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目 [jí mù]
1. 眼前所见。
3. 目前;现在。
即目 引证解释
⒈ 眼前所见。
引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风’,亦惟所见。”
隋 江总 《入摄山栖霞寺》诗序:“率製此篇,以记即目,俾后来赏者,知余山志。”
⒉ 目前;现在。
引宋 苏轼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虽据即目边防事势,三五年间,必无警急,然思安虑危,有国之常备,事不素讲,难以应猝。”
《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今有九州安抚,即目招军。”
《水浒传》第十二回:“即目盗贼猖狂,国家用人之际。”
国语词典
即目 [jí mù]
⒈ 目前、现在。
引《董西厢·卷一》:「这些儿古迹现在河中府,即目仍存旧寺宇。」
《刘知远诸宫调·第二》:「今有九州安抚,即目招军。」
即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冰牀释义:⒈凉床。南朝 梁 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跡冰床,披 庄子 之七篇,逍遥物外;玩 老聃 之两卷,恍惚怀中。”⒉雪初下时地上所结之冰。因上面积雪,故称。北周 庾信《寒园即目》诗:“雪花深数尺,冰牀厚尺餘。”清 钱谦益《题僧卷》诗:“雪被冰牀云水隈,死关生断不曾开。”⒊冰上交通工具,俗称冰排子,用人推、拉,或床上人以竿撑之,使滑行。明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水关》:“冬水坚冻,一人挽木小兜,驱如衢,曰冰床。”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拖床》:“冬至以后,水泽腹坚,则 十刹
- 2.
刀环释义:⒈刀头上的环。 ⒉《汉书·李陵传》:“立政等見陵,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歸還也。”环、还同音,后因以“刀环”为“还归”的隐语。
- 3.
刀镮释义:⒈亦作“刀环”。刀头上的环。⒉《汉书·李陵传》:“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諭之,言可归还也。”环、还同音,后因以“刀环”为“还归”的隐语。
- 4.
即目释义:⒈眼前所见。南朝 梁 锺嵘《诗品》卷中:“‘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风’,亦惟所见。”隋 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诗序:“率製此篇,以记即目,俾后来赏者,知余山志。”⒉目前;现在。宋 苏轼《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虽据即目边防事势,三五年间,必无警急,然思安虑危,有国之常备,事不素讲,难以应猝。”《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今有九州安抚,即目招军。”《水浒传》第十二回:“即目盗贼猖狂,国家用人之际。”
- 5.
大刀头释义:汉武帝 时 李陵 败降 匈奴,昭帝 即位,遣 陵 故人 任立政 等三人至 匈奴 招 陵。单于置酒赐 汉 使者,“立政 等见 陵,未得私语,即目视 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諭之,言可还归 汉 也”。见《汉书·李陵传》。刀环在刀之头,后即以“大刀头”作为“还”字的隐语。
- 6.
子月释义:农历十一月。《尔雅·释天》“十一月为辜”清 郝懿行 义疏:“辜者,故也。十一月阳生,欲革故取新也。十月建亥,亥者根荄也。至建子之月,而孳孳然生矣。”北周 庾信《寒园即目》诗:“子月泉心动,阳爻地气舒。”唐 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存抚河东》:“子月开阶统,房星受命年。”唐 崔琮《长至日上公献寿》诗:“应律三阳首,朝天万国同。斗边看子月,台上候祥风。”
- 7.
村墟释义:村庄。亦指乡村集市。北周 庾信《寒园即目》诗:“寒园星散居,摇落小村墟。”唐 杜甫《季秋江村》诗:“乔木村墟古,疏篱野蔓悬。”宋 陆游《水乡泛舟》诗:“隔林犬吠村墟近,掠面风来酒力消。”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钩吻》:“野葛,生 桂州 以南,村墟閭巷皆有。”
- 8.
眉婚释义:以眉目传情,心许成婚。 宋《行香子·代赠》词:“十年心事,两字眉婚,问几时,真箇行云。”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眉婚’二字新奇,殆即目成之意。”
- 9.
眼语释义:以目传情、示意。南朝 梁 萧统《拟古》诗之二:“眼语笑靨近来情,心怀心想甚分明。”《汉书·李陵传》“未得私语,即目视 陵”唐 颜师古 注:“以目相视而感动之,今俗所谓眼语者也。”清 黄遵宪《为同年吴德潇寿其母夫人》诗:“迴头看我面,眼语诸儿郎。”