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膳 [jìn shàn]
1. 亦作“进膳”。
2. 奉上食物。
4. 犹进食。
进膳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进饍”。
⒉ 奉上食物。
引《后汉书·逸民传·严光》:“舍於北军,给牀褥,太官朝夕进膳。”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因返访布政旧邸;邸主哀而进膳。”
清 吴振棫 《养吉斋丛录》卷二四:“进膳有膳单,每日膳毕,指出某物赐某处赐某人。”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岂徒事舅姑而已,乃若小叔、女妹,一切供役,自理髮、浴身、进饍、献茶、浣衣、濯足,一若固然。”
⒊ 犹进食。
引《剪灯馀话·长安夜行录》:“若 岐王 进膳,不设几案,令诸妓各捧一器,品赏之。”
《明史·成祖纪二》:“视军士皆食,始进膳。”
国语词典
进膳 [jìn shàn]
⒈ 用餐、进食。
引《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指示贾宅人员何处退,何处跪,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不一。」
进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北军释义:⒈汉 代守卫京师的屯卫兵。未央宫 在京城西南,其卫兵称南军;长乐宫 在京城东面偏北,其卫兵称北军。文帝 时合南北军,其后宫室日增,南军名没,而北军名存。东汉 沿之,置北军中候,掌监五营,称为北军五校。《史记·吕太后本纪》:“七月中,高后 病甚,迺令 赵王 禄 为上将军,军北军;吕王 产 居南军。”《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帝疑其 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於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参阅 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汉南北军义》。⒉指 唐 代皇帝的北衙禁军。唐 张说《颍川郡太夫人陈氏神道碑
- 2.
卡座释义:⒈亦称“卡位”。清代设于边防要道的岗哨。⒉亦称“卡位”。饭店里一种供进膳用的座位,形同火车厢里的座位,也叫“火车座”。
- 3.
啓事释义:⒈陈述事情。 多用于下对上。《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召呼三臺尚书以下自诣 卓 府启事。”《旧唐书·高宗纪下》:“八月辛丑,上痁疾,令太子受诸司启事。”《红楼梦》第十八回:“﹝巡察地方总理关防太监﹞指示 贾 宅人员何处出入,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⒉陈述事情的奏章;函件。《晋书·山涛传》:“涛 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 启事’。”南朝 梁 沉约《谢赐甘露启》:“不任欣贺,谨以启事谢以闻。”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殷文圭》:“文圭 后饰非,遍投启事公卿间。”清 钱谦益《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
- 4.
德寿宫释义:宋 宫名。原为 绍兴 十五年 宋高宗 钦赐给 秦桧 的大宅,并有 高宗 亲笔题额“一德格天之阁”,后改名为“德寿宫”。绍兴 三十一年 高宗 退位后常居于此。故址在今 浙江 杭州 望仙桥 东。宋 张仲文《白獭髓》:“秦檜 师垣 故第,即今之 德寿宫,西有 望仙桥,东有 升仙桥。”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高宗 在 德寿宫,每进膳,必置匙筯两副,食前多品,择取欲食者,以别筯取置一器中,食之必尽,饭则以别匙减而后食。吴后 尝问其故,对曰:‘不欲以残食与宫人食也。’”亦省称“德寿”。明 田汝成《西湖
- 5.
拨食释义:⒈散播食物。 ⒉宋大内进膳时的警戒措施。
- 6.
昃食释义:过午进膳。谓勤于政事。南朝 陈 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陈书·高祖纪上》:“公求衣昧旦,昃食高舂,兴构宫闈,具瞻遐邇。”《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朕昃食厉志,庶几治古。”
- 7.
橐駞释义:⒈同“橐驼”。亦作“槖驼”。《史记·匈奴列传》:“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駞、驴、驘、駃騠。”唐沉亚之《夏平》:“其所业无农桑事,事畜马、牛、羊、槖駞。”宋梅尧臣《宣州杂诗》之十一:“谁将橐駞载,辛苦向骄戎。”《明史·成祖纪二》:“夏四月庚申,次威虏镇,以橐駞所载水给卫士,视军士皆食,始进膳。”⒉同“橐驼”。亦作“槖驼”。駞,同“驼”。
- 8.
盥馈释义:谓侍奉尊者盥洗及进膳食。
- 9.
进饍释义:见“进膳”。
- 10.
金山咸豉释义:由于进膳只能是黄帝专用,但进膳咸豉是普通老百姓的最爱,所以在老百姓中食用的进膳咸豉,就依其一粒粒象金子般堆成山的形状,改名为“金山咸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