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烧香 烧香的意思
shāoxiāng

烧香

简体烧香
繁体燒香
拼音shāo xiāng
注音ㄕㄠ ㄒㄧ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āo,(1) 使东西着火。【组词】:焚烧。燃烧。烧灼。烧毁。(2) 用火或发热的东西使物品受热起变化。【组词】:烧水。烧饭。烧砖。烧焊。烧蓝。烧料。(3) 一种烹饪方法。【组词】:烧茄子。烧鸡。(4) 体温增高。【组词】:发烧。退烧。(5) 经烘烤制成的饼。【组词】:烧饼。火烧。(6) 一种烈性白酒。【组词】:烧酒。高粱烧。(7) 过多的肥料使植物枯萎、死亡。

xiāng,(1) 气味好闻,与“臭”相对。【组词】:香味。香醇。芳香。清香。(2) 舒服。【组词】:睡得香。(3) 味道好。【例句】:这鱼做得真香。(4) 受欢迎。【例句】:这种货物在农村香得很。(5) 称一些天然或人造的有香味的东西。【组词】:麝香。灵猫香。龙涎香。檀香。沉香。(6) 旧时用以形容女子事物或作女子的代称。【组词】:香闺。香艳。(7) 祭祖、敬神所烧的用木屑搀上香料做成的细条。【组词】:香火。烧香拜佛。香炉。香烛。(8) 姓。

基本含义

指为神明或祖先燃烧香烟以示敬意,也用于比喻虚情假意或表面功夫。

烧香的意思

烧香 [shāo xiāng]

1. 拜神佛时点着香插在香炉中。

烧香拜佛。

[ burn joss sticks (before an idol); ]

2. 比喻为求人办事而请客送礼。

有些地方风气不正,办事得先烧香。

[ bribe; ]

烧香 引证解释

⒈ 旧俗礼拜神佛的一种仪式。礼拜时把香点着插在香炉中,表示诚敬。

《汉武帝内传》:“帝迺盛以黄金之箱……安著 柏梁臺 上,数自斋戒,整衣服,亲诣朝拜,烧香盥漱,然后执省之焉。”
唐 寒山 《诗》之六三:“烧香请佛力,礼拜求僧助。”
《红楼梦》第五四回:“咱们明儿到阎王庙去烧香。”
老舍 《神拳》第四幕:“当初你可那么虔诚,在自己的花园里设起坛来,天天磕头烧香。”

⒉ 为取其香气或清雅而燃香。

唐 杜牧 《送容州中丞赴镇》诗:“烧香翠羽帐,看舞鬱金裙。”
宋 陆游 《移花遇小雨喜甚为赋二十字》:“独坐閒无事,烧香赋小诗。”
元 张雨 《玄文馆省郎牛仲庸诸贤雅集筹韵赋诗》:“烧香 鲍靚 室,促席 桓伊 筝。”

⒊ 比喻为求人办事而请客送礼。

《人民文学》1982年第1期:“我父亲一伸腿,我们就成了平民百姓,再也没人上门来烧香了。”


国语词典

烧香 [shāo xiāng]

⒈ 燃香礼神拜佛。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他借著佛天为由,庵院为囤,可以引得内眷来烧香。」
《红楼梦·第五四回》:「咱们明儿到阎王庙去烧香,和阎王爷说去。」

⒉ 比喻为求人办事而送礼请客拉关系。

如:「烧香说到底就是走后门。」


烧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供养释义:⒈佛教密宗指涂香、供花、烧香、饭食、灯明等五种供养物。参阅《苏悉地羯啰经》卷上。⒉曲牌名。双调,四十九字。
    • 2.
      五爪金龙释义:⒈相传 五代 后汉 刘知远 年轻落难时,曾躲在 马鸣王 庙供桌下,伸手偷吃福鸡。适逢 李员外 前来烧香,只见满殿红光,神帐里现出五爪金龙,将福鸡抓了去。见 明 人改本《白兔记·祭赛》。⒉别称“牵牛花”、“假薯藤”。多年生缠绕藤本。花淡紫色,秋季开放。原产 北非,我国南方常栽培庭园中。叶、果可供药用。
    • 3.
      众隶释义:⒈百官。《左传·文公六年》:“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委之常秩,道之礼则,使毋失其土宜,众隶赖之,而后即命。”⒉指下级官吏。《晋书·艺术传·佛图澄》:“今可断 赵 人悉不听诣寺烧香,以遵典制,其百辟卿士下逮众隶,例皆禁之;其有犯者,与淫祀同罪。”
    • 4.
      信香释义:我国佛教等宗教谓香为信心之使,虔敬烧香,神佛即知其愿望,因称信香。
    • 5.
      八蜡神释义:八蜡,为 周 代有关农事的祭名。后民间附会为驱除虫害、捍灾御患之神。其神为谁说法不一。清 袁枚《新齐谐·鬼多变苍蝇》:“虫鱼皆八蜡神所管,只须向 刘猛 将军处烧香求祷,便可无恙。”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四:“八蜡庙,即将军祠,由来久矣。直省郡邑皆有 刘猛 将军祠,畿辅、齐 鲁 之间,祀之尤谨,究不知为何神。据《畿辅通志》引《灵异録》云,将军姓 刘,名 承忠,元 末指挥,驱蝗保稼,列郡祀之。余按《怡庵杂録》载 宋 景定 四年三月八日,封扬威侯,并载制勅,则神乃南渡名将 刘錡 也。生则敌愾效忠,死而捍灾御患
    • 6.
      冷庙烧香释义:平时常去门厅冷落的寺庙烧香拜佛,神佛定会特别在意。 日后有求于他,他自然特别关照。
    • 7.
      助化释义:辅助教化。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五年》:“津 好鬼神事,常著絳帕头,鼓琴,烧香,读道书,云可以助化。”
    • 8.
      司香释义:⒈明内侍官名,多由宦官担任。负责烧香等事宜。见《明史·职官志三》。⒉泛指负责烧香的人。
    • 9.
      土棍释义:地方上的无赖、恶棍。《花月痕》第四四回:“那小伙狗头,閒暇无事,结识几个土棍,烧香结盟,便宿娼赌钱起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敝省那里有一片公地,共是二十多亩,一向荒弃着没用,却被一个土棍瞒了众人,四两银子一亩,卖给了一个外国人。”李大钊《青年与农村》:“那些赃官、污吏、恶绅、劣董,专靠差役、土棍,作他们的爪牙,去鱼肉那些老百姓。”老舍《赵子曰》第十:“政客,军官,律师,议员,流氓,土棍,天天在 日 租界的烟窟金屋会面。”
    • 10.
      地精释义:⒈《黄庭内景经·百穀》:“百穀之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 ”后因以“地精”指百谷。唐 卢照邻《羁卧山中》诗:“紫书常日閲,丹药几年成?扣鐘鸣天皷,烧香厌地精。”⒉大地的灵气。《云笈七籤》卷二:“太初时,虽有日月,未有人民。渐始初生,上取天精,下取地精,中间和合,以成一神,名曰人也。”⒊人参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人参》。⒋何首乌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
    • 11.
      坛场释义:⒈古代设坛举行祭祀、继位、盟会、拜将等大典的场所。 《史记·封禅书》:“诸祠各增广坛场,珪币俎豆,以差加之。”《汉书·高帝纪上》:“於是 汉王 斋戒设坛场,拜 信(韩信)为大将军。”《后汉书·刘玄传》:“众虽多而无所统一,诸将遂共议立 更始 为天子。二月辛巳,设坛场於 淯水 上沙中,陈兵大会,更始 即帝位,南面立,朝羣臣。”《南齐书·礼志上》:“息殿去坛场既远,郊奉礼毕,旋幸於此。”宋 欧阳修《太清宫烧香》诗:“坛场夜雨苍苔古,楼殿春风碧瓦寒。”王闿运《<衡阳县志>序》:“乾隆 分治,剏立坛场。”⒉法坛。
    • 12.
      天地桌释义:拜祭天地时陈设香烛、供品的桌子。 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天地桌》:“每届除夕,列长案於中庭,供以百分。百分者,乃诸天神圣之全图也。百分之前,陈设蜜供一层,苹果、乾果、馒头、素菜、年糕各一层,谓之全供。供上籤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寳等,谓之供佛花。及接神时,将百分焚化,接递烧香,至灯节而止,谓之天地桌。”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小喇叭又吹起来,拜天地了。咱到天地桌边,偷眼瞅瞅。”
    • 13.
      妙方释义:⒈奇验的药方。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吾年少所受妙方也,悉与公,毋以教人。”⒉好方法。宋 沉作喆《寓简》卷十:“《楞严》云:‘纯烧水沉,无令见火。’此自佛以来烧香妙方也。”
    • 14.
      小乙释义:古代对年轻男性排行第一者的俗称。《水浒传》第六一回:“此人百伶百俐,道头知尾。本身姓 燕,排行第一,官名单讳个 青 字。”《水浒传》第六一回:“卢俊义 分付道:‘小乙在家,凡事向前,不可出去三瓦两舍打哄。’燕青 道:‘主人在上,小乙不敢偷工闲耍。’”《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李仁 ﹞家中妻子,有一个兄弟 许宣,排行小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今清明节近,追修祖宗,望小乙官到寺烧香。”
    • 15.
      小巫见大巫释义:《三国志·吴书·张纮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记载,张纮称赞陈琳的文章,陈琳不敢当,说我和你相比,是“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 原指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用以比喻相比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巫:以烧香、跳神替人祈祷的人。
    • 16.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释义:亦作“閒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谓平日不早作准备或努力,到事情紧急时才匆忙设法。《水浒传》第十六回:“何清 笑道:‘哥哥正是“急来抱佛脚,閒时不烧香”。’”明 张谊《宦游纪闻·抱佛免罪》:“云南 之南一番国,其俗尚释教,人有犯罪应诛者……恐急,奔往某寺中抱佛脚。故俗谚云:‘閒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鲁迅《华盖集续编·<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我现在才知道 南池子 的‘政治学会图书馆’去年‘因为时局的关系,借书的成绩长进了三至七倍’了,但他‘家 翰笙’却还‘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十个字形容
    • 17.
      当方释义:⒈本地。《北史·西域传·大秦》:“王三年一出观风化,人有寃枉诣王诉讼者,当方之臣,小则让责,大则黜退。”《水浒传》第六十回:“小僧已知他的备细出没去处,特地前来拜请头领入去劫寨,剿除了他时,当坊有幸。”《西游记》第二七回:“好 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吴组缃《山洪》二六:“他们现在就是当方土地,你就不晓得去烧烧香?”⒉指各方中的某一方。《周礼·秋官·大行人》“时聘以结诸侯之好”唐 贾公彦 疏:“此谓时会之年,当方有诸侯不顺服,当方诸侯来;餘方
    • 18.
      急来抱佛脚释义:俗语说:“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比喻不早做准备,事到临头才急着想办法。
    • 19.
      打十三释义:宋 代刑法从轻发落的杖数。后亦泛称责打。宋太祖 始定折杖之制,凡徒刑五,最轻为徒一年,脊杖十三;又杖刑五,最轻为杖六十,臀杖十三。参阅《宋史·刑法志一》。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五出:“末:‘推得没巴臂。’生:‘门子打十三!’”元 孟汉卿《魔合罗》楔子:“你若无事到他家里去,我一准拏来打十三。”明 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背起打十三,那廝不中用,只教他烧香。”
    • 20.
      抱佛脚释义:谚语:“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原来比喻平时没有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烧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供养释义:⒈佛教密宗指涂香、供花、烧香、饭食、灯明等五种供养物。参阅《苏悉地羯啰经》卷上。⒉曲牌名。双调,四十九字。
    • 2.
      五爪金龙释义:⒈相传 五代 后汉 刘知远 年轻落难时,曾躲在 马鸣王 庙供桌下,伸手偷吃福鸡。适逢 李员外 前来烧香,只见满殿红光,神帐里现出五爪金龙,将福鸡抓了去。见 明 人改本《白兔记·祭赛》。⒉别称“牵牛花”、“假薯藤”。多年生缠绕藤本。花淡紫色,秋季开放。原产 北非,我国南方常栽培庭园中。叶、果可供药用。
    • 3.
      众隶释义:⒈百官。《左传·文公六年》:“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委之常秩,道之礼则,使毋失其土宜,众隶赖之,而后即命。”⒉指下级官吏。《晋书·艺术传·佛图澄》:“今可断 赵 人悉不听诣寺烧香,以遵典制,其百辟卿士下逮众隶,例皆禁之;其有犯者,与淫祀同罪。”
    • 4.
      信香释义:我国佛教等宗教谓香为信心之使,虔敬烧香,神佛即知其愿望,因称信香。
    • 5.
      八蜡神释义:八蜡,为 周 代有关农事的祭名。后民间附会为驱除虫害、捍灾御患之神。其神为谁说法不一。清 袁枚《新齐谐·鬼多变苍蝇》:“虫鱼皆八蜡神所管,只须向 刘猛 将军处烧香求祷,便可无恙。”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四:“八蜡庙,即将军祠,由来久矣。直省郡邑皆有 刘猛 将军祠,畿辅、齐 鲁 之间,祀之尤谨,究不知为何神。据《畿辅通志》引《灵异録》云,将军姓 刘,名 承忠,元 末指挥,驱蝗保稼,列郡祀之。余按《怡庵杂録》载 宋 景定 四年三月八日,封扬威侯,并载制勅,则神乃南渡名将 刘錡 也。生则敌愾效忠,死而捍灾御患
    • 6.
      冷庙烧香释义:平时常去门厅冷落的寺庙烧香拜佛,神佛定会特别在意。 日后有求于他,他自然特别关照。
    • 7.
      助化释义:辅助教化。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五年》:“津 好鬼神事,常著絳帕头,鼓琴,烧香,读道书,云可以助化。”
    • 8.
      司香释义:⒈明内侍官名,多由宦官担任。负责烧香等事宜。见《明史·职官志三》。⒉泛指负责烧香的人。
    • 9.
      土棍释义:地方上的无赖、恶棍。《花月痕》第四四回:“那小伙狗头,閒暇无事,结识几个土棍,烧香结盟,便宿娼赌钱起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敝省那里有一片公地,共是二十多亩,一向荒弃着没用,却被一个土棍瞒了众人,四两银子一亩,卖给了一个外国人。”李大钊《青年与农村》:“那些赃官、污吏、恶绅、劣董,专靠差役、土棍,作他们的爪牙,去鱼肉那些老百姓。”老舍《赵子曰》第十:“政客,军官,律师,议员,流氓,土棍,天天在 日 租界的烟窟金屋会面。”
    • 10.
      地精释义:⒈《黄庭内景经·百穀》:“百穀之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 ”后因以“地精”指百谷。唐 卢照邻《羁卧山中》诗:“紫书常日閲,丹药几年成?扣鐘鸣天皷,烧香厌地精。”⒉大地的灵气。《云笈七籤》卷二:“太初时,虽有日月,未有人民。渐始初生,上取天精,下取地精,中间和合,以成一神,名曰人也。”⒊人参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人参》。⒋何首乌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何首乌》。
    • 11.
      坛场释义:⒈古代设坛举行祭祀、继位、盟会、拜将等大典的场所。 《史记·封禅书》:“诸祠各增广坛场,珪币俎豆,以差加之。”《汉书·高帝纪上》:“於是 汉王 斋戒设坛场,拜 信(韩信)为大将军。”《后汉书·刘玄传》:“众虽多而无所统一,诸将遂共议立 更始 为天子。二月辛巳,设坛场於 淯水 上沙中,陈兵大会,更始 即帝位,南面立,朝羣臣。”《南齐书·礼志上》:“息殿去坛场既远,郊奉礼毕,旋幸於此。”宋 欧阳修《太清宫烧香》诗:“坛场夜雨苍苔古,楼殿春风碧瓦寒。”王闿运《<衡阳县志>序》:“乾隆 分治,剏立坛场。”⒉法坛。
    • 12.
      天地桌释义:拜祭天地时陈设香烛、供品的桌子。 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天地桌》:“每届除夕,列长案於中庭,供以百分。百分者,乃诸天神圣之全图也。百分之前,陈设蜜供一层,苹果、乾果、馒头、素菜、年糕各一层,谓之全供。供上籤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寳等,谓之供佛花。及接神时,将百分焚化,接递烧香,至灯节而止,谓之天地桌。”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小喇叭又吹起来,拜天地了。咱到天地桌边,偷眼瞅瞅。”
    • 13.
      妙方释义:⒈奇验的药方。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吾年少所受妙方也,悉与公,毋以教人。”⒉好方法。宋 沉作喆《寓简》卷十:“《楞严》云:‘纯烧水沉,无令见火。’此自佛以来烧香妙方也。”
    • 14.
      小乙释义:古代对年轻男性排行第一者的俗称。《水浒传》第六一回:“此人百伶百俐,道头知尾。本身姓 燕,排行第一,官名单讳个 青 字。”《水浒传》第六一回:“卢俊义 分付道:‘小乙在家,凡事向前,不可出去三瓦两舍打哄。’燕青 道:‘主人在上,小乙不敢偷工闲耍。’”《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李仁 ﹞家中妻子,有一个兄弟 许宣,排行小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今清明节近,追修祖宗,望小乙官到寺烧香。”
    • 15.
      小巫见大巫释义:《三国志·吴书·张纮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记载,张纮称赞陈琳的文章,陈琳不敢当,说我和你相比,是“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 原指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用以比喻相比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巫:以烧香、跳神替人祈祷的人。
    • 16.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释义:亦作“閒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谓平日不早作准备或努力,到事情紧急时才匆忙设法。《水浒传》第十六回:“何清 笑道:‘哥哥正是“急来抱佛脚,閒时不烧香”。’”明 张谊《宦游纪闻·抱佛免罪》:“云南 之南一番国,其俗尚释教,人有犯罪应诛者……恐急,奔往某寺中抱佛脚。故俗谚云:‘閒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鲁迅《华盖集续编·<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我现在才知道 南池子 的‘政治学会图书馆’去年‘因为时局的关系,借书的成绩长进了三至七倍’了,但他‘家 翰笙’却还‘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十个字形容
    • 17.
      当方释义:⒈本地。《北史·西域传·大秦》:“王三年一出观风化,人有寃枉诣王诉讼者,当方之臣,小则让责,大则黜退。”《水浒传》第六十回:“小僧已知他的备细出没去处,特地前来拜请头领入去劫寨,剿除了他时,当坊有幸。”《西游记》第二七回:“好 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吴组缃《山洪》二六:“他们现在就是当方土地,你就不晓得去烧烧香?”⒉指各方中的某一方。《周礼·秋官·大行人》“时聘以结诸侯之好”唐 贾公彦 疏:“此谓时会之年,当方有诸侯不顺服,当方诸侯来;餘方
    • 18.
      急来抱佛脚释义:俗语说:“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比喻不早做准备,事到临头才急着想办法。
    • 19.
      打十三释义:宋 代刑法从轻发落的杖数。后亦泛称责打。宋太祖 始定折杖之制,凡徒刑五,最轻为徒一年,脊杖十三;又杖刑五,最轻为杖六十,臀杖十三。参阅《宋史·刑法志一》。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五出:“末:‘推得没巴臂。’生:‘门子打十三!’”元 孟汉卿《魔合罗》楔子:“你若无事到他家里去,我一准拏来打十三。”明 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背起打十三,那廝不中用,只教他烧香。”
    • 20.
      抱佛脚释义:谚语:“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原来比喻平时没有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来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烧香造句

1.赵家奶奶平常烧香拜佛,信奉好生之德,只要看见邻家杀鸡,也会双手合十,口称“阿弥陀佛”。

2.他这人圆滑得很。调到这里后,拣佛烧香,很快就巴结上了那几个有权有势的头目。

3.清明时节细雨飘,青松郁郁草丰茂。泪流千行纸钱烧,临坟烧香寄哀悼。伏地叩首意难平,迎风酹酒思绪绕。人间何事最重要,孝敬亲人要趁早。

4.小舅平安回家了,外婆到庙里烧香还愿。

5.梨花院落溶溶月,天榭楼台烧烧香

6.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

烧香(shaoxi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烧香是什么意思 烧香读音 怎么读 烧香,拼音是shāo xiāng,烧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烧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