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四目 四目的意思

四目

简体四目
繁体
拼音sì mù
注音ㄙˋ ㄇ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ì,(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组词】: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mù,(1) 眼睛。【组词】: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2) 看,视。【组词】: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3)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例句】:目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4)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组词】:条目。纲举目张。(5) 名称。【组词】:数目。巧立名目。(6) 标题。【组词】:目录。(7)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例句】:鸟纲中有雁形目和鸡形目。(8) 孔眼。【组词】:网目。(9) 指为首的人。【组词】:头目。

基本含义

四只眼睛,形容非常警觉、细心。

四目的意思

四目 [sì mù]

1. 四只眼睛;两双眼睛。

3. 能观察四方的眼睛。

四目 引证解释

⒈ 四只眼睛;两双眼睛。

《周礼·夏官·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
孙诒让 正义:“黄金四目者,铸黄金为目者四,缀之面閒,若后世假面具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太清 无奈,四目相覷,怏怏走出去了。”

⒉ 能观察四方的眼睛。

《书·舜典》:“询於四岳,闢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孔 传:“广视听於四方,使天下无壅塞。”
孔颖达 疏:“明四方之目,使为己远视四方也。”
《旧唐书·文苑传下·唐次》:“尚復广四目,周四聪,制理皆在於未萌,作范将垂於不朽。”
宋 范仲淹 《用天下心为心赋》:“视以四目,而明乎中外;听以四聪,而达乎远邇。”


四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十四韵释义:指 唐 司空图 为所撰《诗品》写的诗。其诗共分二十四目,各用四言韵语写成,故云。
    • 2.
      愤郁释义:愤恨抑郁。 宋 司马光《乞开言路状》:“臣自到 西京 以来,朝夕伏听朝廷惟新之政,以为必务明四目,达四聪,以发天下积年愤鬱之志。”《东周列国志》第三一回:“鲍叔牙 愤鬱发病而死,齐 事从此大坏矣。”清 余怀《板桥杂记·丽品》:“媚 日以金钱投琼卜余中否。及榜发落第,余乃愤鬱成疾。”
    • 3.
      池北偶谈释义:一名《石帆亭纪谈》。笔记。清代王士fe32作。二十六卷。分“谈故”、“谈献”、“谈艺”、“谈异”四目。记述明清典章制度、历史沿革、文人士大夫言行轶事、经史考辨和诗文书画创作,又夹杂神鬼怪异故事。
    • 4.
      百揆释义:⒈总理国政之官。 《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蔡沉 集传:“百揆者,揆度庶政之官,惟 唐 虞 有之,犹 周 之冢宰也。”《旧唐书·代宗纪》:“唐 虞 之际,内有百揆,庶政惟和。”宋 王安石《夔说》:“将有治于天下,则可以无相乎,故命 禹 以宅百揆也。”明 张居正《赠毕石庵宰朝邑叙》:“昔者 帝舜 起匹夫,摄百揆。及为天子,闢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好问,好察邇言。”⒉指各种政务。《后汉书·张衡传》:“百揆允当,庶绩咸熙。”《旧唐书·卢杞传》:“吉州 长史 卢杞,外矫俭简,内藏奸邪,三年擅权,百揆失
    • 5.
      辟门释义:⒈开门。⒉语本《书·舜典》:“询于四岳,闢四门。”孔颖达疏:“开四方之门,大为仕路,致众贤也。”后用“辟门”谓广罗贤才。⒊《书·舜典》:“闢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孔传:“开闢四方之门未开者,广致众贤。”后遂以“闢门”指广开贤路。访求人材。
    • 6.
      达聪释义:⒈语出《书·舜典》:“明四目,达四聪。”孔传:“广视听於四方,使天下无壅塞。”后以“达聪”谓广泛听取,明鉴四方。⒉使通畅;使疏通。

四目(sim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四目是什么意思 四目读音 怎么读 四目,拼音是sì mù,四目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四目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