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僧俗 僧俗的意思
sēng

僧俗

简体僧俗
繁体
拼音sēng sú
注音ㄙㄥ ㄙ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ēng, ◎ 佛教指出家修行的人,梵语“僧伽”的简称。【组词】:僧侣。僧尼。僧人。僧众。僧俗。高僧。

sú,(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组词】: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组词】: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组词】:俗气。俗物。鄙俗。粗俗。庸俗。(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组词】:俗人。世俗。僧俗。凡夫俗子。

基本含义

指出家人和俗家人的对立关系,也可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与修养的高低。

僧俗的意思

僧俗 [sēng sú]

1. 僧尼和没有出家的一般人。

[monk and common people;]

僧俗 引证解释

⒈ 僧徒与一般人。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记游庐山》:“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 苏子瞻 来矣!’”
《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十三妹 原因‘侠义’两箇字上起见,一心要救 安、张 两家四口的性命,才杀了僧俗若干人。”


国语词典

僧俗 [sēng sú]

⒈ 僧侣与一般民众。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三日之送出,伽蓝尽皆焚烧,僧俗寸斩,不留一个。」


僧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挂灯释义:⒈亦作“掛灯”。 僧俗燃身灯以奉佛。为古代僧众之陋俗。《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禁僧俗捨身,断手足,炼指,掛灯,带钳之类幻惑流俗者。”胡三省 注:“掛灯者裸体,以小铁鉤徧鉤其肤,凡鉤皆掛小灯,圈灯盏,贮油而燃之。俚俗谓之‘燃肉身灯’。”⒉喜庆日悬挂红灯。参见“挂灯结彩”。
    • 2.
      无遮大会释义:无遮:没有遮拦,指不分贵贱、僧俗、智愚、善恶,平等看待。 佛家语,原指布施僧俗的大会。后也用作其它的泛称。
    • 3.
      炼指释义:⒈束香于指,以火烧灼。为僧徒修炼苦行之一。《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禁僧俗捨身、断手足、炼指、掛灯、带钳之类幻惑流俗者。”胡三省 注:“炼指者,束香於指而燃之。”《辽史·圣宗纪七》:“十二月丁亥,禁僧燃身炼指。”⒉鍊指:束香于指,以火烧灼。为僧尼修炼苦行之一。唐 李公佐《谢小娥传》:“小娥 厚貌深辞,聪敏端特,鍊指跛足,誓求真如。”
    • 4.
      燃肉身灯释义:用铁钩钩皮肤,钩上遍挂灯盏,贮油燃点。 一种假借或误解佛教的“无义苦行”。《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禁僧俗捨身、断手足、炼指、掛灯、带钳之类幻惑流俗者”元 胡三省 注:“掛灯者,裸体,以小铁鉤徧鉤其肤,凡鉤皆掛小灯,圈灯盏,贮油而燃之,俚俗谓之燃肉身灯。”
    • 5.
      缁白释义:僧俗人士。 缁指僧徒,白指俗人。南朝 梁 王僧孺《忏悔礼佛文》:“必欲洗濯臣民,奬导緇白。”唐 法海《六祖大师缘起外纪》:“次年春,师辞众归 宝林,印宗 与緇白送者千餘人。”清 龚自珍《<支那古德遗书>序》:“既写定,藏之 羽琌 之山。支那 緇白,容有续九流、諟古今,审正变者焉。”
    • 6.
      缁素释义:⒈黑和白。⒉指僧俗。僧徒衣缁,俗众服素,故称。
    • 7.
      肉身灯释义:谓遍体挂钩燃灯。后为流弊,朝廷予以禁止。《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禁僧俗捨身、断手足、炼指、掛灯带钳之类幻惑流俗者”元 胡三省 注:“掛灯者,裸体,以小铁钩徧钩其肤,凡钩,皆掛小灯,圈灯盏,贮油而燃之,俚俗谓之燃肉身灯。”
    • 8.
      观覩释义:亦作“观睹”。观看。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开善寺》:“丑多 亡日,像自然金色,光照四隣。一里之内,咸闻香气,僧俗长幼,皆来观覩。”唐 元稹《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又明年徙 会稽,路出於 杭,杭 民竞相观睹。”宋 黄庭坚《次韵时进叔二十六韵》:“舍前花木深,春物丽观覩。”
僧俗是什么意思 僧俗读音 怎么读 僧俗,拼音是sēng sú,僧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僧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