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ù,(1) 本色,白色。【组词】:素服。素丝。(2) 颜色单纯,不艳丽。【组词】:素净。素淡。素妆。素雅。素描。(3) 洁白的绢。【例句】:尺素(用绸子写的信)。(4) 本来的,质朴、不加修饰的。【组词】:素质。素养。素性。素友(真诚淳朴的朋友)。(5) 物的基本成分。【组词】:色素。毒素。维生素。(6) 向来。【组词】:素来。素常。素志。平素。(7) 白,不付代价。【组词】:素餐。(8) 非肉类的食品,与“荤”相对。【组词】:素食。素席。素油。
sī,(1)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组词】:蚕丝。丝绸。缂(kè)丝(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2) 像丝的东西。【组词】:铁丝。菌丝。肉丝。游丝。(3)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4)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组词】:一丝不差。 一丝笑容。(5)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组词】:情丝。愁丝。(6) 指弦乐器。【例句】: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1. 本色的丝;白丝。
2. “素丝羔羊”之省。用作对清廉者的誉辞。
4. 比喻白发。
⒈ 本色的丝;白丝。
引《吕氏春秋·情欲》:“墨子 见染素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
北周 庾信 《拟连珠》之三四:“白羽素丝,随其所染。”
唐 骆宾王 《帝京篇》:“黄金销鑠素丝变,一贵一贱交情见。”
⒉ “素丝羔羊”之省。用作对清廉者的誉辞。参见“素丝羔羊”。
引宋 曾巩 《策问二》:“然朝廷之臣未能有素丝之节,正直之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桂文襄受赂》:“旧传 桂见山 有素丝之节,谬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昭信相公》:“其处大事,明决若此,亦未可徒责以素丝之节也。”
⒊ 比喻白发。
引唐 李贺 《咏怀》之二:“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