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图书 图书的意思
shū

图书

简体图书
繁体圖書
拼音tú shū
注音ㄊㄨˊ ㄕ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ú,(1) 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组词】:图画。图案。图谱。图鉴。(2) 指地图。【例句】:《亚洲略图》。图穷匕见。(3) 画。【组词】:画影图形。(4) 计谋,计划。【例句】:宏图(亦作“弘图”、“鸿图”)。良图。(5) 谋取,希望得到。【组词】:图谋。图利。企图。妄图。励精图治。唯利是图。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基本含义

指书籍、图书馆等与书有关的事物。

图书的意思

图书 [tú shū]

1. 泛指书籍。

图书目录。

[ books; ]

2. 图籍。指疆域版图与户籍等簿册。

[ atlas; ]

3. 指图章或图章的印记。

刻两方图书。——《儒林外史》

[ seal; ]

4. 指河图洛书。

[ chart; ]

5. 图册。

[ picture album; ]

图书 引证解释

⒈ 书籍。

《韩非子·大体》:“豪杰不著名於图书,不録功於盘盂。”
唐 郑谷 《赠文士王雄》诗:“图书长在手,文学老於身。”
宋 梅尧臣 《送刁景纯学士赴越州》诗:“前舟载图书,后舟载女乐。”

⒉ 图籍。指疆域版图与户籍等簿册。

《史记·萧相国世家》:“沛公 至 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何 独先入收 秦 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汉王 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彊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 何 具得 秦 图书也。”
《晋书·宣帝纪》:“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穀甚众。”

⒊ 参见“河图洛书”。参见“河图洛书”。

指河图洛书。语出《易·繫辞上》:“河 出图, 洛 出书,圣人则之。”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河 洛 出图书。”
宋 司马光 《三月三十日偶成诗献留守开府太尉兼呈真率诸公》:“河 洛 今为盛,图书昔所潜,家家花启户,处处酒飘帘。”

⒋ 犹图谶。参见“图讖”。

《汉书·王莽传上》:“图书皆书 莽 大臣八人。”
《后汉书·桓谭传》:“增益图书,矫称讖记。”
李贤 注:“图书即讖纬符命之类也。”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光武 令 尹敏 校图讖…… 敏 曰:‘臣见前人增损图书,敢不自量,切幸万一。’帝深非之,竟不罪。”

⒌ 画册。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二》:“观古之图书,贤圣之君皆有贤臣在侧。”

⒍ 图章。

宋 张耒 《汤克一图书序》:“图书之名,予不知其所起;盖古所谓璽,用以为信者。”
清 鞠履厚 《印文考略》:“古人於图画书籍,皆有印以存识,遂称图书印。故今呼官印仍曰印,呼私印曰图书。”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要费先生的心,刻两方图书。”


国语词典

图书 [tú shū]

⒈ 书籍。

《韩非子·大体》:「豪杰不著名于图书,不录功于盘盂。」

典籍 文籍

⒉ 地图户籍。

《汉书·卷三九·萧何传》:「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臧之。沛公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彊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⒊ 河图洛书的简称。参见「河图洛书」条。

《汉书·卷二九·沟洫志》:「圣王兴则出图书 ,王道废则竭绝。」

⒋ 图谶符命一类的书籍。参见「图谶」条。

《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图书皆书莽大臣八人。」

⒌ 图章。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何不把我的名字,合著他的号,刻起两方图书来印在上面。」


图书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典籍释义: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文献典籍。
    • 2.
      文籍释义:文章典籍,泛指书籍。

图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乘释义:⒈古时一车四马谓乘,故凡物之四数皆名一乘。《管子·乘马》:“一乘者,四马也。”《仪礼·既夕礼》:“翭矢一乘,骨鏃短卫。”郑玄 注:“四矢曰乘。”⒉表数量。用于马、车、轿子等。《左传·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车薪以当门,使一乘从 公孟 以出。”《汉书·马援传》:“赐 援 兵车一乘,朝见位次九卿。”《新唐书·陆长源传》:“吾祖罢 魏州,有车一乘,而图书半之,吾愧不及先人。”《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河台早把自己新得的一乘八人大轿并自己新作全副执事送来。”京剧《锁麟囊》第十三场:“那日 春秋亭 中避雨,
    • 2.
      七志释义:书名。继 刘歆《七略》之后的一部图书目录分类专著。
    • 3.
      七略释义:书名。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西汉刘歆编辑宫廷藏书,分成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七类。故称《七略》。
    • 4.
      七録释义:⒈书名。是继汉刘歆《七略》、南朝齐王俭《七志》之后的一部图书目录分类专著,南朝梁阮孝绪撰。它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前代目录学的成就,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书已失传,但序目尚完整地保存在《广弘明集》卷三中。⒉宋代福建莆田郑寅分列所收藏的图书为七录:曰经,曰史,曰子,曰艺,曰方伎,曰文,曰类。见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
    • 5.
      三分像人释义:出自《张协状元·大公资助张协》,形容人长相丑陋,也指人遭疾病相关图书或其折磨后不成人样子。
    • 6.
      东壁释义:⒈室东侧的墙壁下。⒉指东壁上。⒊指东隔壁的房屋。⒋东边。⒌星宿名。即壁宿。因在天门之东,故称。⒍《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祕府也。”因以称皇宫藏书之所。
    • 7.
      东方图书馆释义: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图书馆。 1924年建立于上海。以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设立的图书资料室涵芬楼为基础,广事搜购中外图书,藏书达四十六万余册。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焚毁。
    • 8.
      个人财产释义:在我国,指公民通过劳动或其他合法手段取得的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及其他合法财产。其所有权归公民个人。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个人财产。
    • 9.
      中秘释义:⒈见“中秘”。⒉亦作“中祕”。中书省和秘书省的合称。⒊宫廷珍藏图书文物之所。
    • 10.
      中翰释义:⒈指皇宫内收藏图书文籍之所。 ⒉明、清时内阁中书的别称。
    • 11.
      主题词释义:用来标明图书、文件、文章等主题的词或词组。
    • 12.
      丽正修书院释义:亦作“丽正书院”。 又称集贤殿书院。唐 始置,为中央掌管刊辑、校理经籍,搜罗遗逸图书,承旨撰集文章的机构。《新唐书·百官志二》:“﹝ 开元 ﹞六年,乾元院更号丽正脩书院……十二年,东都 明福门 外亦置丽正书院。十三年,改丽正脩书院为集贤殿书院。”宋 戴埴《鼠璞》卷上:“今行在内南门名曰 丽正。本取重离丽正之义。然丽正乃 唐 集贤院名,张説 谓丽正乃礼乐之司。丽正书院,开元 五年建,十三年改为集贤院。”亦省称“丽正”。唐 刘肃《大唐新语·匡赞》:“圣上崇儒重德,亲自讲论,刊校图书,详延学者,今之丽正,即是圣
    • 13.
      九成宫醴泉铭释义:唐 碑。唐 贞观 六年,太宗 避暑于 陕西 麟游 九成宫,得泉而甘,因名 醴泉,敕 魏徵 撰铭、欧阳询 书之以刻石。字体温润峭劲,兼有隶书笔意,为 欧 书中著名碑刻,极为世重。宋 以来摹刻难以悉数,传世有 唐 拓本,发现于 敦煌 石室,今藏 法国 巴黎图书馆。亦省称“九成宫碑”。清 顾炎武《与颜修来手札》:“惟 郃阳《曹全碑》极佳,其他若 麟游 之《九成宫碑》、长武 之《虞恭公碑》俱佳。”
    • 14.
      书业释义:图书的出版、发行、销售行业。
    • 15.
      书刊号释义:国际标准书号﹝下简称书号﹞系统,于1967年设立。我国从1987年开始实行ISBN号制度以代替建国后的统一书号,可以说,1987年以后出版的图书不采用统一书号,但我国出版的标准、规程至今仍采用统一书号。书号的用 途,可以快捷、有效地识别书籍的出版地,出版社,书名,版本及装订方法。出版社、书商及图书馆普遍都使用此系统,作为处理书籍订单及盘点存货之用。
    • 16.
      书帐释义:⒈犹书斋。⒉图书目录。
    • 17.
      书报释义:图书和报刊。
    • 18.
      书库释义:图书馆或书店存放书刊的房屋。
    • 19.
      书目释义:⒈图书的目录。⒉曲艺上指评书、评话、弹词等说唱节目。
    • 20.
      书系释义:关于某一方面或某一专项内容的一系列图书:国际汉学研究书系。

图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乘释义:⒈古时一车四马谓乘,故凡物之四数皆名一乘。《管子·乘马》:“一乘者,四马也。”《仪礼·既夕礼》:“翭矢一乘,骨鏃短卫。”郑玄 注:“四矢曰乘。”⒉表数量。用于马、车、轿子等。《左传·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车薪以当门,使一乘从 公孟 以出。”《汉书·马援传》:“赐 援 兵车一乘,朝见位次九卿。”《新唐书·陆长源传》:“吾祖罢 魏州,有车一乘,而图书半之,吾愧不及先人。”《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河台早把自己新得的一乘八人大轿并自己新作全副执事送来。”京剧《锁麟囊》第十三场:“那日 春秋亭 中避雨,
    • 2.
      七志释义:书名。继 刘歆《七略》之后的一部图书目录分类专著。
    • 3.
      七略释义:书名。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西汉刘歆编辑宫廷藏书,分成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七类。故称《七略》。
    • 4.
      七録释义:⒈书名。是继汉刘歆《七略》、南朝齐王俭《七志》之后的一部图书目录分类专著,南朝梁阮孝绪撰。它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前代目录学的成就,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书已失传,但序目尚完整地保存在《广弘明集》卷三中。⒉宋代福建莆田郑寅分列所收藏的图书为七录:曰经,曰史,曰子,曰艺,曰方伎,曰文,曰类。见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
    • 5.
      三分像人释义:出自《张协状元·大公资助张协》,形容人长相丑陋,也指人遭疾病相关图书或其折磨后不成人样子。
    • 6.
      东壁释义:⒈室东侧的墙壁下。⒉指东壁上。⒊指东隔壁的房屋。⒋东边。⒌星宿名。即壁宿。因在天门之东,故称。⒍《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祕府也。”因以称皇宫藏书之所。
    • 7.
      东方图书馆释义: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图书馆。 1924年建立于上海。以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设立的图书资料室涵芬楼为基础,广事搜购中外图书,藏书达四十六万余册。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焚毁。
    • 8.
      个人财产释义:在我国,指公民通过劳动或其他合法手段取得的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及其他合法财产。其所有权归公民个人。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个人财产。
    • 9.
      中秘释义:⒈见“中秘”。⒉亦作“中祕”。中书省和秘书省的合称。⒊宫廷珍藏图书文物之所。
    • 10.
      中翰释义:⒈指皇宫内收藏图书文籍之所。 ⒉明、清时内阁中书的别称。
    • 11.
      主题词释义:用来标明图书、文件、文章等主题的词或词组。
    • 12.
      丽正修书院释义:亦作“丽正书院”。 又称集贤殿书院。唐 始置,为中央掌管刊辑、校理经籍,搜罗遗逸图书,承旨撰集文章的机构。《新唐书·百官志二》:“﹝ 开元 ﹞六年,乾元院更号丽正脩书院……十二年,东都 明福门 外亦置丽正书院。十三年,改丽正脩书院为集贤殿书院。”宋 戴埴《鼠璞》卷上:“今行在内南门名曰 丽正。本取重离丽正之义。然丽正乃 唐 集贤院名,张説 谓丽正乃礼乐之司。丽正书院,开元 五年建,十三年改为集贤院。”亦省称“丽正”。唐 刘肃《大唐新语·匡赞》:“圣上崇儒重德,亲自讲论,刊校图书,详延学者,今之丽正,即是圣
    • 13.
      九成宫醴泉铭释义:唐 碑。唐 贞观 六年,太宗 避暑于 陕西 麟游 九成宫,得泉而甘,因名 醴泉,敕 魏徵 撰铭、欧阳询 书之以刻石。字体温润峭劲,兼有隶书笔意,为 欧 书中著名碑刻,极为世重。宋 以来摹刻难以悉数,传世有 唐 拓本,发现于 敦煌 石室,今藏 法国 巴黎图书馆。亦省称“九成宫碑”。清 顾炎武《与颜修来手札》:“惟 郃阳《曹全碑》极佳,其他若 麟游 之《九成宫碑》、长武 之《虞恭公碑》俱佳。”
    • 14.
      书业释义:图书的出版、发行、销售行业。
    • 15.
      书刊号释义:国际标准书号﹝下简称书号﹞系统,于1967年设立。我国从1987年开始实行ISBN号制度以代替建国后的统一书号,可以说,1987年以后出版的图书不采用统一书号,但我国出版的标准、规程至今仍采用统一书号。书号的用 途,可以快捷、有效地识别书籍的出版地,出版社,书名,版本及装订方法。出版社、书商及图书馆普遍都使用此系统,作为处理书籍订单及盘点存货之用。
    • 16.
      书帐释义:⒈犹书斋。⒉图书目录。
    • 17.
      书报释义:图书和报刊。
    • 18.
      书库释义:图书馆或书店存放书刊的房屋。
    • 19.
      书目释义:⒈图书的目录。⒉曲艺上指评书、评话、弹词等说唱节目。
    • 20.
      书系释义:关于某一方面或某一专项内容的一系列图书:国际汉学研究书系。

图书造句

1.班里订的新图书回来了,同学们争着想先睹为快。

2.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取精用宏,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3.我们因为经费紧张,这个图书馆的建立,只好因陋就简了。

4.网上图书馆的图书种类非常丰富,几乎无所不包。

5.经过八年的战争,图书馆虽未被毁,但无人照护,许多宝贵的书籍,都成了残编断简,非常可惜。

6.展览馆中,各种中外图书琳琅满目,堪称洋洋大观。

7.北京图书馆的各种书籍浩如烟海,数不胜数。

8.兴建图书馆虽是本校的当务之急,但应周密规划,不可造次行事。

9.下课铃一响,同学们从教室里鱼贯而出每一次到图书馆,我都会爱不释手地捧着自己心爱的书津津有味地读。

10.有些图书粗制滥造,错误百出,简直不堪入目。

11.图书馆的商品不由分说是指信息产品。

12.图书馆对于借了图书久假不归者,给予严肃处理。

13.自从办起了免费图书馆,他家每天都是人来人往,门庭若市。

14.图书馆里的书可真是包罗万象,什么种类的都有。

15.图书管理的图书包罗万象,浩瀚如烟,我们学无止境。

16.他在图书馆除了参阅美国小说之外,还博览群书。

17.我校的图书馆里左图右史。

18.校长为了建图书馆的事,四处奔走,已经心力交瘁了。

19.在宁静的图书馆里,张宁一个人无所顾忌地嗑着瓜子,影响特别不好。

20.他不懂古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只能望洋兴叹。

图书(tu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图书是什么意思 图书读音 怎么读 图书,拼音是tú shū,图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图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