.
法律部门释义:将一国现行法律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与调整方法所作的分类。 如我国法律部门大致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婚姻法、劳动法、军事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
- 15.
疑罪从无释义: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 16.
管辖释义:⒈管理统辖。⒉诉讼上指上下级法院之间和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以及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检察、法院三机关之间的分工和权限。
- 17.
管辖权释义:法律上指法院审理案件的权限以及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检察、法院三机关之间的分工和权限。
- 18.
翻供释义:刑事诉讼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推翻自己原来的供述,导致前后供述矛盾的行为。
- 19.
自诉人释义:以个人名义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的人,一般为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及近亲属。
- 20.
被告人释义:因涉嫌犯罪被人民检察院或自诉人起诉到人民法院,接受审判的人。与犯罪嫌疑人的区别在于刑事诉讼阶段不同而称谓不同:在案件审理之前涉嫌犯罪的人称犯罪嫌疑人;在法院审理阶段称被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