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ǎn,(1) 责备。【例句】:谴让(斥责)。谴责。(2) 贬谪。【组词】:谴谪。
zé zhài,(1) 同“债”。
1. 斥责;责备。
例前所谴责。——唐·李朝威《柳毅传》
受谴责。
英[condemn; denounce; censure;]
⒈ 申斥。
引《史记·外戚世家》:“帝谴责 鉤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景定慧星》:“臣当委心以听,奉身以退,徐请谴责,以戒为臣之繆於国者。”
沙汀 《在祠堂里》:“于是那种千篇一律的谴责又开头了。”
⒈ 责备。
引《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然政有不理,犹加谴责。」
《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疾忙起来,去见长者,莫带累咱每吃受谴责。」
近斥责 申斥 责问
反称赞
1.那个在电影院门口恶意中伤别人的小伙子,受到大家的谴责后低头认错。
2.把集体的东西据为己有,这种损公肥私的做法受到了大家的谴责。
3.人们纷纷谴责他横冲直闯的行为。
4.文人的刀剑就是笔墨,对此不良风气理应口诛笔伐,同声谴责。
5.诗人以悲天悯人的胸怀谴责了当时的军阀混战,申诉了人民的苦难。
6.会议主要讨论谴责各国政府挥金如土的机制。
7.侵略者竭力为自己的侵略行径涂脂抹粉,妄图逃脱世界舆论的谴责。
8.那些在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趁火打劫哄抬物价的人是不道德的行为,为遭到大家的谴责和唾骂。
9.由于受不了良心的谴责,他决定投案自首。
10.许多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严厉谴责“台独”分子的言行。
11.全国人民同声谴责“台独”分子的谬论。
12.它的缺席并不能作为谴责它的一个理所当然的前提,但它的出席却始终不变地证明了它的善良好心。
13.世界舆论强烈谴责武装劫持民航客机的行径。
14.看到歹徒们暴殄天物的行径,许多人都厉声谴责,还有人打电话给110,要求对其绳之以法。
15.恐怖分子的罪恶行径,使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大动公惯,同声谴责。
16.我们谴责美国政府干涉我国内政的行为。
17.一个弄虚作假,自欺欺人的人不仅会受到世人的谴责,也会承受自己内心的谴责。
18.本来你有理,可这样一做就把自己放到该受谴责的位置上了。
19.他没有胆量前去谴责自私的张强,只好一个人独自垂泪。
20.如果你只是在你所看到的事物中虚造谴责的对象。如果你只是总寻找自己的弱点并自责,过分注意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