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ǐ,(1) 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组词】:手指。巨指(大拇指)。指甲。指纹。指印。屈指可数。(2)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例句】:下了三指雨。(3) (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组词】:指着。指画。指南针。指手画脚。(4) 点明,告知。【组词】:指导。指引。指正。指责。指控(指名控告)。指摘。指挥。指日可待。(5) 直立,竖起。【例句】:令人发(fà)指(形容极为愤怒)。(6) 意向针对。【组词】:指标。指定。(7) 古同“旨”,意义,目的。
nán nā,(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组词】: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2) 姓。 ◎ 〔南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弥陀佛”、“南南观世音菩萨”。
chē jū,(1) 象棋棋子之一。
1. 我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车。相传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兵士皆迷。黄帝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又周初越裳氏来贡,使者迷其归路,周公赐以軿车,皆为司南之制。后东汉张衡、三国魏马钧、南朝齐祖冲之皆有造指南车之事。唐元和中,典作官金公立曾上指南车、记里鼓。宋天圣五年,燕肃又创意造车,大观元年,吴德隆亦献制车之法。自晋代以后,皇帝车驾卤簿多用指南车为前导。宋岳珂《愧郯录·指南记里鼓车》记其形制甚详。参阅晋崔豹《古今注·舆服》、《晋书·舆服志》、《宋书·礼志五》、《宋史·舆服志一》。
⒈ 我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车。相传 黄帝 与 蚩尤 战于 涿鹿 之野, 蚩尤 作大雾,兵士皆迷。 黄帝 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 蚩尤。又 周 初 越裳氏 来贡,使者迷其归路, 周公 赐以軿车,皆为司南之制。后 东汉 张衡、三国 魏 马钧、南朝 齐 祖冲之 皆有造指南车之事。 唐 元和 中,典作官 金公立 曾上指南车、记里鼓。 宋 天圣 五年, 燕肃 又创意造车, 大观 元年, 吴德隆 亦献制车之法。自 晋 代以后,皇帝车驾卤簿多用指南车为前导。 宋 岳珂 《愧郯录·指南记里鼓车》记其形制甚详。参阅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晋书·舆服志》、《宋书·礼志五》、《宋史·舆服志一》。
⒈ 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车。车上装有一木头人,借由一套齿轮系统转动,使得车无论转向何方,木头人的手永远指著南方。相传为黄帝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