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 [tài háng shān]
1. 在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间。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北起拒马河谷,南至晋·豫边境黄河沿岸。西缓东陡,受河流切割,多横谷,为东西交通孔道,古有“太行八陉”之称。
太行山 引证解释
⒈ 在 山西高原 与 河北平原 间。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北起 拒马河 谷,南至 晋 豫 边境 黄河 沿岸。西缓东陡,受河流切割,多横谷,为东西交通孔道,古有“太行八陘”之称。
引陈毅 《送沉张诸君赴延安》诗:“太行山 上辞残雪, 延安 城头望柳青。”
国语词典
太行山 [tài háng shān]
⒈ 山名。起自河南省济源县,北入山西省境,东北经晋城、平顺、潞城、昔阳等县,再入河南省境,经辉县、武安等县,入河北省境,经井陉县至获鹿县止。若断若续,随地异名,主峰在晋城县南。近世地质学家以为太岳山脉的支阜,并以汾河以东,碣石以西,长城、黄河间诸山为太行山脉。
太行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阳释义:⒈古邑名。春秋 鲁 地。在今 山东省 费县 境。《左传·哀公八年》:“吴 师克 东阳 而进,舍於 五梧。”⒉古邑名。春秋 齐 地。在今 山东省 临胊县 境。《左传·襄公六年》:“四月,晏弱 城 东阳 而遂围 莱。”杜预 注:“东阳,齐 竟上邑。”⒊古邑名。战国 楚 地。在今 江苏省 盱眙县 境。《国语·楚语上》:“若资 东阳 之盗使杀之,其可乎?”韦昭 注:“东阳,楚 北邑。”⒋古地区名。春秋 晋 地。相当今 河北省 太行山 以东 邢台、邯郸 一带。《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六月,荀吴 略 东阳。”杜
- 2.
井陉释义:山名。 太行山 的支脉。有要隘名 井陉口,又称 土门关。秦 汉 时为军事要地。《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大汾、冥阸、荆阮、方城、殽、井陘、令疵、句注、居庸。”高诱 注:“井陘,在 常山 井陘县。”《元和郡县图志·恒州》:“井陘县,六国 时 赵 地,秦始皇 十八年,王翦 兴兵攻 赵,下 井陘。汉高帝 三年,韩信、张耳 东下 井陘,擒 成安君(陈餘),即此地也。陘山,在县东南八十里。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 井陘 …… 井陘口,今名 土门口,县(获鹿县)西南十里。即 太行 八陘之第五陘也。”明 梅鼎祚
- 3.
八字军释义:南宋 初 河 北、河 东地区人民组织的抗 金 义军。建炎 元年(公元1127年),王彦 率抗 金 部队入 太行山,因面部刺“赤心报国,誓杀 金 贼”(或作“誓竭心力,不负赵王”)八字而得名。其后 傅选、孟德、刘泽、焦文通 等十九寨义军相继加入,人数发展至十馀万,多次击败 金 兵。其中一万多人后由 王彦 率领南下,受 宗泽 等人节制,抗击 金 兵,屡建战功。参阅 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十、《宋史·王彦传》。
- 4.
八陉释义:指 太行山 的八陉。
- 5.
冼星海释义:(1905—1945)人民音乐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创作的先驱。创作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四部大合唱,《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五百余首革命群众歌曲,以及交响曲、独唱曲、独奏曲等。这些作品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和革命气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民族风格。
- 6.
凉德释义:⒈薄德,缺少仁义。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虢 多凉德,其何土之能得!”《周书·王轨传》:“皇太子仁孝无闻,復多凉德,恐不了陛下家事。”清 方苞《书杨维斗先生传后》:“汉、唐、宋、明 舍二三谊主而外,乱政凉德,姧人败类,无世无之。”⒉后世多用为王侯的自谦之词。南朝 陈 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岂在余凉德,书不尽言。”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凉德惭先哲,徽猷慕昔皇。”《清史稿·世祖纪二》:“朕以凉德,承嗣丕基,十八年於兹矣。”
- 7.
北雅握村释义:北雅握村位于太行山麓,四面环山,绿水绕村,游过此地,定会联想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群山将该村环抱,中间为圆形的小盆地,而北雅握村就坐落在这块小盆地的西部。
- 8.
天井关释义:又名 太行关。在今 山西 晋城县 南 太行山 顶,因关南有 天井泉 三处得名。形势险峻,当 太行 南北要冲,历代为兵争要地。宋 靖康 元年改称 雄定关,元 末亦名 平阳关。《后汉书·章帝纪》:“﹝ 元和 二年﹞幸 东阿,北登 太行山,至 天井关。”李贤 注:“今 太行山 上,关南有 天井泉 三所也。”
- 9.
太行释义:⒈指太行山。⒉关隘名,即天井关。
- 10.
太行八陉释义:穿越 太行山脉 的八条通道。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一·太行》引 晋 郭缘生《述征记》:“太行 首始 河内,北至 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三州之界,有八陘:第一 軹关陘(在今 河南 济源县),第二 太行陘(在今 河南 沁阳县),第三 白陘(在今 河南 辉县),第四 滏口陘(在今 河北 磁县),第五 井陘(在今 河北 获鹿县),第六 飞狐陘(在今 河北 蔚县),第七 蒲阴陘(在今 河北 易县),第八 军都陘(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向为 河北平原 进入 山西高原 的交通要道。
- 11.
太行山绿化工程释义:中国在晋、冀、豫、京四省市太行山区实施的林业生态工程。规划造林396万公顷,从生态环境上屏障北京和华北平原。建设时间为1986-2000年。
- 12.
居庸释义:⒈山名。 在 北京市 昌平县。古名 军都山,为 太行山 八陉之一,层峦迭嶂,形势雄伟;又为 燕京 八景之一,名曰“居庸迭翠”。⒉关名。旧称 军都关、蓟门关。长城 重要关口,控 军都山 隘道(军都陉)中枢。《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大汾、冥阨、荆阮、方城、殽、井陘、令疵、句注、居庸。”金 元好问《送李参军北上》诗:“五日过 居庸,十日渡 桑乾。”清 魏源《圣武记》卷三:“初三日出 居庸关,十八日至 归化城,二十一日踰 阴山 至 昆都勒河。”
- 13.
山东释义:⒈即山东省。⒉古地区名。战国、秦、汉时代,称崤(xiáo)山以东为山东。北魏、隋、唐以后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⒊战国时也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
- 14.
山右释义:旧指山西。因在太行山右(西)而得名。
- 15.
山外释义:⒈太行山以东地区。⒉山的外边。⒊佛教天台宗山外宗的省称。参见“山家宗”。
- 16.
山左释义:旧指山东。因在太行山左(东)而得名。
- 17.
山西释义:⒈即山西省。 ⒉古地区名。战国、秦、汉时代,称崤(xiáo)山以西为山西。北魏、隋、唐以后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
- 18.
操兵释义:⒈执持与使用兵器。⒉操练兵卒。滇剧《牛皋扯旨》:“老牛皋在太行山操兵演马,一心要杀宋王踏平金邦。”
- 19.
新军释义:⒈春秋 晋国 军队建制名。 《国语·晋语七》:“使 彘恭子 将新军。”《左传·成公十三年》:“赵旃 将新军。”⒉新编的军队。唐 杜甫《曲江对雨》诗:“龙武新军深驻輦,芙蓉别殿漫焚香。”《“一·二九”回忆录·回忆民先队》:“一批人随 杨秀峰 同志组织 太行山 师生游击队,还有一些人参加了牺盟会和 山西 新军的工作。”⒊指 清 朝末年编制训练的新式陆军。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清 廷鉴於甲午之败,认为非整军飭武,不足以图存;乃於 光绪 乙未命 温台处道 袁世凯 督练新军。”周恩来《关于一九二四至二六
- 20.
暖席释义:⒈把座位坐热。 指安居。陈毅《过太行山书怀》诗:“我行半 中国,廿年不暖席。”参见“席不暇暖”。⒉煖席:久坐而留有体温的坐席。指安坐闲居。《淮南子·修务训》:“孔子 无黔突,墨子 无煖席。”金 元好问《看山》诗:“孔墨 不煖席,盗跖 华堂居。”清 王图炳《咏史》:“洙泗 无煖席,齐梁 无停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