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政权 政权的意思
zhèngquán

政权

简体政权
繁体政權
拼音zhèng quán
注音ㄓㄥˋ ㄑㄩ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èng,(1) 治理国家事务。【组词】:政治。政府。政党。政权。政纲。政策。政令。政绩。政见。政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政局。政变。参政。议政。(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组词】:财政。邮政。民政。(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组词】:家政。(4) 姓。

quán,(1) 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的力量。【组词】:政权。权力。权威。权贵。权柄。权势。生杀予夺之权。(2) 有利的形势。【组词】:主动权。(3) 变通,不依常规。【组词】:权变。权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权术。智必知权。(4) 暂且,姑且。【组词】:权且。(5) 秤锤。【组词】:权衡。(6) 衡量,估计。【组词】:权其轻重。(7) 姓。

基本含义

◎ 政权 zhèngquán
(1) [state political power]∶政治上的统治权利
(2) [organs of state power]∶行使国家统治权力的机关

政权的意思

政权 [zhèng quán]

1. 政治上的统治权利。

[ state political power; ]

2. 行使国家统治权力的机关。

[ organs of state power; ]

政权 引证解释

⒈ 政治上的统治权力。

《汉书·杜周传》:“或夷狄侵中国,或政权在臣下,或妇乘夫,或臣子背君父,事虽不同,其类一也。”
《新唐书·王铎传》:“虽窃政权,将大斥不附者,病 鐸 持其事,不得肆,搢绅赖焉。”
清 方苞 《书<孙文正传>后》:“外则政权不一,分操割裂,以乱公之成谋。”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以特务支持政权,等于把房子建筑在沙滩上。”

⒉ 指行政机关。

丁玲 《粮秣主任》:“村子只有五十来户人家,都是好人,所以八路军没来多久就建立了村政权和发展了党员。”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嘉峰村 建立了地方政权,第一任村长是 王思让 同志, 潘永福 同志是供销社干部。”


国语词典

政权 [zhèng quán]

⒈ 人民管理政府的权力,相对于治权而言。政为众人之事,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称为「政权」。可分为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

治权


政权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治权释义:指统治权,即政府执行政务的权力,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五种。

政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穆释义:指 春秋 郑穆公 后裔 子展、子西、子产、伯有、子太叔、子石、伯石,是掌握 郑国 政权的世卿。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叔向 曰:‘郑 七 穆,罕氏 其后亡者也。子展 俭而壹。’”杜预 注:“郑穆公 十一子,子然、二 子孔 三族已亡,子羽 不为卿,故唯言七 穆。”陆德明 释文:“郑 七 穆,谓 子展 公孙舍之,罕氏 也;子西 公孙夏,駟氏 也;子产 公孙侨,国氏 也;伯有 良霄,良氏 也;子大叔 游吉,游氏 也;子石 公孙段,丰氏 也;伯石 印段,印氏 也。”《新唐书·武平一传》:“日用 曰:‘鲁 三
    • 2.
      三三制释义: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机构的人员组成制度。 为了坚决执行抗日爱国统一战线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府中政权机构人员的组成: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人士各占三分之一。
    • 3.
      三家分晋释义:春秋晚期,晋国各世卿为夺取晋国政权相互兼并,至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三分晋地,晋君成为附庸。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
    • 4.
      三桓释义:春秋 时 鲁国 大夫 孟孙(仲孙)、叔孙、季孙 都是 鲁桓公 的后代,故称“三桓”。 文公 死后,三 桓 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 鲁国 的政权。《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 桓 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三 桓 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唐 刘知几《史通·辨职》:“昔 鲁叟 之修《春秋》也,不藉三 桓 之势;汉 臣之著《史记》也,无假七贵之权。”清 钱谦益《拜观睢阳五老图》诗:“旧德至今传五老,丰碑何用视三 桓。”
    • 5.
      三马同槽释义: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 6.
      上议院释义:某些国家两院制议会的组成部分。 议员由选举产生或由国家元首指定,任期一般较长,有的终身任职,也有世袭的。上议院享有立法权和监督行政权。名称各国叫法不一,如英国叫贵族院,美国、法国、日本叫参议院,瑞士叫联邦院等(跟“下议院”相对)。
    • 7.
      下台释义:⒈从舞台或讲台上下来。 ⒉指卸去公职或交出政权。⒊比喻摆脱困难窘迫的处境(多用于否定式):没法下台。他这句话使我下不了台。
    • 8.
      专制释义:⒈(最高统治者)独自掌握政权:专制政体。专制帝王。君主专制。⒉凭自己的意志独断独行,操纵一切。
    • 9.
      东印度公司释义:英国在东方进行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组织。1600年成立,获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垄断权。最初在马来群岛一带进行香料贸易,后主要在印度活动,建立商馆、堡垒,拥有军队和舰队,有权宣战和媾和,成为一个政权机构。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逐步征服全印度,实行殖民统治,并入侵缅甸、阿富汗和马来亚等地;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得大量财富。19世纪前期对印和对华贸易垄断权相继被取消。1858年在印度民族大起义打击下被撤销。
    • 10.
      东突厥释义:古国名。 北魏 时建立的 突厥 政权,于 隋 开皇 时分裂为 东突厥、西突厥 二国。东突厥 地在我国北方,亦称 北突厥。唐 天宝 三年为 回纥 所灭。参阅《新唐书·突厥传》。
    • 11.
      两党制释义:一些国家实行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交替组织政府的制度。17世纪70年代,英国国会中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辉格党和代表地主、贵族利益的托利党相对峙,交替掌管政权,后成为一种制度。现一般通过几年一次的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由在议会中获得多数议席或当选总统的政党组织政府,成为执政党;竞选失败的党成为反对党(一般称为“在野党”)。
    • 12.
      两权分立释义:政治学名词。指行政权与立法权各自独立。
    • 13.
      两面干部释义:解放前在两面政权中工作的我方干部。
    • 14.
      两面政权释义:指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敌占区或国民党统治区之间的一些对敌我双方都取应付态度的基层政权。
    • 15.
      中华民国释义:简称民国。1912—1949年中国国家的名称。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领导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但这一政权不久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成为地主、买办阶级联合专政的工具。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政权落入蒋介石集团手里。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16.
      中央释义:⒈方位词。 中心地方:湖的中央有个亭子。⒉特指国家政权或政治团体的最高领导机构(跟“地方”相对):党中央。团中央。中央政府。
    • 17.
      举大事释义:指发动夺取政权的武装起义。
    • 18.
      九品中正释义:魏、晋、南北朝 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魏文帝 曹丕 黄初 元年采纳吏部尚书 陈群 的建议,各州、郡设立中正官,将各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为九等(九品),供朝廷按等选用,谓之“九品官人法”。沿至 晋、南北朝,选取专重门第,致“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成为世族豪门把持政权的工具。隋文帝 时废除此制,改行科举制。参阅《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宋书·恩倖传论》。
    • 19.
      九品中正制释义: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制度。自曹魏开始,用各州郡有声望的人任“中正”官,负责在本地区品评人物,选拔官吏。把人物分为九等,称九品,然后按品级选官。据门第高低划分品级上下,按品级上下决定官阶大小,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世族地主操纵政权、发展权势的工具。至隋改行科举制,此制废。
    • 20.
      九宝释义:⒈指 禹 铸的九鼎。夏 商 周 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三国 魏 曹丕《铸五熟釜成与钟繇书》:“昔 有黄 三鼎,周 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详“九鼎”。⒉指 曹丕 的九把刀剑。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铭箴》:“魏文 九宝,器利辞钝。”范文澜 注:“魏 曹丕《典论剑铭》:‘余好击剑……以为宝器九。剑三:一曰飞景,二曰流采,三曰华锋。刀三:一曰灵寳,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匕首二:一曰清刚,二曰扬文。灵陌刀一:曰龙鳞。因姿定名,以铭其柎。’”⒊指九方御玺。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中:“古唯六璽,至

政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穆释义:指 春秋 郑穆公 后裔 子展、子西、子产、伯有、子太叔、子石、伯石,是掌握 郑国 政权的世卿。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叔向 曰:‘郑 七 穆,罕氏 其后亡者也。子展 俭而壹。’”杜预 注:“郑穆公 十一子,子然、二 子孔 三族已亡,子羽 不为卿,故唯言七 穆。”陆德明 释文:“郑 七 穆,谓 子展 公孙舍之,罕氏 也;子西 公孙夏,駟氏 也;子产 公孙侨,国氏 也;伯有 良霄,良氏 也;子大叔 游吉,游氏 也;子石 公孙段,丰氏 也;伯石 印段,印氏 也。”《新唐书·武平一传》:“日用 曰:‘鲁 三
    • 2.
      三三制释义: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机构的人员组成制度。 为了坚决执行抗日爱国统一战线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府中政权机构人员的组成: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人士各占三分之一。
    • 3.
      三家分晋释义:春秋晚期,晋国各世卿为夺取晋国政权相互兼并,至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三分晋地,晋君成为附庸。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
    • 4.
      三桓释义:春秋 时 鲁国 大夫 孟孙(仲孙)、叔孙、季孙 都是 鲁桓公 的后代,故称“三桓”。 文公 死后,三 桓 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 鲁国 的政权。《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 桓 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三 桓 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唐 刘知几《史通·辨职》:“昔 鲁叟 之修《春秋》也,不藉三 桓 之势;汉 臣之著《史记》也,无假七贵之权。”清 钱谦益《拜观睢阳五老图》诗:“旧德至今传五老,丰碑何用视三 桓。”
    • 5.
      三马同槽释义: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 6.
      上议院释义:某些国家两院制议会的组成部分。 议员由选举产生或由国家元首指定,任期一般较长,有的终身任职,也有世袭的。上议院享有立法权和监督行政权。名称各国叫法不一,如英国叫贵族院,美国、法国、日本叫参议院,瑞士叫联邦院等(跟“下议院”相对)。
    • 7.
      下台释义:⒈从舞台或讲台上下来。 ⒉指卸去公职或交出政权。⒊比喻摆脱困难窘迫的处境(多用于否定式):没法下台。他这句话使我下不了台。
    • 8.
      专制释义:⒈(最高统治者)独自掌握政权:专制政体。专制帝王。君主专制。⒉凭自己的意志独断独行,操纵一切。
    • 9.
      东印度公司释义:英国在东方进行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组织。1600年成立,获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垄断权。最初在马来群岛一带进行香料贸易,后主要在印度活动,建立商馆、堡垒,拥有军队和舰队,有权宣战和媾和,成为一个政权机构。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逐步征服全印度,实行殖民统治,并入侵缅甸、阿富汗和马来亚等地;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得大量财富。19世纪前期对印和对华贸易垄断权相继被取消。1858年在印度民族大起义打击下被撤销。
    • 10.
      东突厥释义:古国名。 北魏 时建立的 突厥 政权,于 隋 开皇 时分裂为 东突厥、西突厥 二国。东突厥 地在我国北方,亦称 北突厥。唐 天宝 三年为 回纥 所灭。参阅《新唐书·突厥传》。
    • 11.
      两党制释义:一些国家实行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交替组织政府的制度。17世纪70年代,英国国会中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辉格党和代表地主、贵族利益的托利党相对峙,交替掌管政权,后成为一种制度。现一般通过几年一次的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由在议会中获得多数议席或当选总统的政党组织政府,成为执政党;竞选失败的党成为反对党(一般称为“在野党”)。
    • 12.
      两权分立释义:政治学名词。指行政权与立法权各自独立。
    • 13.
      两面干部释义:解放前在两面政权中工作的我方干部。
    • 14.
      两面政权释义:指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敌占区或国民党统治区之间的一些对敌我双方都取应付态度的基层政权。
    • 15.
      中华民国释义:简称民国。1912—1949年中国国家的名称。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领导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但这一政权不久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成为地主、买办阶级联合专政的工具。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政权落入蒋介石集团手里。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16.
      中央释义:⒈方位词。 中心地方:湖的中央有个亭子。⒉特指国家政权或政治团体的最高领导机构(跟“地方”相对):党中央。团中央。中央政府。
    • 17.
      举大事释义:指发动夺取政权的武装起义。
    • 18.
      九品中正释义:魏、晋、南北朝 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魏文帝 曹丕 黄初 元年采纳吏部尚书 陈群 的建议,各州、郡设立中正官,将各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为九等(九品),供朝廷按等选用,谓之“九品官人法”。沿至 晋、南北朝,选取专重门第,致“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成为世族豪门把持政权的工具。隋文帝 时废除此制,改行科举制。参阅《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宋书·恩倖传论》。
    • 19.
      九品中正制释义: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制度。自曹魏开始,用各州郡有声望的人任“中正”官,负责在本地区品评人物,选拔官吏。把人物分为九等,称九品,然后按品级选官。据门第高低划分品级上下,按品级上下决定官阶大小,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世族地主操纵政权、发展权势的工具。至隋改行科举制,此制废。
    • 20.
      九宝释义:⒈指 禹 铸的九鼎。夏 商 周 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三国 魏 曹丕《铸五熟釜成与钟繇书》:“昔 有黄 三鼎,周 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详“九鼎”。⒉指 曹丕 的九把刀剑。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铭箴》:“魏文 九宝,器利辞钝。”范文澜 注:“魏 曹丕《典论剑铭》:‘余好击剑……以为宝器九。剑三:一曰飞景,二曰流采,三曰华锋。刀三:一曰灵寳,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匕首二:一曰清刚,二曰扬文。灵陌刀一:曰龙鳞。因姿定名,以铭其柎。’”⒊指九方御玺。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中:“古唯六璽,至

政权造句

1.敌人是不甘心失败的,他们总想以求一逞,颠覆社会主义政权

2.他以阴谋手段夺取了政权,正在和同伙弹冠相庆,不料一把刀突然刺进他的心窝。

3.清兵入关之后,李自成还想找出一个万全之策,保住刚建立的政权

4.敌人是不甘心失败的,总在窥测方向,以求一逞,颠覆社会主义政权

5.这个倒行逆施的政权,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统治地位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地步。

6.厚古薄今,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护自己政权的惯用手法。

7.农民起义军政权的建立名正言顺,天诱其衷。

8.他是封建政权的反动头子,可是在生活上却宵衣旰食,经常不吃肉。

9.为政若不得人心,政权必将陷入岌岌可危之境地。

10.反动政权的崩溃已成定局。

11.宋徽宗因为听信秦桧的谗言,向金求和,结果引狼入室,金兵大举南下,夺得政权

12.武装斗争,夺取政权,这是中国人民在民主革命时期获得解放的必由之路。

13.为了保住摇摇欲坠的政权,蒋介石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

14.他并不是不爱国家,可看到政权掌握在慈禧手中,他就认为这是牝鸡司晨,国之不幸。

15.这伙反革命分子气焰嚣张,妄想推翻革命政权,复辟旧的社会制度,这是自取灭亡。

16.政权相呼应,国家法对于乡村僻壤也显得鞭长莫及。

17.没落的政权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18.企图颠覆我国政权的反动势力已经被消灭了。

19.例句;一些阴谋家心怀不轨别有图谋想颠覆我国政权

20.反动政权终于垮台了。

政权(zhengq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政权是什么意思 政权读音 怎么读 政权,拼音是zhèng quán,政权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政权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